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3|回复: 0

明哥:高考,依然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7 1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高考季要来到。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再次突破千万,这是10年之内第一次。

  好大学的录取人数,却依然严格受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所加起来,每年总共招生不超过7000人。

  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明哥从中国最基层、贫穷的农村走出来,年轻时,通过高考和考研,分别在中国最前列的两所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虽然我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益者,但是在尚未踏入社会之时,我一有机会和场合,就疯狂抨击过中国的高考制度、大学教育。

  比如说,中学阶段知识量大,学而无用,学习氛围如同监牢,压制人性;大学教育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科研注水,等。

  但是,人的想法会随着经历世事的增加,而有所改变。

  01

  我从来不认为,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对人帮助最大的是那些理论知识。

  明哥从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所依靠的从来不是高中阶段的通用知识,或者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知识。

  从深度上来说,语文表达、数理逻辑、英语读写、专业知识,甚至对人类未来前沿科学的理解上,从我研究生毕业一开始,就停留在最高处了。往后的岁月里,遇到类似的问题,赶紧开动大脑里的存量知识,重新回忆和利用。

  但是,高考进入好大学,让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大的作用,却是理论知识所无法完成的。从更世俗的角度来讲,显而易见的好处有二个。

  第一,进入一个优秀的同龄人圈子。

  事实上,在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眼里,教师的作用就已经很微弱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已经领先于按部就班授课的课堂进度了。大学里教师忙于科研,一旦下课了连影子都找不到,更是只能依靠自己自学为主。

  那这能说明上个好大学没用吗?

  恰恰相反,有着一批优秀的同学,沉浸在自然上进的高校氛围里,是大学4年最大的好处。同学们之间暗中竞争,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头脑风暴,才是好大学最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互相竞争,又相互交流、提携的同窗关系,哪怕是在毕业之后,也会一直伴随下去,并且有可能绑定得越来越深。

  刚毕业时,好单位的老员工、领导去高校招聘,都会优先通过内部渠道,找到自己的学弟、学妹,优先内部推荐面试,早就是各名牌高校的规则和文化了。如果哪位校友觉得自己单位、企业发展前途好,待遇高,去校园招聘时,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学弟、学妹,反而显得另类,无法别人理解。道理很简单,如果连你都无法认同自己的母校是优秀的,怎么证明自己的优秀呢?

  第二,社会因为你优秀的学历背景,愿意多给你机会。

  每一个年轻人,刚踏入社会时,是一张白纸。无论从事什么职位,都需要争取前人、成功者的资源支持、协作和提拔。

  那么在职场、商场、政坛,年轻人尚未做出任何成绩的情况下,如何向前辈、成功者、同行证明,他们和自己合作,是可以成功的呢?毕竟,他们的能力、资源、成功的案例,在前辈们看来,是那么得不值一提。

  用“梦想”可以吗?如果他是马云,那是有可能的。当年马云依靠着他对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偏执型梦想,打动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投资了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才成就了今天的商业帝国。

  但是,正因为这种案例,在全世界只有一例,极其稀少,故事又过于动人,它才用来激励年轻人。绝大多数时候,马云去肯德基应聘,去政府机关应聘,都是被拒之门外的。

  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就是学历,以及站在背后的大学、人脉的信用。中国社会,无论是政坛、商场还是职场,面对后起之秀,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一个经历了寒窗苦读,从几千万人中厮杀出来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的。

  提拔他、投资他、相信他,成功的概率,要远胜于面对社会大众的普通人。

  这是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掌握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者的聚餐照片。腾讯、京东、滴滴、美团、小米、今日头条等公司的创始人,无一不毕业于知名大学。

  这里没有一个人,在一张白纸时,没有竭尽全力去争取风险资本的支持。因为,他们刚创业时的产品、商业模式,并不是第一家,或者国内外早就有了先行者、竞争对手的。他们的一个强大能力在于,能够单枪匹马,利用个人信用,去说服海内外的风险资本,投资于他们,投资于未来。

  社会资本愿意相信他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成功的过去。

  02

  我是不太赞成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的。

  因为,高考在中国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知识普及,教化年轻人。

  第二,人才筛选,用成本最低的方式,为社会筛选最好的人才。

  从现阶段的高考大纲来看,“知识普及”的作用不仅完成得非常好,甚至有点过犹不及了。因为中国高中生的基础教育,是远胜于欧美国家的。随便一个国内的“差生”,去到了美国、澳洲、英国等同年龄的学校,数理能力很容易秒杀外国小孩。

  高考为中国带来的制度性优势,恰恰是第二个:人才筛选。

  不看民族成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活动能力,所有年轻人,共同面对同一批考卷,调动自己的记忆、推理、文字能力,写下自己的答案。他们写下的不仅仅是答案, 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是在向社会表达他是属于哪个层次的人才。

  这是一个民族,为了未来的发展,创造出来的最公平、代价最小的筛选后备人才的方式。

  (斯坦福大学。图片来源:青驿用户 @Yoli_chic)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十分复杂。

  美国最著名的一批高校,几乎都是私立的,校友裙带关系、富豪捐赠,都是公开的规则。比如说:

  申请人的父母,都毕业于该高校,那么子女被录用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申请人的父母,以家族办公室,或者慈善基金会的名义,给大学捐款达到了50万美元以上,那么子女被录用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点看来,这不是赤裸裸的金钱开道,关系户优先吗?

  更夸张的是,虽然考生的卷面成绩占到了大部分作用,但是对于户外高级运动、才艺表演、体育特长、社会组织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这都需要家庭砸入大量金钱,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绝对不是平民家庭财务能力,所能承担得起的。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美国社会渐趋成熟之后,阶层壁垒越来越高,上一阶层的人,动用人脉关系和金钱,在私立高校里把控了招生名额,无形之中筑起了一道道高高的门槛。

  平民子弟,只有当你的知识和分数,远远超出“自主招生”同龄人很多时,才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

  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自主招生”的政策范围。于是,我们会看到跳健美操的、玩航模的、体育成绩造假的、文艺主持人,在分数低于高考录取线几十分、上百分的情况下,都能进入名牌大学。

  一般家庭条件的孩子,能有这种财力、机会,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吗?

  如果不能的话,那“自主招生”政策,不就是向有钱、有权、有信息优势的家庭子弟,特意打开的一扇大门吗?他们在那个小范围内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要小于和上千万参加高考的考生,同场竞争。

  他们率先抢到了录取的门票,那留给统一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门票就少了一部分。

  我们翻阅了201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生的来源比例。

  清华大学:

  保送生:169

  艺术特长生:55

  体育特长生:48

  自主招生:686

  领军计划:1486

  自强计划:176

  总计:2451

  北京大学:

  保送生:223

  艺术特长生:60

  体育特长生:67

  自主招生:689

  博雅计划:1236

  筑梦计划:489

  总计:2541

  换句话说,这将近5000余人,是完全不用参加高考的,而当年两校共计录取考生人数6800人左右。由此计算,清华、北大两校,只有不到30%的名额,是留给那些参加统一高考的裸分考生的!

  我们一点都没有怀疑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在录用学生时“自主招生”的程序性正义上会存在任何问题,但是有一个疑问,名目繁多的“降分录取”政策,面向的都是具备信息优势、有足够财力支持考生才艺发展的家庭,更多优秀的寒门学子,为什么不能获得和他们同等情况下一同赛跑的权利呢?

  如果说,清华、北大是全国自主招生的目光所在,自然会遵循程序性正义,那么其他重点地方大学的自主招生和降分录取政策,是否能做到杜绝腐败呢?

  中国的好大学,都是公立大学,而不是私立大学,如果未来“自主招生”的范围逐步扩大,渗透面越来越广,全面向美国看齐,那留给平民家庭子弟考生的名额,还能有多少呢?

  那中国高考,相比于欧美国家的制度性优势:人才筛选,就大打折扣了。

  03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之后,社会流动的迹象在放缓,已经形成了阶级固化的倾向。每一个阶层往上跃迁的门槛,在不断提高。

  这是历史性的大趋势,是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态成熟之后,必然走向的宿命。

  上层阶级的父母,用权力、资本,为子女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些出身背景相似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只和同样社会地位的孩子社交,形成精英阶层封闭的人际网络。

  如果平民家庭的子弟,放弃优质的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天然孵化器,不仅完不成阶层跃迁,甚至会一路下滑,沦为贫困群体,摆脱不了终生的宿命。

  但是,我们不是悲观论调者。

  至少,通过个人能力,实现文化水平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提升,在美国可以实现,在中国,高考的通道依然打开着。哪怕这个通道越来越窄了。

  因为,高考是人生之路上,唯一一件依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成功的事情,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需要团队协作,不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只需要凭借一颗大脑,就能公平竞赛。

  等到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才会发现,无论是科研、大公司上班、创业、投资,几乎没有一件,是依靠个人英雄主义,就能独立成功的。因为,在社会的舞台上竞争,是立体式的,不仅在比拼知识,更是在比拼财富、人脉、权势、信息。没有全方位的综合优势,付出,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收获的。

  所以,明哥非常能够理解,黄冈中学、衡水中学这种类似于“集中营”模式的高中学校。因为这是出生于普通家庭、无钱无势的年轻人们,这辈子唯一一次,公平地和富裕家庭、权势家庭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赛场上,公平地竞争。

  幸运的是,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虽然在慢慢告别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但是依然给他们留了一条缝隙,不至于让社会的人才、阶层、财富的代际转移,完全固化和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3:22 , Processed in 0.1250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