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56|回复: 0

云石:后安倍时代——中日韩自贸区会否生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 1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倍的因病辞职,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世人对日本乃至东北亚政治经济走向的广泛担忧。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作为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也是近十多年来最有权势、最有威望的首相,安倍的下台,势必对日本这个身处东西方地缘全球第三经济大国的未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搞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各路大神都紧锣密鼓的对接班人展开揣测,似乎希望从接班人的政治立场,来判断接下来的日本大政,尤其是中日关系走向。

  不过对于这种思路,云石君其实是很不以为然的。首先,日本不是社会高度撕裂的美国,也不是那些被难民冲击的稀里哗啦的欧洲。这个国家,无论是政治圈子还是社会,都是高度稳定、高度成熟的。这种体系下,不大可能出现像美国特朗普与建制派;民粹红脖子与全球化精英那样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政治势力。

  何况安倍虽去,但接下来的接班人也不是通过大选,而仅仅只是自民党内部推选产生。虽然自民党内部也有派阀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比较有限,不大可能会因为首相更迭,就主动去大幅修改安倍路线——毕竟这条路线不仅是安倍个人的政治主张,更是自民党内部经过广泛平衡所达成的共识。

  基于这种逻辑,通过接班人往日政见来揣测接下来的中日关系走向,这个其实意义并不大。无论是与安倍关系亲密的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以强硬右翼闻名的石破茂、还是有些人看来对华最不友善的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其实差别都不会太大。

  甚至,从政客们的过往历史,来推测下任首相的对华态度,这种思路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从历史经验上看,日本政客在对华态度上基本上都是变色龙——别的就不说了,就拿安倍来说,他的两次担任首相过程中,就经历了友华到反华再到模棱两可友华这样的过度。而其他的大佬,除了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算是长期持亲华立场,其他的诸如菅义伟、河野太郎、甚至石破茂等等,其实都是阴晴不定,一会儿好的不得了,一会儿又破口大骂。

  这种普遍现象,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日本政坛核心圈,其实没有固定的亲华和反华成见,大佬们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形势需要罢了。所以,关心接班人政治倾向,这个虽然不能说全无用处,但真的作用不大。真正重要的,还是看这次变动,会对日本的政治形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再从这种影响中,推到出中日关系未来的走向。

  这个政治形势需要怎么理解?

  我们先从国家利益说起。日本对华关系上的国家利益,其实是十分复杂且多维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些。就整体而言,日本当然不乐见于中国崛起。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的崛起,也不是日本就能阻拦得了的。而从理性角度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经贸越来越频繁,日本从中收获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赴日旅游、留学等等也是逐年攀升——这对日本经济摆脱失落的20年,起到了相当大的正面作用。

  日本毕竟不是美国,没有特朗普那种随便砸锅的底气。这样大的一块蛋糕,日本想不重视,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经济上,而从政治角度来说,中日历史积怨就不说了,近年来中国崛起在东亚地缘政治方面也确实对日本构成了一定挤压,再加上日本政治深受美国钳制的现状,这种种因素决定了,中日政治关系确实是很难好的起来的。

  但整体的不友好,并不意味着中日关系就没有推进的必要。对日本而言,眼下最务实、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摆脱美国钳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安倍上任以来孜孜以求的修宪、国家正常化,甚至不惜为此忍辱负重,屡屡在外交场合展示卑微,这背后的目的,都是在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要想正常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借中国之力,通过跟中国的加深合作,来逐渐增强实力和独立性,降低美国对自己的影响。

  这种路数,在十多年前曾经一度稍稍有那么点苗头。当时的第一次任期内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以及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在位期间对华都十分友好,中日关系在那一阵也急速升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开始启动。

  但这种势头,很快被被阻断。阻断的标志,就是钓鱼岛争端。这事儿出了以后,不仅中日关系急速冷冻,日本政坛也意识到,美国对日本的强大影响力,不是日本方面抗拒得了的。中国也没这个能力一下子帮日本从美国的魔掌中解脱出来。

  所以到安倍第二个任期时,其对华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成为了铁杆反华分子。

  而安倍的这个选择,也是有逻辑依据的。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日本单方面的推动对华关系,来增强本国实力和独立性的做法,现实中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既然如此,不如索性追随美国,通过扮演美国反华先锋和桥头堡的角色,来换取美国对日本的逐渐松绑——包括修宪的许可。只要美国愿意解绑,日本的独立性有了越来越强的底气,那么从长远看,日本就有了在中美乃至全球范围内自主选择国际战略的能力。

  而安倍的这种思路,也符合当时的大势。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中国已经强势崛起,坐稳全球第二大国宝座,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部署对中国的围堵。

  而作为传统建制派精英,奥巴马的对华围堵,依然延续了过去的策动盟友,打造联盟的策略——毕竟这是对美国自身伤害最小的方式。而日本作为全球第三经济大国,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这其中当然要发挥堡垒中坚的作用。只不过,要盟友出力,自然也就要给它好处。作为回报,除了经济上的TPP谈判部分让步之外,政治上,对日本一定程度上的松绑,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这个大环境下,安倍通过反华,获得了修宪的操作空间。不过经济上,安倍在力推TPP的同时,其实也没有把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等中方参与的经济框架协议大门给关死。

  这个其实看上去有些冲突。但实际上,从日本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日本的目的是成为正常国家。要达到这个目的,政治上固然要向美国交投名状,但经济上,同样也需要多维度的保障——经济上跟美国高度捆绑在一起,其实也并不利于日本独立性的获得,甚至不利于日本经济的脱困——毕竟中日贸易中日本的收益那么大,日本也不可能就此放弃。

  所以那段时间,中日关系呈现出政冷经热的状况——政治上,双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经济上,中日经贸往来依然热火朝天。

  当然,这个阶段,日本的重心还是放在TPP上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动力并没有那么强劲。

  但随着特朗普上台,情况发生了重大转变。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废掉了TPP——这直接给了安倍一击重拳。随后,特朗普又开始大搞贸易保护,全球化开始退潮。与此同时,特朗普举起屠刀,向全世界——包括盟友大收保护费。

  这对日本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承受之重。日本本身就是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国内市场狭窄,高度依赖全球化。特朗普废TPP、反全球化,这就是在断日本的命根。至于收保护费,鉴于日本被美国高度钳制的现实,这就决定了,在这场剪羊毛中,日本势必损失惨重。

  这种情况下,安倍的反华政治立场松动——反华是为了政治松绑——首先就是修宪,以及从TPP中捞取好处。现在修宪的事儿虽然还算步步推进,但离瓜熟蒂落依然有待时日;而经济上,TPP被废,全球化受阻,美国开始贸易保护,自己还要割肉侍美,这一连串打击,即便短期内效果还不明显,但长远看,势必影响到日本经济的良性成长。

  这时候,中日关系,尤其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随着美国开始转向,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最大旗帜,鉴于全球化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中日经贸关系在日本经济中的巨大分量,这时候日本当然有必要推动中日关系回暖。

  而中国对此也表示欢迎。虽然中国对日本的修宪抱有极大警惕,但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对华围堵加重,尤其是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中日关系的回暖,尤其是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对中方拓展经济腹地,对冲美国战略封锁是很重要的。所以这就有了安倍2018年、2019年的两次访华,以及本在规划中的中国领导人的2020年盛大回访(这次回访因疫情而被迫中止)。而如果顺利的话,伴随着这波中日高层的冰释前嫌和良性互动,今年RCEP就将正式签订,中日韩自贸区也将加速,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现在,随着安倍的意外下台,这一切都生出了变数。

  这倒不是说接任者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反华倾向,而改变安倍的既定路线——毕竟前文中云石君已经说了,现在的这几个日本自民党大佬在对华问题上没有固定成见,都是跟着形势走。只不过,安倍的下台,可能会大大降低日本政治的独立性!

  这个是很重要的。日本现在的对华态度,其实并不完全符合美国利益——中日韩自贸区就不说了,光是这RCEP,都肯定不是美国所乐见的。

  但美国不乐见,并不代表它就能制止——说到底,现在你美国啥好处也不给盟友,还天天搞什么逆全球化、贸易制裁,甚至借机割肉,搞得盟友们——尤其是靠全球化混饭吃的东亚盟友都被逼得烦不胜烦。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愿意跟全球化最坚定的支持者,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加深合作——毕竟大家也要吃饭不是。

  只不过,美国毕竟影响力摆在这里,尤其是日本,其深受美国钳制。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日本固然有意在东亚奉行更独立自主的外交,但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然是美日同盟,美国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力,依然是无比巨大的。

  这就形成了冲突——日本自身有独立外交的需求,有跟中国搞RCEP、中日韩自贸区的利益驱使;但它同时又受美国强力控制。这二者犹如正负极,同时牵扯着日本的对华决策。

  当然,作为日本政治家,他当然愿意根据本国利益做决策。但要这样做,就要满足一个条件——既这个日本领袖,必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顶住美国的压力。

  这个条件,安倍是可以满足的。因为第二次上台后的安倍晋三,确实经历了脱胎换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安倍同时完成了党内政治势力的整合和民间威望的建立——虽然处理对外关系时看着挺卑微,但对内,绝对是个强势领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大权独揽。

  这就给了安倍独立决策的本钱——虽然整体上日本政治依然必须屈从于美国,但由于整合内部形成合力,安倍才面对美国压力时,确实获得了更大的转圜空间——只要整体上他不突破尊美这个大框架,其他很多具体问题上,他就是做一些美国不喜欢的事,美国拿他也没太多办法。

  但安倍这一走,就麻烦了。如果接下来的首相,不具备安倍如此高的社会威望,不能在自民党内部做到大权独揽,力压各大山头,那么就算他想遵循安倍对华路线,但也很有可能因为受到党内掣肘,而横生变数——毕竟在日本政坛,尤其是自民党内部,是绝对不会缺乏亲美势力,甚至美国利益代言人存在的。

  甚至,就算有些势力原本未必亲美,但如果新首相权威不够,这时候他们就会心生觊觎取代之心。而为了上位,他们就有可能主动争取美国支持。而美国支持这种人的代价,很有可能就是要求他在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等对华问题上采取反对立场。

  这个可能性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安倍是强势领袖,他可以上不怕美国施压;下不怕群臣造反,所以可以最大程度坚持自己的政略,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先;可如果新首相没安倍那么强势,那他就未必顶得住美国压力;也未必摁的住下面的觊觎者;这种情况下,某些国家利益,就有可能会因此私人政治利益的原因,而被妥协和牺牲,而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也会因此平添风险。

  当然,这些现在都是揣测和逻辑分析而已。未来形势具体如何发展,还得看日本政坛接下来的变动和演化。只不过,安倍在这个节骨眼去职,这确实让好不容易良好局面,横生了不少变数。

  只能说,安倍桑这次走的,真的不是时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9:10 , Processed in 0.0938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