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35|回复: 0

顾子明:易中天冤枉了赵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1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易中天发布了一则《刘备一家人最对不起的竟是他》的视频。

  认为刘备汉中王侯封了四方将军中没有赵云,是陈寿《三国志》才有了所谓“五虎上将”的说法,刘备的儿子对赵云也不够意思,刘家人真正对不起的是赵云。

  看完这个视频后,学生我被萌萌的易老师逗笑了。

  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平衡上有个惯例,对于实权在握的亲信,大部分时间,并不授予过高的职务。

  后来到了唐宋时期,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官职”与“差遣”基本都被分离。

  刘备对于赵云也是如此,不是易老师口中的不重视或者不信任,而是恰恰过于重视和信任,不可能给他高官。

  在《三国志》陈寿把赵云比作夏侯婴,是非常精准的评价,夏侯婴是刘邦的“太仆”,赵云是刘备的“主骑”,俩人干的都是骑兵卫队司令的工作,是刘邦和刘备最为信任的人。

  易老师替赵云喊冤虽然喊错了,但却能凸显他崇高的人品。

  如果易中天也求过官的话,就会明白,不要看办事儿人的“官职”有多高,要看他们的“差遣”,以及能推荐什么级别的职务。

  史书中明确记载了,夏侯婴推荐了刘邦军总统帅韩信,赵云推荐了刘备军纪律最高官员夏侯兰。

  低阶官员能把外人直接推荐进入决策圈子,就已经证明了他们在圈子里真正的地位。

  至于史书中对他们的描写过少,也有着客观的原因。

  骑兵卫队司令的职务决定了他们极少下场的机会,一旦亲自下场过招,一色都是生死存亡之际,譬如刘邦的彭城之败和白登之围,刘备的长坂坡逃亡与汉中攻防战。

  而且,禁卫骑兵人数很少,往往是一个精锐师的战力,但也就一个团的编制,作战时往往作为总预备队和杀手锏,危机时超强战力与机动性让刘邦刘备避免落败时被追击。

  类似于刘备宿敌“说曹操曹操到”的虎豹骑,最多时也就一千来人,也只有在诛灭袁氏、远征蹋顿、长坂坡追击、渭水决死战以及汉中攻防战,这种最终摊牌的时候才会打出来。

  这种大佬身边最后一道保障阀,第一要务就是相互绝对的忠诚与信任,就像刘备在长坂坡听到谣言后,说赵云必不背我那样。

  河北时期刘备赵云的“同床眠卧”,甚至赵云的很多官职和封号,都是刘备自己创造的,亲密无间的信任远大于职务的因素。

  禁卫将领根本就不是高官厚禄能够收买的,因此刘备根本也就没有必要给予其高官厚禄。

  而且,官职真没啥意义,刘备集团内都知道赵云只听刘备的“差遣”,但凡做到高位的,也没谁傻到犯忌讳去指使赵云。

  当然,这种“官职”与“差遣”也不是一直都分离。

  赵云的高光时刻是赤壁战后,刘备取代刘琦,正式成为一方诸侯的那一年。

  210年的赵云,“官职”是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跟孙权阵营的二号人物,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几乎持平。

  赵云的“差遣”是留营司马,驻守刘备的大本营油江口(后改为“公安”),这个差遣翻译过来,就是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全权负责大本营的内外工作。

  原因很简单,此时正是刘备起飞的关键时刻,必须要守护好自己的基本盘,此时就需要把赵云摆在明面上,授予其绝对的权力,以避免孙尚香偷阿斗之类的意外发生。

  但随着之后刘备政权的稳定和走向成熟,握有重权的赵云,就不适合再担任过高的职务。

  为了让各方利益都满意,那些虚高的职务往往都会作为标杆分给各方的利益团体。

  譬如《汉中王劝进表》里面,排名前四的大臣,分别是平西将军马超、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庞羲、中郎将臣射援,代表着刘备要平衡各方的利益,是给外面人看的。

  这也是关羽听到分配方案后不满的原因,但实际上,这四个有职务无差遣的大佬,实权加在一起,别说跟关羽比,恐怕都不如没列入联合署名的赵云多。

  对于掌握生死的禁卫部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当刘备讨吴的时候,让赵云督江州负责守住自己的退路,要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尚且搞出了李严刘琰的双制衡,但是对于赵云却是绝对的信任,将其改任为中护军,全面接管了蜀国都城以及中央军的管理权。

  反之,一旦不靠谱的人做到了赵云的位置,那么对于蜀汉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

  譬如司马懿能够干掉曹爽,就是因为儿子司马师担任过中护军,麾下一群心腹将领,迅速获取了国都的控制权。

  刘备与赵云之间,绝不是易老师说的不信任和对不起,而是心灵上的一致,根本就不需要名声职务来牵绊。

  至于易老师说的刘禅对不起赵云,更是凸显他缺少“安排子女”方面的经验了。

  刘禅不仅让赵云的儿子赵统封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直接成为与姜维王平同级别的蜀汉最高军事组成员。

  从名誉上更是费劲脑筋,除了给赵云封侯,待其死后,一次性将开国四大山头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与赵云一起追谥,也是因此才有了《三国志》“五虎”一说。

  蜀地成长,魏国任职的陈寿,自然是清楚赵云的地位,所以将其列为“五虎”,易老师的考古再厉害,也没有当事人更清楚。

  赵云的军职不是没有机会往前,如魏国的虎豹骑统领曹仁曹休曹真,职级虽低,但只要从禁卫长的位置上卸任,很快迅速成为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最高军事长官。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刘备崛起的晚,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也一把了年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2:41 , Processed in 0.171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