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7|回复: 0

徐斌:中国经济成本被提高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9 1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追踪城镇化进程很久了,而且也一直认为,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措施注定失败,因为违背经济规律嘛。但大领导很快用事实教训我:权力可以扭曲力场,制造一个魔幻空间。今年数据显示:京沪两个城市都出现常住总人口同比递减的趋势。

  嗯,红头文件赢了,OK。但直接后果,大家现在就感受到了:大公司纷纷裁员,大学生工作不好找了。直接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成本高了,没法按过去路数运营了。

  这话咋说?简单说,就是人口聚集程度和经济成本成正比,与市场机会成反比。人口规模密度越大,经济成本约小,同时市场机会就越多。我现在瓦努阿图维拉港搞观光农场,维拉港人口不过四万多吧,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但这里物价和房租水平直追北上广,甚至让澳大利亚过来的白人移民都大呼夸张吃不消。澳洲物价算是很骇人的了,这里物价高到什么程度,你可以想见。我本地的一个哥们告诉我,印度恰恰相反,一些城市物价低廉到难以置信,一百元人民币到超市,能推出一小车的货物来。我的一些朋友在泰国,说那里的物价指数也是低廉,日子好过得很。

  何以如此?就是在于人口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低成本效应。因为人多了,商家都可以走流量,而且可以做到品种丰富。一旦少了,这生意几乎没法做。商家要想活,只能高价卖货,做到流转率低,但高利润率。所以一般而言,大城市的居民,日子要比中小城市居民的日子好过,原因就在这里。

  经济也是如此,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市场庞大,任何产品,一旦在中国进入量化生产阶段,基本是全球其他地方的生产商就面临死亡。这是规律。而且BAT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基本上也是庞大的国内市场所致,双11千亿的营收记录,背后是无与伦比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从网上落到线下,是一个个城镇的物流快递和高速高铁和航空业的网络。没有庞大城镇群的支撑,就不存在庞大的高铁市场,就不可能出现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

  所以国家人口多,密度大,大城市多,这对于经济,是巨大的优势,对于一些中等国家,甚至是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统一的情势下,即使欧盟这样的统一大市场,交易成本也未必能比中国低。而在这其中,大城市,尤其是超级大城市,更是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人财物在空间的高度集聚,会带来巨大的机会,会将交易成本压得低无可低。经济活力就越大越多,这样的大城市越多,经济就越厉害。其他国家能做的,无非就是将本国人口集聚在一个或几个大城市里。

  如果你强行遏制城市的规模,那么结果咋样?

  经济成本会提高:普通家庭发现月嫂、清洁保安、餐饮出行的费用日益增高,企业发现营收额和潜在机会日益缩水,而成本却日益增加。一个行业的成本,通常就是其他行业的利润,但在城市规模减少的情况下,一个行业成本增高了,其他行业也未必得好,因为大家成本都增高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普遍感到生意难做了,城市越大,这种感受就越深。好吧,明年企业裁员估计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3:36 , Processed in 0.1094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