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90|回复: 0

智谷君:上海连夜检测1.8万,浦东航班腰斩47%,警惕国内疫情第二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3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用吹嘘,地球人现在都知道“风景中国独好”。

  眼看境外输入病例有增无减,秋冬感冒高发季再度降临。为了大家岁月静好,国家默默打出组合拳:停办护照、熔断航班、48小时双阴检测、关闭口岸通道、全面检查冷链……

  岂料还有漏网之鱼,近日上海、天津、成都、满洲里先后查出多起病例。除了满洲里,另外三城原因均已查出,成都是境外人员,天津是进口食品,上海是航空集装器。

  上海和天津连夜排查,阵仗非常大。不少网友还因两地防控方式差异,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截至今天上午9时30分,累计采样17719人,已完成核酸检测11544人,结果均为阴性,其余6175人的样本尚在检测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周俊龙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如此介绍。

  让大家紧张的是,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与国际门户,不仅在包邮区内部,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重要城市均有庞大的客货流往来。天津是首都门户、直辖市、北方第二大城市,重要性不亚于上海。成都是中西部最有活力城市和国际门户,也是国人心理上的大后方。

  如今华东、华北、中西部均有特大城市启动应急程序,虽说只是星星之火,但人们还是绷紧了神经:国内有没有可能爆发第二波疫情?

  01

  这两天有一图热传,甚为热闹。

  一城通报迅速高效、言简意赅,一城官话废话、连篇累牍。不用脑子就能对号入座,孰是沪上孰是津门。

  人们又一次陷入对沪上的褒扬,对津门的戏谑中。不料实情被断章取义,人家上海同样又红又专。

  反转还不是最打脸的,更讽刺的是就目前状况来看,这一波天津的应对效果似乎比上海还好一点。

  11月23日上午10点,上海市举行第8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表示上海11月9日的两起病例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

  及时的回应,反而激发了更多疑问。

  首先,用语太学术,一般老百姓哪知道航空集装器是什么东东?

  其次,航空集装器是病毒本体吗?如果因为里面装了东西,是什么东西很难查出来吗?

  第三,请大家注意一下时间,11月9日的两起病例并不是对近日新增的说明,那么最新的三起呢?

  张文宏在发布会上表示:

  “约两周左右之前,在浦东机场出现一例物流相关病例,到现在为止,追踪隔离期即将结束,并没有发现新的病例。这说明我们的快速处置和精准防控是非常有效的。现在出现的两例病例,按照所有轨迹和目前流调结果,和之前的病例并没有看到交叉点。但是,其中一例病例与之前那例病例,都和浦东机场物流相关人员有关,因此,我认为不能说是两波案例,而是应定义为两个散发病例的发生。”

  新的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浦东机场能踏入了同一条河流,让一个漏洞存在了如此长时间?

  既然发布会掉书袋,那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航空集装器。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2014年3月24日发布的文件规定,集装器是货物运送过程中对其进行分组、转移和约束的设备,可能是集装板和集装网的组合,也可能是集装箱。

  不同航空集装器形状略有区别,但大致都长这个模样,用于货机机舱或者客机机腹货舱。

  按发布会的说法:2例病例曾于10月30日共同进入并清理过一个自北美地区运返回沪后的航空集装器。该集装器为密闭容器,内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内部环境潮湿。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

  不过这个存在感染源的航空集装器里到底装了啥?我们还不知道,也不敢妄加揣测。

  可能是由于老百姓的关切没有得到全部回应,这两天消息(伴着谣言)又多了起来。

  旅客纷纷用脚投票,打死也不飞浦东。比如这个计划飞浦东,临时改飞虹桥的航班,由于旅客意见太大,最后从了民意。

  昨晚浦东机场迅速对驻场人员集中核酸检测,据说人数上万。凌晨,官方发布检测的详细情况,浦东机场所有人员有序参与核酸检测。短时间内完成规模如此大的检测,白衣天使们真的辛苦了!

  与此同时,一些检测现场混乱的图片也开始疯传,虽然它们是真实的,却是片面的。下面也是来自现场的图片,完全是临危不惧、井然有序。

  上海加油,一定要挺住!

  02

  迄今为止,上海整体防控表现相当不错。既做到了严格排查,也做到了灵活管控,而不是一刀切封小区、封城。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最大城市,一旦按下暂停键,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而且上海每时每刻与长三角和京沪深等发达地区都有庞大的客货流往来,不到非常时期不太可能按下暂停键。

  众所周知,疫情爆发以来,北京一度不接收国际航班,上海成了大部分国际航班的首选,顶住了一波波的境外输入的压力,成功肩负着为国守门的光荣使命。

  没想到人防住了,货没防住。这多少还是会人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浦东机场防疫暴露出的漏洞,让中国需要思考一个防疫的新课题。

  疫情对全球民航市场的重创无需渲染,等着倒闭的航空公司正排着长队。

  全球机场客运量座次因此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比如香港这样的顶级国际枢纽只恢复了2%,老牌五星航空国泰航空上座率只有可怜的15%。

  反而是去年TOP 10开外的广州现在正稳坐在世界第2的位置上,并有望挤掉亚特兰大问鼎今年全球机场客流量NO.1,这是北京梦寐以求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伟业。

  与客运惨淡形成对比的是,航空货运板块却逆势上扬,机场货邮量排名鲜有变化。相比香港机场客流量超过90%的损失,货邮量10%的负增长已然是佳绩了。

  上海浦东机场货邮量依旧是全球第三,放在以前本来值得庆贺。可现在防人同时还要防货,未来浦东机场的防疫压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而且浦东机场货邮量基本都是国际贡献的:

  之前由于民航局减班、熔断等一系列措施,以及上海较高的管理水平,才成功完成为守国门的任务。现在把货运加上,考验大上海的时候又到了。

  不过现在看来,国家将进口冷链食品纳入核酸检测极为正确。

  虽然加拿大在世界贸易组织11月5-6日举行的会议上宣称,中国对进口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并拒绝结果呈阳性的食品是“不合理的贸易限制”。

  但比起加拿大的杂音,我们更应该想想这样做的可操作性。北上广深恰恰是国际货邮量最大的4座内地城市,一旦一线城市出了漏子,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天津公布的最新通报,本批出现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来梅港。这也证明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事实:之前北京、大连、青岛等地疫情的反复,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海鲜的问题,现在连二师兄也难逃冷链魔咒。

  未来进口食品哪些能吃,哪些要注意?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给出做法。更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新预案,以应对当前防疫的新情况。

  03

  回到文章开头“天津VS上海”那张图,说说这次被冤枉的天津。比被冤枉更憋屈的是,天津这次得力应对,相关新闻却远远少于上海,鲜见褒奖之声。

  考虑到上海的重要性以及与外省频繁的流动性,外界确实更关注一些。另外由于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素来优秀,人们比较容易陷入惯性思维。

  防疫将近一年,很多朋友都发现,上海、广东等地境外输入压力最大,人口日常流动的压力也最大,防疫管控看上去却有点“松”。

  这样的“松”其实是一种外松内紧的灵活,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上海、浙江、广东等地面对种种压力,日常生活似乎一切如常。

  长三角和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如果注定病毒要长期存在,这两个地区的经验或许将会成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治理样本。

  我们也看到,疫情爆发以来,除了最初的武汉,以及瑞丽和上海之外,疫情出现反复的绥芬河、哈尔滨、北京、大连、乌鲁木齐、青岛、喀什、天津、满洲里都是北方城市。

  这也许和气温有关,但更深层次城市管理的原因,恐怕也是存在的。

  人命大过天,这没什么好含糊。但寻求疫情防控与经济生产之间的平衡,必须提上日程了,哪怕这种平衡维系起来很艰难。

  现在全国盯着上海,也要谨防舆论陷入的“大城市中心主义”。比如满洲里这次传染的源头,依旧没有查出。

  小城市的城市治理水平一般落后于大城市,而且医疗资源供给也更稀缺。加上新闻关注更少,很容易不了了之。

  满洲里没有海港和空港,却是陆路口岸城市,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中国有相当多的像满洲里一样的边境小城,城市行政层级低、社会关注度低、医疗资源少,却同样守着国门。

  如果满洲里存在管理的漏洞,其他边境小城可能同样存在。

  这次的星星之火有点多,不过以此断定国内第二波疫情爆发,还为时尚早。

  即使如此,时不时来这么一波小范围的感染,也叫人心慌。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全世界都解决了新冠危机,中国才能喘一口气。

  我们需要认清“风景中国独好”,需要长期的投入来维持,稍一疏忽就会酿成大祸。而“长期抗战”损耗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人们对抗病毒的决心和专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1:50 , Processed in 0.3751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