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0|回复: 0

顾子明:九一八,中日正面对抗最有胜算的一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9 1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逢9月18日,凄厉的警报声总会在耳畔响起。时间上溯至86年前的今天,也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

  今天晚上跟朋友们聊天,有人提到了九一八的东北军即使抵抗,也将一溃千里,于是正式堂将少帅的文章写到一半,临时换了主题。

  对于918,政事堂的观点是,那一年是中日正面对抗最有胜算的一年。因为那一年是三十年代期间,中日陆军实力差距最小的一年,同样,也是日本唯一没有动用其国家力量参战的一年。

  而只有这一次将日本打回去,才能推迟日军侵华,更能极大避免十四年抗战对于国家和人民之浩劫。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拖到美国参战,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就没有悬念了。

  918发生在1931年,三十年代初的日本陆军,并非是三十年代末期的日本陆军,那时的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3年长城抗战,中国出战的都是“杂牌军”,其弹药和重武器都不足,而日军一方均是精心筹划,并拥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

  但是这两场战争虽然我们打的很吃亏,但是最终还是稳住了防线,最终交由外交解决,并没有像九一八那样一溃千里。

  而1931年的九一八时,进攻北大营的日军没有重武器和空军支援,而驻守沈阳的则是东北军装备最好的嫡系部队,由于当时沈阳拥有中国最先进的兵工厂,沈昂驻军不仅机枪火炮等重武器齐全,甚至还有大量的飞机和坦克。

  结果东北军接到命令后,“一枪不发”撒腿就跑,把这些宝贵的军资都留了下来,当日军攻入沈阳后,缴获枪支十余万,子弹近亿颗,机关枪四千余挺,各类火炮三千余门,飞机两百余架,坦克六十余辆。

  抗战期间,八路军因为缺乏弹药,一场大战每人也就配五发子弹,而且因为缺乏重武器,一个炮楼就能将八路军压得抬不起头,电视剧《亮剑》中攻打平安县城的李云龙,对那门意大利炮的钟爱,也可见一斑。

  张少帅那些丢给日军的装备,若是武装给八路军......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当然,丢了这些武器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丢了东北,导致日本拥有了全面侵华的资本。

  首先,日本缺煤缺铁又缺油,工业系统,尤其是军工受原材料制约严重,而鞍山号称中国铁都,抚顺号称中国的煤都,辽宁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同时拥有丰富浅层煤铁资源的地区。

  918后,东北的煤铁资源被日本疯狂开采,日本的工业实力,尤其是军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军在东北的军工厂提供了大量侵华所需的军用物资,甚至可以说,抗日战场上的千万英烈,竟然死在了自己国家资源造出枪炮之下。

  其次,打仗不仅需要武器,更需要钱,当年甲午战争,日本才打了几个月,国家就差点破产了,要不是战后马关条约的天价赔款,早就崩了。

  而日本在二战期间能够坚持那么久,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获得东北的过程中,完成了工业化并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由于日本是后发展国家,在全球市场上面没有殖民地,因此在缺乏原材料的同时,更缺少商品倾销市场。

  30年代初的日本,国内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工业体系有随时崩溃的风险。

  打下了东北之后,日本与中国拥有了广阔而便捷的陆运交通,大量的日本商品通过走私,从东北流入华北,并扩散至全中国,为日本募集了筹备战争所需的资本。

  换个角度来看,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各种天价赔款的本息支付,都是依靠海关支付,而自从日本打下东北之后,几年的时间,因为日货走私猖獗,海关都不够支付赔款了。

  正是依靠着占领东北后,从中国走私倾销商品获得的利润,日本实现了工业升级,并拥有了长期对华作战的资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918爆发的三十年代前后,全球反战思潮都特别浓郁,受此影响,日本军人在国内的地位也是逐步下降的。

  而在九一八之前,日本存在对华的“双重外交”,军部主张武力入侵,而内阁尤其是外务省则主张拉拢国民政府。

  这两派在国内也是斗得旗鼓相当。

  以当时的政治态势,如果东北军能够抵抗住关东军,那么便是在给日本军部的敌人外务省提供弹药,让日本人自己内部先去撕。(就像我们打退60年代印度的入侵后,印度的“军政府”旋即就被其政敌搞瘫)

  但是在九一八爆发后,在东北军不抵抗的政策下,日军在中国势如破竹,这也使得军部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获得了爆发式的提升。军部对内阁拥有了一边倒的优势,更能随时解散内阁,而且日本的民众也因为如此轻易获得的胜利,而更加支持武力扩张,导致日本走上了法西斯与全面侵华的道路。

  当时东北军真的打不过日本吗?

  918的入侵,不过是关东军坂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等低阶军官搞的一次“下克上”的冒险,当时日本还没有全面侵华的准备,军方也没有准备后续的军资、援军以及海空军的支援。

  而且三十年代初的日军,陆军的装备并没有对中国军队形成碾压,更不要说,当时驻守沈阳,拥有庞大机群的东北军,能牢牢握住制空权。

  日本的陆军就算再强悍,也不可能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和火力劣势的情况下,那么轻易拿下沈阳。

  而沈阳乃至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也迅速刺激了日本的侵华欲望,在918之后,日本军部牵头,频频制造中日冲突,并试图再一次复制918.....

  日本军部在其体制下,其攻击本身就并非出于理性,因此,对于日本人,也只有将其狠狠地揍一顿,才能够让其停止侵害。

  就像39年的苏日在诺门坎的冲突,和31年的中日918类似,也是日军挑衅入侵,但并没有整体的战略。结果大胡子斯大林不惜血本狠狠的将日本怼了回去。就使得日本再也不敢去惹苏联,即使是小胡子希特勒的坦克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日军近百万的关东军还是趴在远东不敢挪窝,使得苏联从容的从远东调兵回守莫斯科。

  诺门坎战役,实际上苏军比日军损失更为惨重,但是,苏军愿意牺牲的决心,深深的刻在了日军的心里,使得日本竟然在攻打莫斯科最关键的时刻,把德国队友卖了。

  因为从政治角度看,苏联不惜代价打赢了诺门坎后,日本国内的北上派就会失势,直接就打消了日本北上攻击苏联的企图。

  如果918时,我们能像后来的32年的淞沪会战和33年的长城会战一样撑住的话,日本的军部的侵华势力,就不会那么猖獗。

  诺门坎一役后,打消了日军北上企图的苏联,其对华的援助也就中止了。因为,苏联不再需要中国帮忙牵制日本。

  这能怪苏联吗?恐怕这也得怪我们自己,从918开始,国民政府一直没有向日本体现出不惜代价决战到底的信心。就像蒋介石在抗战即将胜利的44年,竟然搞出了豫湘桂大溃败。

  恩,豫湘桂大溃败,导致了后来美援的中止,最后蒋介石不得不逃到台湾。

  918之后,指望着国际社会调停的蒋介石和张学良,指望别人拉你一把的时候,也得证明自己值得投资啊!

  就像二战期间,英美大规模援助苏联,也是在斯大林顶住了德国的闪电战之后;而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大规模援华,也是彭大将军三次战役取得胜利,攻入汉城,将美军赶到了三七线之后。

  祈求别人的施舍是凭运气,真正的利益终究还是靠自己争取。

  1931年,伴随着东北一句“不抵抗”,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数千万中华儿女的伤亡,而20年后,凭借着从东北入朝志愿军的无畏牺牲,最终,这群最可爱的人,为我们换来了数十载稳定发展的和平。

  关于今年的918,我想说两句:

  我们铭记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我们厌恶战争,但不代表我们畏惧战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3:55 , Processed in 0.1563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