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02|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18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6 11: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阿富汗距离和平稳定局面的真正到来尚需时日(上)

  【第2021-183】

  【消息】据相关媒体8月29日报道,包括4 名儿童在内的7人在喀布尔火箭弹袭击中丧生 。五角大楼发言人证实称美当日的确在喀布尔对一辆汽车实施打击。塔利班称,美国在喀布尔的打击目标是计划袭击机场的自杀恐袭者。

  【时事视点】8月29日,阿塔证实,从未公开现身且行踪几乎不曝光的该组织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目前就在阿富汗。同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8月31日不是最终期限。8月31日之后,我们相信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力让塔利班履行其承诺,使美国公民、合法永久居民和持有旅行证件的盟友安全撤离。我们将与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合作,确保塔利班不会对这些承诺动摇。”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无论是从未公开现身且行踪几乎不曝光的阿塔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逐渐显露踪迹、暗示阿塔准备建国也好,还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放风8月31日不是最后撤离期限也罢,种种现象都表明美国和阿塔围绕“8月31日撤军”问题的确在进行“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始给出的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阿塔已经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变相承认了8月29日美军对疑似车辆进行打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既:“…媒体援引塔利班代表的话称,美国在喀布尔的打击目标是计划袭击机场的自杀恐袭者。袭击发生时恐怖分子在车里。”

  不难看出,从美国恐袭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到喀布尔机场遭火箭弹攻击,阿塔对美国的态度有了微妙转变,从原来的“谴责”变为后来的“理解”。阿塔的态度让我们不禁想起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罗斯阿富汗政策的描述,普京承认美军在阿富汗的存在是为了“反恐”,且与俄罗斯国家利益并不冲突。显然,阿塔暗示方方面面,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或与阿塔利益并不冲突。在阿塔看来,与美国谈不是问题,问题是筹码和条件。

  与20年前相比,尤其在“826恐袭事件”后,阿塔已经逐渐显现出“老油条式”的政客特征,显然阿塔在尽量维持一种所谓的国际关系平衡,在各大国之间游走,利用大国影响力谋求自己的利益。

  某种意义上讲,“826恐袭事件”(阿塔和美军均有大量伤亡)后,阿塔与美国(西方)似乎在某些问题上,比如“联合反恐”,找到了可能合作的切入点。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不妨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8月30日报道,法总统马克龙表示,美国对阿富汗的入侵以及最后的撤离均表明,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

  【时事视点】早在8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出席一场中东地区峰会时表态,“不管美国如何决定”,“只要伊拉克政府要求”,法国将继续在伊拉克驻留部队。

  某种意义上讲,马克龙给美国在阿富汗20年的存在做了“定性”,用“入侵”这个词来形容,暗示方方面面欧洲与美国不同,不是入侵者和占领军。马克龙的言论表面上看,是对美国(西方)以入侵者和占领军的面目在阿富汗存续时代结束进行的总结,实质上则在暗示方方面面,西方或以另一种面目重回阿富汗。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马克龙有关“无论美国是否撤离,法国都不会离开伊拉克”的言论也好,用“入侵”给美国在阿富汗20年“定性”也罢,在美国将“阿富汗撤军牌”彻底玩砸后,我们都能从马克龙背后的西方层面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止血、止损”欲望,且其中还掺杂着浓厚的“大欧罗巴计划”的色彩。

  鉴于美国将“撤军牌”彻底玩砸、进而又因国际社会仍不允许其“重新做人”而“臭了大街”,在欧洲(西方)看来,如果想要继续在阿富汗维持有效存在的话,必须要“换一副面孔”,比如以西方主导(表面仍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的“国际联合反恐”或“维和行动”的名义重回阿富汗。恐怕这才是马克龙从28日起,到30日发表相关言论的真实目的。无独有偶的是,当年在中东,在叙利亚,尤其在巴以和平问题上,恰恰是美国“做恶人”,而由欧盟扮演“天使降临”的角色。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马克龙的言论当然可以看做美国将“阿富汗撤军牌”彻底玩砸后,西方内部“内讧”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内讧”我们更多从西方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的矛盾角度观察,甚至更多从“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角度观察。换言之,目前欧美仍处于“高度合流”状态,没有本质性改变。西方资本利益虽然游离于欧美平台之外,但仍有美国资本利益主导。虽然其更多表现为倾向欧洲平台,最终西方资本利益会“花落谁家”仍有很多变数。

  所以,美国与阿塔“谈判”、谋求与阿塔的合作也好;欧盟在中东方向发声永不撤军也罢,都是西方基于美国将“撤军牌”彻底玩砸、面对国际社会仍不允许美国“重新做人”的严酷现实,在不得已策动“826恐袭事件”为强留阿富汗制造切入点的背景下的、精心谋划的、分工明确的、彼此交替掩护的、“止血、止损”行为,为的当然是继续维持西方在阿富汗的有效存在(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2 17:04 , Processed in 0.2121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