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71|回复: 0

普宏魁:关羽的狂妄毁灭了“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4 15: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国家只有会打胜仗的将军,却没有大局观的政治家是很可怕的。三国时期的吴国就是这个样子。吕蒙、陆逊无视战略原则的战役胜利反而加速了吴蜀灭亡的步伐。

  三国鼎立之势既成之后,吴蜀一起将本来不错的一副好牌打烂了。

  鲁肃之后,吴国已经无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吕毅、陆逊灭关羽抢荆州而成名,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看,却只起到了加速吴国灭亡的反面作用,极其可笑、可悲。

  因为吴蜀共同面对的是魏国,虽然此次战役中吴取得了可以说相当大的胜利。但却导致了孙刘合力的极大削弱与孙刘联盟的彻底瓦解,而这正是魏所希望看到的。

  而关羽长于攻而短于守,因攻而胜因失守而亡,正好印证了“骄兵必败”的古训。刘备攻吴,不论从战略、战术上,均无可取之处,简直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行为。因为孙刘的战争,正是魏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不论刘备对吴是胜是败,对于蜀与吴的大局都是不利的。而另外一方面,刘备本长于用人而短于用兵,所以他刚愎自用,坚决对吴进行报复性的作战,失败也当在理中。

  当时已经三分天下而中原政权魏有其二,蜀、吴要想在长远的竞争中胜出,其实只能期待一种机遇:即中原政权的自己内乱。

  在战国时期,秦国就有了这样的机会:中原各国相争互创,夷蛮之邦秦国则对内变法自强、对外远交近攻,以待时机。但作为中原政权的魏并没有给蜀国、吴国这种机会,相反,蜀吴这两个小国倒先搞起来了。

  蜀吴之争,不论谁都没有捞到好处。吴国虽胜,但虽胜犹败,并非真正的胜利,最后中原政权魏国真正是坐守渔翁之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先是蜀国的关羽的傲慢破坏了孔明与刘备隆中对时即定下的联吴抗魏的国家战略,接着是吴国的吕毅、陆逊图荆州之利而破坏了吴蜀的“唇齿之谊”,最后刘备伐吴则一错再错。刘备一时冲动,根本听不进去孔明“奈天下与蜀国何”的诘问。关羽之亡与白帝之败,极其严重地动摇了蜀国的根本。

  吴国的吕毅、陆逊图荆州之利而败坏了蜀吴联合抗魏的国家战略方针,其实只是暂时的胜利,而这样的胜利则只能成为是加速吴与蜀国共同走向败亡的催化剂。出现最后的这种结局,如果只一味的怪关羽的傲慢,这就显然有失到偏颇了。

  要看到关键的一点:关羽虽然对孙权大不敬(骂孙的儿子是犬子),但并没有对吴国采取军事上的行动。所以刘备后来为关羽报仇,从道义上讲是似乎是具有合理性的。

  从关羽到吕蒙、陆逊,再到刘备,这三步棋,都是一错,再错,再再错,一步步地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孙刘抗衡魏政权的“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这是真正的自取灭亡!

  “三国鼎立”是孙刘联盟抗曹战略实施的成果,是弱小者面对强势力量的唯一求存之道。当然,从主观愿意上讲曹操并不希望出现三国相持的局面。

  所以,三国鼎立以孔明与鲁肃两个战略家的“联合抗曹”的思想共识的存在为前提,但很可惜的是鲁肃一走,吴国不再有支持鲁肃路线的主帅出来维护吴蜀彼此相依图存的战略格局。

  关羽的狂妄与吕蒙、陆逊的短视,首先破坏了三国鼎立的平衡格局。关羽、吕蒙、陆逊无视战略原则的战役胜利,加速了孙刘战线的崩溃,反而加速了蜀吴灭亡的步伐。股票配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04:55 , Processed in 0.09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