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大坏蛋,认证了的,实锤了的,偏偏能写出好诗。
专门给编辑挖坑。
就在最近,有单位因为用错了一首汪精卫的诗,发文道歉:
诗是这样的:
被逮口占四绝 (其三) 汪精卫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不知道这位编辑兄弟还好吗?
想起人民日报去年礼赞丰收,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致敬父老乡亲。后来估计编辑也是扣鸡腿了。他忘了后两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所以说认真学点诗没坏处的。
汪精卫这诗,单独看来,确实是浑然天成、慷慨壮烈,也难怪被编辑看上。这是他早年刺杀清廷的摄政王失败被捕时的豪言。当时他真的是决心当烈士的。
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坏蛋写过类似的好诗。
一
《杂诗六首(其六)》 刘豫
寒林烟重暝栖鸦, 远寺疏钟送落霞。 无限岭云遮不断, 数声和月到山家。
这首写景的小诗,雅致脱俗,自带一股小清新气息。要是出现在今天哪个宋诗选本里你绝对不会奇怪的。
但作者却是一个历史上名气绝不小于汪精卫的著名汉奸——刘豫。
下图右二,被岳飞死亡凝视的那个:
从这张图,你可能就能猜到图上左右两拨人的关系了。
刘豫这个烂人本来是宋朝的大臣,守济南的。金兵南侵,他抵抗了几下就投降了。
你投降就投降吧,他却顺手先害死了抗金的部将大刀关胜,没错就是水浒里那位,五虎将之首的原型。
害人就害人吧,他又当了金人的傀儡皇帝,管了一个国家叫“大齐”。当傀儡就当傀儡吧,他还转身带兵猛打宋朝。打宋朝就打宋朝吧,你对自己伪齐的老百姓好一点也行。他却大搞苛捐杂税,压榨百姓,还组织盗墓,天天鬼吹灯。
这个烂人再过一千年怕都洗不白的,诗却偏偏写得不错。见鬼了。
二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蔡京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下面出马的是太师蔡京。
就是生辰纲被梁山好汉劫了的那个……
蔡京活了八十多岁被流放,人生最后关头写下了这首词。虽然反思还不够深刻,但哀怨深沉,也算是低配版的李煜了。
一首老歌的即视感:“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
因为有他,秦桧就不选了。蔡老着实有才,写得一笔好字。众所周知的一个传闻是“宋四家”苏黄米蔡里的“蔡”本来就是他,后来因为人设崩了,名声太臭,被除名了。感受下他书法:
蔡京·雪江归棹图卷跋
美不,有没有可以盯着看一整天的感觉?
他的词也写得不坏。他写子规鸟,有句“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又像是低配版的李商隐。
最后,蔡老当奸臣当得实在太拔尖了,人见人嫌,终于流放远乡,半路写下这首《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卒。
还有传说是老百姓恨他,一路都不给他饭吃,活活饿死的。这不太靠谱。你以为姓蔡、流量大,就人人都得认识你啊。
三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千古名诗。今天,每一个远行游子读来,都往往腮边泪下。
但作者宋之问,算是唐代诗人里名声最臭的之一。
客观地说,小宋本来没干什么祸国殃民的事儿。他官不大,修文馆学士,又长期当武则天的高级伴读书童,没啥大的实权,要祸国也轮不到他。
他名声之所以臭,主要是拍马屁拍得太扎眼,据说还给武则天的小奶狗——二张兄弟端尿盆。
放到漫长的历史中去看,这些都是小节,不能因为人家给领导的男朋友端过尿盆,就把人家批判一番。但宋之问有一件事很不好洗白的,也是我把他放到这里的原因:告密。
他困难的时候,朋友收留了他。他却为了立功,跑去告密朋友一家搞政变,要推翻当权的武三思。结果朋友全家死光光,他却立功得了小红花。
这件事,也让宋之问的名字一度迎风臭十里,小朋友看见都吐口水。所谓人非圣贤,偶尔也会渣。但有些告密的人,是渣中之渣。
四
《忆旧游·落叶》 汪精卫
叹护林心事,付与东流,一往凄清。无限流连意,奈惊飙不管,催化青萍。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有出水根寒、拏空枝老,同诉飘零。
天心正摇落,看菊芳兰秀,不是春荣。摵摵潇潇里,要沧桑换了,秋始无声。伴得落红归去,流水有余馨。尽岁暮天寒,冰霜追逐千万程。
最后一个。说了这么多,还是汪精卫。
那一批认证的汉奸,周佛海、梁鸿志等,都会写诗,但汪精卫一个把他们都碾压了。
这个人真是可惜了,本来是这样一个形象:
结果把自己在历史上搞成了这样一个形象:
这个人真的有才。诗词一遍遍看,还是有才。
大名鼎鼎的孙中山《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就是他执的笔。
他有《双照楼诗词稿》,“双照”据说出自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你相信一个喜欢杜甫的人会是坏人吗?可最后他还是做了汉奸,还是块头最大的。
惋惜他的人,胡适、余英时、钱钟书……都是大家。这个人放到今天,填填歌词怕是又一个词坛天王;讲打扮风度,能当时尚博主。你看蒋在他面前多土。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