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00|回复: 0

东方时事评论:东方视评-2020090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5 1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确的临战警告:小谈中国轨道轰炸机和天基动能武器

  据新华社报道,9月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两天后,于 6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中国此次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运行时间短,而且保密程度非常高,尽管官方并没有提供此次航天发射的更多细节,但外界纷纷猜测“中国可能已成功测试‘神龙’空天飞机 ”。

  据外媒推测,中国研究“神龙”空天飞机已有多年,根据早前披露的图片资料显示,“神龙”空天飞机与美军的X-37B类似,但体积更小,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确切的消息。包括此次发射,官方仅报道了发射地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平台是长征-2F,其他细节也没有过多透露。

  令人感兴趣的是,由于长征-2F是专门为发射载人飞船而开发研制的运载火箭,其突出的特点是多重安全设计,因此火箭的安全系数极高(达97%以上)。不同于专门发射货运飞船的长征-7火箭,此次发射使用长征-2F,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该试验航天器或与载人航天器有关。

  与载人航天器不同,“神龙”与X-37B都是无人空天飞机,无人航天器由于不需要人员生存保障系统,其体积可以设计得比较小,而且结构和材料方面的限制远没有载人航天器严格。比如美国的载人航天飞机体积庞大,其飞行时受热面也比较大,因此表面极小的裂缝都容易造成航空器的解体;再比如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必须设计整流罩和逃逸塔保障乘员安全,因而发射重量也相对较大。如果此次发射的是载人航天器。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之际,该航天器很快返回,整个试验时间只有短短的48小时,令人稍感意外。这意味着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该航天器是验证性质的,发射是为了验证某项关键技术;另一种可能是该试验已经非常成熟,发射为的是广而告之。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无疑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包括“神龙”空天飞机在内,很多高新武器的研究都高度保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歼-20。美国前国防部长罗布特·盖茨2009年曾叫嚣,中国2020年前不会拥有隐形战机,结果2011年他到北京访问的当天,歼-20横空出世!后来盖茨本人也承认这件事令他倍感羞辱。中国军工有这项传统,很多先进武器早就在研究,只是不为外界所知。

  如果中国该项技术非常成熟,此次发射是为了宣示,那么该航天器48小时能到过哪些地方?报道没有透露具体的着陆点,有可能着陆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有可能在中国大西北某沙漠深处的试验场,种种神秘色彩不禁让我们想到中国早前披露的“腾云工程”。

  “腾云工程”属空天往返飞行项目,其核心是组合动力、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该工程曾有过展示,大小两架“飞机”叠在一起,“大飞机”作为运载平台发射“小飞机”(空天飞机)。如今用长征-2F取代大飞机作为发射平台,意味着未来这种空天飞机可能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利用运载火箭垂直发射;一种用“子母机”方式水平发射,即首先用“大飞机”常规起飞,到一定速度后将“小飞机”发射出去。特别是发射平台和目标飞机一体化技术,这种方式下一定会用到变循环发动机。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有螺旋桨、涡喷、涡扇和冲压四大类,其中涡扇兼具螺旋桨和涡喷两者的优点,涡喷的特点是加速性好,空天飞机如果使用一体化技术,一定会用到变循环技术,而中国的变循环发动机几年前已经取得突破。

  传统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特性是固定不变的,一种发动机只能在一种模式下工作,且仅在有限的飞行范围内具有最好的性能。先进的变循环发动机则不同,它是一种多设计点发动机,通过改变一些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来调节其热力循环参数(如增压比 、涡轮进口温度、空气流量和涵道比),改变发动机循环工作模式(高推力或低油耗)使发动机在各种飞行情况下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与此同时,变循环发动机能以多种模式(包括涡轮模式、涡轮风扇模式和冲压模式等)工作,因而在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与“子母机”水平发射方式类似,原苏联曾利用“安-225”飞机带“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转场。但不同的是,“腾云工程”中作为运载平台的“大飞机”起飞后,在空中加到一定速度再发射“小飞机”,这种方式下“大飞机”也应该有变循环功能,首先使用涡喷发送机加速,达到一定速度后启动冲压发动机,以此获得更高的初速度,比如6、7马赫甚至更高,辅助“小飞机”冲入太空。

  由于空天飞机在太空飞行速度极高,很短时间可以绕遍地球,这样一来该平台就具有特殊的功能,比如,核威慑通常是“三位一体”,如果有这项技术,意味着除空基、海基和陆基核打击外,还有天基核打击力量,传统的“三位一体”将扩展到“四位一体”。

  携带核弹在太空巡航,真正实现一小时打遍全球,显然,太空中无动力飞行可以增强隐蔽性,而且速度比洲际导弹快,现有的侦察预警系统很难及时反应。雷达侦测的正上方一般有盲区,如果从正上方发动核打击,突防可能性极大。更关键的是,这种航天器可以批量部署,通过合理设计,让某一时段内有几十个航天器处于敌方国土上空,面对数量众多且飞行距离极短的核弹打击,现有的拦截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此次试验警告意味甚浓,针对美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尽管中国的轰-20还没亮相,但比轰-20更先进的武器或已出现,无疑比美国经常试射的“民兵”3厉害很多。

  此外该航天器还有一种用法。由于速度极快,意味着即使投送常规弹药(甚至无需加装炸药)也将具有很高的势能和初速度,比如,从太空中投送“钨棒”。钨的密度大、耐高温,化学状态稳定,一旦从太空投下,仅凭借巨大的动能,也会产生极大杀伤力,可打击地面的大型水面舰只、建筑物等多种目标。此前西方也曾经构想过类似的天基动能武器打击方案,并将其命名为“上帝之杖”,而如今西方设想的天基动能武器系统或已在中国得以实现。

  东风-17的列装,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列装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同时意味着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返回技术上也是最顶尖的。我们绝对有理由认为,中国此次发射的空天飞行器很可能借鉴了东风-17所有的气动数据,再加上快速返回,极有可能是为昭示一种非常成熟技术而特意设计的动作,从政治角度观察具有强烈的临战警告意味。

  东方时事解读多次强调,除轰-20和096核潜艇外,中国还有很多先进的新武器,此次试验的航天器就是证明,与东风-17、东风-26和东风-21D一样,该航天器“核常兼备”,可以带核弹也可以带钨弹。如果这次发射的航天器具有载人功能,那更将是划时代的,即可以取代“天宫”空间站做太空试验,而且是成本很低的太空重返方式;也可以执行日常的军事任务。相比之下,美国的B1B、B2轰炸机可谓相形见绌。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此时发射这种航天器,其警告的意味非常明显,基于对中国军工的观察,该项技术很可能象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一样全球领先,而这又得益于中国先进的风洞技术的支撑。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先进风洞系统可以做到12马赫,再加上超算等其他相关技术,才能堆砌出这样先进的武器。美国的超算技术也比较先进,但风洞技术比中国差很多,所以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究上屡屡折戟沉沙。

  由于该航天器高度保密,而保密本身也会天然起到威慑作用。如果该技术真的非常成熟,就意味着当美国还在津津乐道“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时候,中国在没有轰-20空基打击平台的情况下,已经悄悄地升级到更为先进的天基打击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4 07:30 , Processed in 0.1094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