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09|回复: 0

云石:陈漫翻车——文艺圈的无脑媚洋人,终于开始遭遇现世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8 2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中国头牌商业摄影师——也是摄影圈儿唯一火出圈的名人陈漫,因为一组给迪奥的照片明显恶意丑化中国女性,而在网上遭遇大范围批判。并且网民通过挖坟,还找出了她过去一系列带有浓浓西方歧视风格的丑化中国人的照片。

  随着这些劣迹被扒出,陈漫的商业摄影生涯基本宣告结束——不可能再有哪个商家和明星敢再请她拍片,未来她要么转行,要么就只能出国。只不过,虽然陈漫顶着国际著名摄影师的名头。但这个所谓“国际”,和这些年文艺圈那些所谓的国际明星、国际著名导演、国际知名作家一样,不过是顶着洋名头唬中国人的鬼把戏——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没几个人真的会为他们的作品买单。所以再想靠这门手艺吃饭,基本不大可能。

  不过其实咱们也不必太过对陈漫个人揪着不放。这事儿是陈漫身上出的,但干这种糟事儿的,陈漫绝不是一个人。前阵子热炒的清华美院咪咪眼就不说了,现在文艺圈很多功成名就的老文艺家——不管是拍电影的还是写书的,其实很多都是靠着媚洋丑化中国人的作品成名的——要么像陈漫一样,故意丑化中国人;要么一味截取中国的丑陋面,反正都是西方对华精神PUA的迎合。而那些明星将洋奢饰品代言和高定服装视为咖位象征,曲意逢迎,其实本质上也是一回事。

  那么,为什么文艺圈媚洋蔚为风潮?

  首先,我们要客观的说一句,这板子不能光打在这帮所谓“文艺家”身上,大众自己首先就有责任。

  做生意的都明白一个道理:消费决定生产。啥玩意民众喜欢,啥玩意民众稀罕,生产商自然就会生产什么样的商品。

  这个在文艺作品,尤其是商业化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其实是一样的。自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国门,国内外巨大的物质文明程度差距,迅速掀起了一股全民慕洋潮;有钱的以西方留学、移民,用西方奢饰品为荣;屌丝也对西方大众商品和品牌高看一眼——从最早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到现在的哈根达斯、星巴克,只要是洋牌子,都能在中国民众这里享受高看一眼的待遇。

  既然民众都是这个习性,那作为靠给大众提供精神食粮混饭吃的文艺家,通过在作品中迎合西方,以收获名利,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这种对西方口味的迎合太重了,以至于被西方精神奴役,连明显丑化中国人的精神PUA,都被以“艺术”的名义灌输了过来。但一则当时中国人——无论是民众还是艺术家,都审美严重落后;二则中国人整体上对西方的精神跪舔情结严重——重到丧失了基本的美学判断标准,一味将西方认可奉为政治正确,所以过去几十年,从上到下对此不以为忤。

  说白了,文艺家的媚洋,其实不过是民众媚洋风潮的显性折射而已。今天臭骂陈漫的这些人,他们或者他们的父母,当年同样或多或少的接受过西方的这套歧视性美学标准。即便心理觉得有些不对,但大多也不敢因此质疑西方标准的对错,而是更多的陷入自我怀疑,对本来正常的标准高度不自信。

  但这么说,并不是为陈漫开脱。虽然陈漫这帮所谓文艺工作者的扭曲创作理念,确实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她们本人,责任更大!

  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著名文艺工作者,除了迎合受众,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之外,更需要肩负起到引领社会风气的社会责任。

  而在这个引领社会风气方面,陈漫这帮人,出现了极大的方向性扭曲。

  最直接的,就是盲目媚洋,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和职业人格。

  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然是文艺家,尤其是头牌文艺家,那在艺术品味和鉴赏力方面,能力理应是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所以,普通人无脑媚洋可以理解,但大牌名家也这么作,就实在不称职——他们的职业特殊性,以及他们的圈中地位地位,决定了他们理应在对文艺的理解、判断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头。说简单一点,大众无脑媚洋时,你应该比大众相对清醒,内心深处,对是非对错,有超出大众的认知。

  但陈漫这帮人,明显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他们是大众媚洋,他们媚的更彻底,甚至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理解成与媚洋程度高度挂钩,越媚洋,洋人越认可,那么自己的艺术档次越高——至于洋人的这种认可是否正确,甚至是否包含了戏谑、丑化、精神PUA,这个都无所谓。正是这种扭曲价值观,我们才在艺术创作中屡屡看到眯眯眼,才看到对吕燕那类怪异外形的大肆吹捧(这里不是批评吕燕,她本人很努力,但她的外形绝对不符合正常的审美标准)。

  说白了,这就是价值观的扭曲,是自我艺术人格的堕落。是群体性的自信沦丧,和被西方的精神洗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艺术家,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而这种不合格,还体现他们自我认知和定位的拔高。虽然陈漫这类人在西方人面前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怂货,但在中国人面前,却又自觉高人一等,认为自己是艺术乃至文化的引领者、开创者,自己有开启明智的资格。

  这是明显的自我定位偏差。不错,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也仅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且文化的构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本质上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艺术,乃至文艺,在文化这个范畴内,其实地位是比较低的。本质上,艺术的职能,只是把文化内涵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已。说白了就是个工具而已。说的更直白点,是文化决定艺术,而不是艺术决定文化,艺术是构建、附属于文化基础之上的。

  而具体到人,有资格,有能力开创文化、引领文化的,在古代叫皇帝、士大夫、大商人、儒家学者,在现代叫政治家、资本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科学家——文学家都多少有点不够格,更别说艺术家;哪怕是达芬奇、梵高、毕加索这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被赋予了开创文化、启蒙思想的光环,但本质上,也不是因为他们的画作本身,而只是社会思潮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相关利益集团需要竖一些牌坊来引发大范围关注和推广,这些画的风格、内涵正好适合这股风潮的需要,所以将它们捧上神坛而已——说白了还是个工具!

  艺术就是文化的工具,艺术家就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人。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但问题是,这帮艺术家自己不这么认为。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更没有对哲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宗教学、社会学进行深入的研习;甚至他们的高考文化课分数连个二本线都过不了;偶尔有那么一个,能考到个500出头的分数,都敢舔着脸打出学霸人设;但这一切,都不影响他们把民众对他们对艺术这个工具的认可和喜爱,误当做对他们思想和文化水平的认可,不影响他们自认为自己有资格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对芸芸众生传教布道、开启明智。

  这就是明显的自我认知偏差——打工仔把自己当成了老板,做广告的把自己当成了做产品的,职业经理人把自己当成大股东!

  这就是陈漫这帮人盲目崇洋,而尤不自知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认知水平和社会文化潮流也在不断变迁。眼下,中国人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大众正在摆脱过去对西方的盲目崇拜,逐渐不再无脑跪舔,而逐渐以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评判西方的舶来品——有些确实是精华,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学习和借鉴;但有些明显就是糟粕,这种大众也逐渐回过味儿来,而将其摒弃。

  这股文化浪潮的变迁,在文艺家中也带来的了影响。很多文艺工作者,不管是基于自身认知的真实改变,还是基于利益的考量,也逐渐摆脱了过去的思想桎梏,开始立足于当下社会潮流,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

  虽然他们以前或许也创作过一些无脑媚洋的作品,但毕竟以前普通民众,乃至精英都曾无脑媚洋过,文艺家走过弯路也很正常。只要醒悟过来,回归正道,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但像陈漫这种,作为时尚圈儿的头牌摄影师,对这种时代潮流的变化不可能没有感知。但明明已经感知,却依然继续过去的跪舔风格,将西方精神PUA奉为圭臬,这样的人,只能说,要么是蠢——自以为自己在文化领域也是导师,自己应该是引领文化潮流而非顺应文化潮流;要么就只能说是坏——自己被西方彻底洗脑,认为哪怕是西方人拉的屎,在中国人这里也是香的。

  既然陈漫们还是这种思维模式,那现在被网民拖出来扒皮,戏谑,也就不足为奇。而且这种舆论层面的讨伐,也是有必要的。只有让这帮执意媚洋的艺术家得到现世报,才足以警醒其他人,让他们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到正常的艺术创造标准,未来才能创作出既符合民众精神需要,又符合国家民族尊严的正能量作品。

  至于陈漫金子招牌的倒掉,这个不值得我们可惜——虽然她确实有艺术才华,但她再有艺术才华,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只是个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播工具而已,既没那么重要,也不缺乏替代者。所以,倒了就倒了呗。人,终究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13:09 , Processed in 0.0937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