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72|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1-1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7 0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日,星期一,2021第112期

  【话题】西方在施压伊朗问题上再次“指鹿为马”

  【背景】

  (1)俄西仍在“交易”中,“7.14事件”被定性为恐袭后,西方与阿富汗处境更为被动,俄罗斯开始坐地起价。

  (2)俄罗斯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是真实存在的,且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之阿富汗政策仍未实质性调整。

  (3)国际社会摆出与西方邪恶势力打一场“消耗战”的战略姿态,“7.14恐袭事件”最终结论尚未出台,一旦最后盖棺定论,且锁定直接凶手,中国一定会报复。

  (4)中国已将“东伊运”作为衡量敌友的“敌我识别器”。

  (5)没有中国的实质性合作,“莫斯科通道”只是马路。

  (6)如果西方与俄罗斯就类似苏57或苏75项目最终达成务实合作,不排除在俄罗斯的默许下,美国通过改变克什米尔政策的方式促成南亚剧变。

  (7)一旦如此,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将受到空前考验。

  (8)南亚剧变是否达到“南亚破局”标准,要看俄罗斯对华政策调整到具体什么程度。

  (9)中国继续坚持一切依靠自己,一门心思、心无旁骛的准备“最后摊牌”,并伺机随时解放台湾。

  【核心观点】

  ●英航母战斗群选择最终“相对理性”离开南海

  1、当前,英航母战斗拳已离开南海,进入菲律宾海。

  2、我们始终没有看到英国在南海像在黑海挑衅俄罗斯那样挑衅中国,也没看到中国针对性的强力反制。

  3、氛围相对平和,甚至达不到“新闻式挑衅”的标准,这意味英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并没有进行所谓“有意义”的任何行动。

  4、“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由于搭载美军F35战机,使其具有了“北约+西太”力量结合之“浓缩版”的形象。

  5、尽管如此,维系西方世界霸权之两大安全支柱的“北约”和“西太”,面对中国的强烈警告和极端硬,最终没敢选择实质性挑衅中国。

  6、西方在南海采取了与黑海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或因为其感受到中国的实力强大远非俄罗斯可比,也或许是其吸取了“黑海事件”惨败的经验教训——即便击沉英航母恐怕也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7.14事件”及其后续发展的确让西方应对艰难,处境被动

  1、再谈“7.14事件”中,中国态度极为强硬,穷追不舍,在中巴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在对巴基斯坦第一时间做出初步结论表达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巴基斯坦政府最终将其定性为恐袭。

  2、“7.14事件”定性恐袭意味中国除了会介入中亚地区外,更会介入中亚以外的地区,甚至包括中东地区,只要直接凶手锁定,中国必然报复。

  3、这样的“7.14事件”及后续发展是令西方感到极度恐惧的,以至于在西方看来,阻止“7.14事件”的后续发展、对冲“7.14事件”的巨大影响之优先级远高于促使俄罗斯对华政策发生实质性调整本身。4、俄罗斯在认识到这一点后,也不失时机的对西方坐地起价。

  5、中国在处理“7.14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既表现出坚定的决心,更展示出将这一坚定决心付诸实施的强大能力,其本质就是中美阿拉斯加交锋的自然后续演化。这或是最终导致英航母“相对理性”离开南海(选择退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此刻,西方决不能在伊朗问题上有所退缩

  1、英航母战斗群南海之行并非全无意义,虽然其被迫从南海撤离,但其目前已处于菲律宾海,并在菲律宾附近集结力量,加之此前到访菲律宾的美防长的公开威胁,菲律宾上从总统,下到外长再次被迫进入“旋转门”(对华政策出现反复)。

  2、“7.14事件”及其后续发展的另一个让西方感到揪心的事情就是伊朗的反弹,即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再次通过“不信任说”向西方暗示,“此一时彼一时也”,也许到了谈谈“德黑兰通道”价值几个的时候了。

  3、此时此刻,西方绝不会在伊朗汶上做任何让步,否则“多米诺骨牌”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倒向中东,这是西方无法承受的局面。

  4、再谈伊朗不是俄罗斯,更不是中国,俄罗斯算得上军事大国,而中国更是综合实力更为强悍,西方始终有动机,也有能力彻底打服(军事打击)或压服(包括军事威胁在内的一切非军事打击手段)伊朗。

  5、西方之所以到今天未敢在在军事打击问题上轻动伊朗,主要顾及的仍是其背后的俄罗斯,尤其是中国。中俄距离伊朗很近,且实力强大,一旦形成三方团结一致对西,且伊朗趁机奋起反击的话,局面极易失控,这同样是西方不能接受的。

  ●西方此时借“梅瑟街”号遇袭事件“指鹿为马”的逻辑

  1、西方炒作的所谓伊朗袭击“梅瑟街”号事件的前前后后似乎充满蹩脚的逻辑,这一点非常类似爱泼斯坦离奇死亡事件的前前后后。

  2、指鹿为马也有用途,那就是彰显西方的淫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同时也是就准备对伊朗群起攻之“飞鸣镝”。

  3、西方如此“指鹿为马”首先威胁的就是伊朗、菲律宾、日本(美国对日本动则“讲条件、敲竹杠”的做法极度反感),其次则是做给俄罗斯、中国看,以此展示其所谓“世界影响力”。

  4、针对“梅瑟街”号事件,伊朗内部再次出现不同声音,显然,激化伊朗内部矛盾或也是西方“指鹿为马”的目的之一。

  ●俄罗斯的私心让伊朗难以有效借用国际社会(中俄为核心)有效对抗西方施加的压力

  1、我们对俄常驻代表关于“伊朗背离核协议义务使得解除制裁更加遥远”的表态并不感到陌生。

  2、可以肯定的是,美俄确实在做交易,也许让拜登鼓舞的信息除了涉及中国(戈尔巴乔夫相关言论)外,更或涉及伊朗(俄维也纳代表相关言论)。

  3、鉴于中俄在应对伊朗问题上出现的明显分歧(中国始终强调美国是导致当前伊核问题困难局面的始作俑者,美国必须无条件解除对伊制裁)目前伊朗恐怕很难借用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对抗西方。

  4、显然西方在赤裸裸威胁伊朗,首先要哈梅内伊把之前说的“不信任论”嚼碎了自己咽回去,其次要伊朗立刻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该让步的让步,该去阿富汗的去阿富汗,态度极端骄横。

  5、“德黑兰通道”虽然不及“莫斯科通道”,但对西方而言仍然十分具有吸引力,一旦最终彻底打服或压服伊朗,西方就可以彻底打通“德黑兰同道”,通过伊朗为“跳板”继续向阿富汗运送补给,且摆脱了“莫斯科通道”的束缚,继续促成“南亚破局”。

  ●来自“经深层次战略沟通之国际社会”的强大策应

  1、再谈“7.14事件”定性恐袭后,西方企图借东北亚示缓加压俄罗斯的效果被极大弱化,其意图更在示缓中国、朝鲜,稳住局势本身。

  2、在西方看来,至少在“梅瑟街”号事件发生之前,朝鲜的表现相对令西方感到“欣慰”,一则朝鲜并未对美韩军演表示明确强烈反对;二则朝韩恢复军事热线联络后,对于韩国方面“顺杆爬”提出两国元首会晤一事朝鲜并没做出明确表态(至少没有明确反对);三则美国还通过抓扣所谓向朝鲜输送能源之新加坡油船一事测试朝鲜,也未见朝鲜有强烈反应。

  3、然而,在朝鲜于7月31日(配合中国准备将《发外国制裁法》引入港澳、中央政治局提出“跨周期调节”概念等一系列动作)主动披露朝鲜军事系统正处于全面动员状态中(全员讲习会),尤其是8月1日在“梅瑟街”号事件发生之后金与正的相关表态却让此前对东北亚局势颇感“松了一口气”的美国突然感到脊背发凉!

  4、“经过深层次战略沟通的国际社会”向方方面面明确表示,即便美国对朝鲜解禁问题有所松口,但因应局势具体发展,可以随时忽略美国的这份让步(不在乎,可有可无),甚至重新切断朝韩军事热线联系。

  5、显然这是“经过深层次战略沟通的国际社会”向伊朗发出的强大战略策应,暗示伊朗问题仍有变化的空间和可能,即:我还是我,你怎么做呢(伊朗如何选择以后就是什么命运)?!

  ●电视剧《和平饭店》经典一幕再次上演

  1、对俄罗斯而言,只要有机会,其恐怕不会放弃借用“靠向国际社会(经深层次战略沟通的)”向西方坐地起价的任何机会。如此,伊朗问题仍有转圜空间。

  2、伊朗和朝鲜之间仍有“两核联动”这一说法存在,恐怕这也是英航母最终放弃在南海实质性挑衅中国的另一主要原因。

  3、西方此前通过解除对朝鲜制裁等问题制造诸如“中美谈的也不错”之混乱信号的企图再次落空。

  4、伊朗与西方之间的局面似乎又回到了以前,但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中亚、南亚正在经历巨大、深刻变化,伊朗政府要从中检出正确信号,善加利用这一变化。

  5、显然“经过深层次战略沟通的国际社会”向伊朗发出强大战略策应的过程中,也有提醒伊朗政府注意这一新变化之良苦用心。

  6、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在阿富汗正式启动“消耗战”的方式对伊朗进行务实策应。对此,伊朗不妨首先强调“东伊运”是恐怖组织;其次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恐。

  7、如果伊朗真的这样做了,俄罗斯要价恐怕会更高,比如在中东重新收拾“旧山河”。

  8、时间紧迫与傲慢无知是西方“再着朝鲜的道儿”的主要原因。

  9、中国已在南亚减重,必要时候,守好国门,拿回台湾即可!这恐怕是西方最大的噩梦。

  10、对俄罗斯、伊朗我们仍然坚持“有希望,不指望,外加高度警惕”的总体应对原则。

  【话题】美联储逆回购需求突破1万亿美元

  【核心观点】

  (1)美国债务上限从来不是问题,国会只是摆设。美国债务问题最终还是会解决,无非是美国内部“蛋糕”怎么分的问题,需要的时间。

  (2)逆回购问题是目前西方很头疼的问题,大量的钱不知道去哪儿,只能去买国债,外面的风险太大了,购买国债至少能保证本金。

  (3)日本在欧美日中第一个进入负利率,日本早就开始大规模购债了,但至今仍不能解决问题,恐怕在美国同样无解。

  (4)一旦美国走负利率,西方就全部走负利率了,只有中国是正利率。如果这个时候中国正式推出注册制全面落地,或金融反腐实质性突破,再加数字人民币,恐怕“海绵效应”会让西方感到极度恐惧。

  (5)日本所谓“失去三十年”的路恐怕也是美国之后大概率走的路。

  【话题】全球最大养老金创纪录减持美债

  【核心观点】

  (1)任何市场都需要波动,没有波动就无法赚钱。

  (2)日本邮政类似中国的工商银行。2005年,日本政府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对日本邮政进行私有化改革。2006年,日本邮政控股公司成立,开始准备日本邮政公社的民营化。2007年,日本邮政公社拆分为4个独立的公司:日本邮政网络、日本邮政服务、日本邮政银行及日本邮政保险,并由日本邮政控股公司对4家公司100%控股。日本邮政被私有化的背后老板就是美国。

  (3)在养老金的问题上日本没有自主权。日本这样做本身亏损很大,但奈何美国需要其去做。

  (4)西方超级央行某种意义上说早已形成,只不过没有正式挂牌。

  【话题】深圳将出两大“狠招”,学区房要永远消失?

  【核心观点】

  (1)2003年媒体日本有钱中国没钱所以不打算推广教师轮换制的结论是错误的。

  (2)这种情况在医院层面也非常严重,重点医院和非重点医院的处境存在极大差距(马太效应)。

  (3)中小学应提供基础教育,培养所谓“拔尖人才”是错误的,是教育商业化的恶果之一,里面充满既得利益的丑恶嘴脸。

  (4)大学区房不能解决学区问题,重点学校问题或房地产泡沫问题。

  (5)教师,医生流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切入点(可以保证医生、学生、家长的利益)。

  (6)这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生育问题的重要一环。

  (7)教育,医疗产业化是错误的,需要改正。

  (8)以后基于5G,6G技术更是解决住房,教育与医疗的主要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20:41 , Processed in 0.0938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