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批评主张扩大与中国脱钩的强硬人士
【综合消息】据相关媒体报道,特朗普在一条推特中写到:去全球化有可能变成去美国化。
特朗普的推文标志着公开驳斥美政府内的强硬派人士。这些人大力鼓吹制定新的出口管制,目标是禁止对中国出售通用电气的飞机引擎,并堵住那些让美国供应商能规避美商务部有关对华为销售禁令的漏洞。
特朗普表达了对这些想法的异议,说他并不希望“使与我们做生意变得不可能”,因为“这只会意味着订单流向别处。”他还认为,国家安全的理由用得太多了,并抨击这种做法。
【时事漫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特朗普在一条推特中写到:去全球化有可能变成去美国化。
●特朗普难得如此地“客观”了一次!
首先,我们想说的是:非常难得的看到一向以“大嘴巴”、“不靠谱”著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此“客观”了一次。
显然在特朗普难得“客观”的背后是新冠疫情在美国当前的感染势头迅猛以及对其“金融维稳”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在新冠疫情的发展或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局势的新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面对现实,即:美国若想稳妥解决疫情对经济、特别是金融维稳的负面影响,恐怕必须谋求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仅从口罩生产的问题就能看出,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有相应产能、且有相应动员体制与产业链条、足以保障相应产能的迅速恢复甚至是扩大。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显然,这种压力,或不安,会在客观上迫使西方首先考虑“全面加速获取俄罗斯南亚政策实质配合的相关进程”的推进,竭尽全力压缩、甚至强行关闭俄罗斯所谓的“观察期”,否则,疫情必将深彻影响目前西方全球战略的执行节奏。
对西方而言,尽管已经对俄罗斯动用土耳其这枚“重磅棋子”,甚至土耳其已经扬言要与叙利亚政府军进行一场战争,但在中国不断强化“随时准备调整中东政策”的强烈干扰下,西方进一步对俄罗斯加大威逼利诱的同时;自身同样也承受着巨大的战略风险和压力。
●欧美新冠疫情持续放大“金融维稳”压力
这,一方面来自因美国(西方)新冠疫情的持续严重而持续放大的“金融维稳”压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俄罗斯如何选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换言之,在美国(西方)不得不因其疫情快速蔓延而谋求与中国合作的背景下,在中国多次就中东叙利亚问题表明务必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呼吁彻查叙利亚北部恐怖分子来源及物资来源的情况下,一旦俄罗斯针对西方的“全面加速获取俄罗斯南亚政策实质配合的相关进程”的推进,或竭尽全力压缩、甚至强行关闭俄罗斯所谓的“观察期”,最终选择“不可逆”的反击,或将导致中国进一步落实“正在思考中的、且随时准备调整”的中东战略。
一旦如此,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中国或对叙利亚、伊朗提供史无前例的经济甚至是军事援助,如相当程度的资金、特殊的军事装备、更或是军事体系层面的“信息支撑”等方面的援助。
●之前的评估,在时间上或有加减,但加减不会太多!
在东方时事解读于2019年12月初给出的观察与评估中,我们曾经提出:如果半年左右西方仍然无法南亚破局,则中国或主动调整相关政策的时间,因新冠疫情,在时间上,或有些许加减,但本质上不会加减太多。比如,加减2个月左右!
而中国主动调整相关政策或就包括主动解决香港问题、甚至视战略节奏的需要,而主动将港币与美元脱欧、更或者是启动将美元挤出亚洲、甚至关键时刻武力解决台湾等战略手段。届时,国际社会或将真正意上迎来一个“西方此前主动攻击态势就此终止”的转折点,从而让全球层面转入一个不会太长的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来看几条新闻素材:
民调:多数乌克兰人希望顿巴斯回归乌克兰
【综合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27日报道,乌克兰领土上的过半54%居民希望自行宣布成立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在原来的条件下回归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组成中,还有13%的人赞成这些领土回归乌克兰控制,但获得对于基辅更多的自主性。
乌克兰永远无法光复克里米亚
【综合消息】2019年11月24日,乌克兰前议员叶甫根尼巴利茨基在博客上声称,放弃幻想吧,乌克兰永远要不回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
乌克兰:前苏联历史重演,俄瓦解在即,收回克里米亚并不困难
【综合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27日报道,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安全会议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言声称: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这一点任何国家都不能改变。乌克兰政府正在拟定计划,收回克里米亚。
泽连斯基团队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卸任之后,俄罗斯政坛会急剧分化,没有了政治强人普京,俄罗斯内部的很多矛盾就会迎来爆发时期。比如车臣,在普京下台之后,很有可能会揭竿而起,俄罗斯内忧外患,前苏联解体一幕或重新上演,到那个时候,乌克兰就可以顺利要回克里米亚了。
【时事漫谈】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此前就俄罗斯与西方围绕叙利亚伊德利卜展开的“一篮子”交易的内在逻辑的“第一条”即:
在西方看来,围绕伊德利卜展开的博弈,需对叙利亚政府支付的对价是次要的,也就是交出大马士革通向阿勒颇段M5公路控制权。而需对俄罗斯方面支付的对价则是主要的,也就是确保俄罗斯东乌克兰利益以及俄罗斯极为看重的四条能源管线的稳定运行(或开通,比如,北溪2号)和经济收益。
从上面的回顾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西方而言,在双方通过“交出大马士革通向阿勒颇段M5公路控制权”与“俄罗斯在中国疫情逐渐向好的时候、于2月20日突然升级中俄边境检疫措施”就“一篮子”交易“略表诚意”、达成“阶段性共识”后,双方如果能够就“一篮子”交易达成“进阶共识”的话,则“确保俄罗斯东乌克兰利益以及俄罗斯极为看重的四条能源管线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收益”与“俄罗斯实质性调整南亚政策”或成为双方需要支付的必要对价之一。
如果我们把上述交易过程做“反向思维”,不难看出,围绕“一篮子”交易中处于劣势的俄罗斯如果在达成“进阶共识”的问题上表现的不那么配合的话(继续支持叙利亚、仍拒绝调整南亚政策),则不仅意味着西方不会支付“确保俄罗斯东乌克兰利益以及俄罗斯极为看重的四条能源管线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收益”这一俄罗斯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对价、甚至此前已经暂时交割的“交出大马士革通向阿勒颇段M5公路控制权”的对价、也会被西方“分分钟收回”。收回的手段,就是再次撕咬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的所谓一字长蛇阵!
通过“确保俄罗斯东乌克兰利益以及俄罗斯极为看重的四条能源管线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收益”这条对价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牵扯的两个国家——乌克兰、土耳其目前都被西方深度控制。
以乌克兰为例,中国公司收购乌克兰“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对马达西奇公司本身和乌克兰国家利益都是有利的。这种收购中,不仅为马达西奇公司找到了更好的发展前途,也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乌克兰社会稳定(牵扯大批工人、工程师是否失业)。
但即便如此,本次交易仍然因美国的阻挠而被迫搁浅,这也是在美国的阻挠下中国第二次收购该公司未果。有此不难看出,美国(西方)对乌克兰政府的控制之深。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下再去观察上面的三条新闻素材,不难看出,此时乌克兰政府宣称准备收复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无疑意味着西方在强烈警告俄罗斯,即:必要时,乌克兰可以做出诸如“重新在克里米亚,刻赤海峡等地与俄罗斯起冲突,甚至升级乌克兰战争”这样“自伤三分,伤敌七分”的举动。而“确保俄罗斯东乌克兰利益”以及“四大能源管线”之一的“乌克兰能源管线”的稳定运行,俄罗斯就更不要想了。
只是,在叙利亚问题和俄罗斯政治、特别是经济维稳问题上早已焦头烂额的俄罗斯,似乎没有太多精力去招架乌克兰的挑衅。而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围绕叙利亚北部问题召开的,由俄罗斯、土耳其、法国、德国参加的“四国峰会”,更是俄罗斯的当务之急:
第一、如今的“四国峰会”从原来的俄、伊、土变为现在的俄、土、德、法。显然就组成来看,并不利于俄罗斯,某种意义上说,对俄罗斯而言,这其实也是一场“鸿门宴”。
在原来的三国框架下,俄罗斯尚能一定程度得到伊朗的策应,但在目前的四国框架下,恐怕面对土、法、德三家,俄罗斯要“孤军作战”了。这或是俄罗斯目前为止对所谓“四国峰会”不甚积极的原因之一。
第二、“四国峰会”又是俄罗斯无法回避的问题,其背后不仅有“俄土关系”的最终走向问题,“土耳其流”能否正常运营的问题,更包括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土耳其海峡的是否通畅问题。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随着土耳其与叙利亚政府军的正式交火,且俄罗斯被迫选择支持叙利亚,不难看出,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在破裂的边缘,是否破裂,其实只在于西方的一个眼色而已。
●俄罗斯的“观察期”已被西方通过动用土耳其而强行关闭
这样,俄罗斯因中国疫情问题而客观获得的“观察期”,显然已被西方通过动用土耳其这枚棋子而强行关闭,而在“观察期”关闭之后,俄罗斯就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要么将“继续支持叙利亚,甚至不惜与土耳其彻底撕破脸”做到“不可逆”,并最终在中国逐步落地“调整后的中东政策”的策应下继续捍卫自己的全球战略;要么选择彻底妥协,实质性加入“大欧罗巴计划”下的“新中东多边安全框架”,继而不可逆地扮演西方为其准备的“双中心”的角色。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这攸关全球战略格局,因此,一旦俄罗斯如此选择,虽然这个选择距离中国相对较远,从而不如直接在南亚与西方联合反恐,在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上实质配合西方来得那么敏感,但也就等同不可逆转地启动了对华关系的调整进程。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俄罗斯是否做好了彻底与土耳其撕破脸的决心?俄罗斯是否做好了也在“四国峰会”去上演一场“单刀赴会”的决心?恐怕我们对此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最新的消息是,准备在3月5日举行的四国峰会已经因俄罗斯对法国与德国与会的合理性的质疑,而暂时取消。显然,这一最新发展,很好地解释了上面的那个“大大的问号”!
第五、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我们的讨论均围绕西方与俄罗斯围绕“M5公路控制权”所进行的所谓“一篮子”交易展开,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土耳其,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激烈博弈中,主角,是他们背后的西方与俄罗斯,角力的焦点仍然聚焦在南亚,即俄罗斯南亚政策之上。
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我们再去观察俄罗斯近日境内出现所谓针对14所学校遭遇“毒气威胁”的情况不难看出,西方在策动这种针对学生的极端反人类手段的背后,是随着中国疫情于2月20日开始显现的逐步控制进程,且疫情却在西方(欧洲、美国)开始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的全球战略、因新冠疫情或严重冲击其金融维稳这一要务,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迫使西方又更加急切的要拿到俄罗斯南亚政策。
以美国为例,如果最终美国国内新冠疫情大爆发,恐怕美国就不得不“找个台阶下”,或把可能的所谓“特效药”拿出来救场、或主动寻求中国的合作抗击疫情,只不过,一旦美国在没有率先爆发新冠疫情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先决条件去早早研究出特效药物的情况下,“特效药救场”这个“谎”,要想圆起来恐怕有些难度!
另外,如果新冠病毒在欧洲流行之后,总之最终变异之后,又加入美国流感的大流行,则如要有效控制疫情,恐怕美国除了选择澳大利亚山火模式、也就是“自然灭”之外,也就只能主动寻求中国的合作抗疫了。
而在美国没有能力像中国这样举国动员外加中医药去有效处理新冠疫情的情况下,随着3月1日中国新证券法的半颁布实施,面对中国的攻击性金融布局,美国的“金融维稳”又要如何应对?
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对于中国来讲,在已经于2月底3月初基本控制疫情之后,除了继续有序防控疫情,扩大相关抗击疫情的产能,帮助其他国家之外,中国仍在继续瞄着西方的南亚破局,在以“兜底方案”为兜底的层面,继续夯实着各种方案,各种准备,比如,继续做好攻击性金融布局的进一步准备,继续进一步走好群众路线等。
一旦未来几个月后西方仍无法南亚破局,则中国必然主动调整相关政策:比如,提前解决香港问题,提前处理文化反腐某些环节问题,而如果美国(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反应过度,那么,中国甚至会考虑主动解钩港币与美元,更或启动将美元挤出东亚市场,直到必要时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这,就是所谓“兜底方案”,也就是“全面摊牌”。
●恐怕再没人能质疑中国必要时武力解决台湾的能力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再去观察“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27日在社交网站贴文,再度呼吁香港尽快就基本法23条立法”的相关新闻也就不难看出,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经济停滞一个月”的史无前例的大考验之后,恐怕世界再也没人能质疑中国必要时武力解决台湾的能力,因为,武力解决台湾,需要的时间最多就几天的时间,一个能停摆一个月仍然基本稳定运行的中国经济,在武力解决台湾时,即便是停摆几天,那又算得了什么?至于解决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的香港问题,则更加不在话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