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25|回复: 1

戎评:美俄激斗正酣时,西方出“叛徒”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4 18: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乌克兰危机迎来了两个大事件——

  美国就俄罗斯的安全要求提交书面答复,以及德法俄乌四国在巴黎举行“诺曼底会谈”。

  这两个事件的走向挺有意思。

  美国的书面答复,是由美驻俄大使亲手递交给俄副外长的,布林肯表示这个文件是由拜登亲自参与起草,并称美方不会公开这个内容,也希望莫斯科方面不要对外透露,而且,华盛顿愿意继续与莫斯科“就仍然能够合作的领域保持对话”。

  布林肯这个表态大约透露了两点信息:其一,这个书面答复美国是作出了一定让步的,在当前双方极端对立的政治氛围下,公布出来会打拜登的脸;其二,这种让步一定只是象征性的,普京一定不会满意,但美国可以借此勾住毛熊继续谈判,让游戏形式侧重到外交接触上去。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个书面回复的重点,应该是俄罗斯最关切的“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拜登显然是不可能直接妥协的,但是不妥协又安抚不住北极熊,怎么办呢?

  于是,同一天稍后,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在欧洲作了口头“补充”,称乌克兰目前“尚未获得加入北约的行动计划”——这个“尚未”的意思是乌克兰现在在做准备,美国还没打算点头,但仍然保留点头的权力。

  这一套虚虚实实玩得挺溜,但人普京等了你一个多月就憋出来这个,当然很不高兴了!

  果不其然,俄方高层第一时间就出来表态称,美国的回应“无法让人满意”,华盛顿是在走向“直接冲突”,准备进行全球对抗。

  然后,美国就收到了一系列回应——

  其一,美国和北约递交回复当天,中国外交部就表示,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北约扩员是集团政治的集中体现;次日,中国外长王毅“应约”与布林肯通话,王毅强调,“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为保障”,“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应当得到重视和解决”——中国明确支持俄罗斯,这就给了普京战略转圜的空间和底气。

  其二,美国递交回复当天,俄北方舰队出动30艘战舰前往巴伦支海演习;俄黑海舰队出动20多艘军舰在黑海水域演习;此外,俄媒称俄军四支舰队将齐聚地中海,举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演习,“以证明俄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性”——俄罗斯没有动用俄乌边境大军,而是举行围绕全欧的军演,尤其要在中东显示军事存在,这是避免乌克兰冲突升级前提下,最大限度向欧美炫武施压。

  其三,美国递交回复当天,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指责美国“占领”了叙利亚粮、油富足的东北地区,并在叙支持恐怖分子,在其后的安理会会议上,俄方要求所有在叙“非法驻留”的外国军队立即撤出——叙利亚是普京开出的价码,从俄罗斯的强势态度来看,很可能叙利亚也是拜登选择妥协的一个方向,现在,俄罗斯要求收“定金”了。

  其四,美国递交回复次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称,“不相信存在切断俄罗斯与SWIFT系统连接的可能,这对任何人都不利,并且会破坏对系统本身的信任”,并坦言如果真的禁用美欧货币,中国才是最大赢家——换句话说,美国自认为最有力的经济制裁手段,在俄罗斯看来根本不可行。

  其五,美国递交回复的次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试射”了两枚导弹,并成功击中了1800公里外的岛上目标,而此次发射地到日本东京的直线距离也才不到1200公里,警示意味明显——1月份美国可是刚因为朝鲜试射超高音速导弹而制裁了俄罗斯企业的,俄朝在军事合作上的关系不言自明。

  其六,美国递交回复的次日,伊核谈判俄方负责人表示,如果伊核协议于2月恢复,那么俄方希望,在4月前解决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美国目前还没在取消制裁方面明确松口,但俄罗斯的表态不仅默认其事,甚至给出了日程表,相当于出面为伊朗提要求了。

  仅仅两天,俄罗斯不仅开启了灵活的军事施压,还公开评估了美国压箱底的制裁手段,更拉起了一个中、俄、伊、朝、叙五方策应的大网,任何一方面,都足以让俄美对峙的优势此消彼长,偏偏美国在哪一面都无从下手。

  事实证明,哪怕不打仗,弗拉基米尔同志发起飙来,拜登也得吐血!

  与美俄的狂风暴雨不同,在另一面,德法俄乌的四方“诺曼底会谈”简直就是春风拂面。

  会谈前两天,拜登和五角大楼突然强硬地警告了普京一把,消息刚出来德法两国领导人立马见了个面,枪口一致地反对拜登所说的额外制裁,认为外交手段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途径,堵了拜登个哑口无言。

  而且德法设置的会谈议题,并不是逼着俄罗斯解除“入侵威胁”,而是要解决自2014年以来发生在乌克兰东部的分离主义战斗,也就是降级到了乌克兰一国的内部武装斗争问题上,马克龙的助理说,这是向俄罗斯发出的一个“融冰的讯号”。

  这个讯号显然得到了俄罗斯的积极回应,在26日谈判过后,四方签署了一个顿巴斯地区“无条件维持停火承诺”的联合声明,而且剑拔弩张的俄乌居然一致同意两周后接着谈——如果单从形式上来说,这次比美国之前几轮会谈效果都大。

  然而,最精彩的环节还是在会后。

  会谈刚结束,梅德韦杰夫趁热打铁出来向欧洲喊话,称俄罗斯希望与欧洲有良好的的关系,俄欧之间并没有解不开的矛盾,俄方希望让这些关系变好,双方“可以而且应该”为此努力。

  西方对温和的梅德韦杰夫比对强硬的普京印象更好,由他出来说这个话,对欧示好的意图更加明显。

  而且,梅德韦杰夫在说这番话的同时,还表达了一个重要立场,那就是“需要尽一切努力以避免发生任何战争,尤其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冲突”,而避免战争的唯一可能就是达成协议,而达成协议的障碍在于——“有很多人赚钱,炒作局势升级”。

  那么谁能从局势升级中赚钱呢?是煽动对立借以向中东欧国家贩卖军火的美国,还是制造欧洲不稳定局势倒逼资本回流的美国,还是想挤出俄罗斯垄断欧洲能源市场的美国呢?欧洲人又不傻,当然听得出言外之意。

  好,说到这里,大家看出差异没?

  俄方给美国人的回复是“华盛顿在走向直接冲突,这将导致全球对抗”,军事威胁意味很浓;但是面向欧洲的时候,俄方却在竭力表达和平与合作的愿望,“无论如何都不希望发动战争”。

  一边唱红脸,一边唱白脸,一头握手,一头拔剑。

  这里反映了俄罗斯策略上的一个微妙变化——

  从只认美国和北约,转向了支持欧盟发挥作用!

  普京终于开始着手分化美欧同盟,在敌人的碉堡内部埋雷了。

  普京转变策略的契机,源自于欧盟的态度,或者说,是“欧盟轴心”德法两国的态度。

  对于德法来说,欧洲持续繁荣的前提是什么?和平安全的外部环境啊!而这个前提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收起熊爪、愿意合作的俄罗斯——这也是多年来俄欧双边关系的主流状态,因此,德法并不希望美国惹得毛熊暴走,不希望欧洲陷入长期的动荡之中。

  但按照现在的剧本,不管乌克兰问题最终如何解决,受伤最大的首先是乌克兰,其次就是欧盟为代表的整个欧洲——无论是对欧洲一体化的伤害、战争的威胁、新一轮难民危机,还是资本外逃、天然气断供、对俄制裁带来的附带经济打击,其实都是欧洲在承受——而这场斗法的唯一意义,无非就是美国拿到的利益多,还是俄罗斯拿到的利益多,反而和欧洲无关了!

  简单点说,欧洲成了美国北约东扩的冤大头。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和俄罗斯谈判的要么是美国,要么是美国主导的北约、欧安组织,作为“地头蛇”的欧盟反而被关在了门外,有人问过欧盟的意见吗?并没有!

  这就让德法很不爽,所以就像马克龙在会前表态的,欧洲的问题要以欧洲的方式解决,而不能依靠美国人来解决问题,这个立场其实是在和拜登呼吁的西方“团结”唱反调的,言外之意就是欧洲不是看客,要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上牌桌了!

  在这个立场下,欧洲老大德国就显得异常“叛逆”。

  前段时间德国海军司令爆的那些雷——“克里米亚半岛永远不会归还给乌克兰”“乌克兰不符合北约成员国的标准”“普京要的只是一点尊重,这也是他应得的”“西方称俄罗斯军队将入侵乌克兰是‘无稽之谈’”——这些话放在西方的语境里哪一条都是“大逆不道”,但从这样一位高官嘴里说出来,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因为这就是德国人的想法。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乌克兰问题上,德国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行动非常地不协调。

  比如美国带头给乌克兰送去了大量“致命武器”,但是德国却公然拒绝了乌克兰关于援助武器的请求,不光自己不援助,还把积极的爱沙尼亚给摁住了,而且被英国摆了一道,大肆宣扬援乌的飞机不敢过境德国,一系列操作下来,德国成了欧洲的“反面典型”,被乌方嘲讽是在“鼓励普京”。

  其后,德国实在是迫于压力,终于开玩笑似的送去了5000顶头盔,于是不出意外地又收获了一波嘲讽。

  德国不知道要挨骂吗?当然知道,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其一,德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欧盟,因此不想制造一种欧盟全力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峙的假象;其二,德国不愿成为美国“控欧制俄”战略的马前卒,所以故意逆反了美国“团结抗俄”的指示,同时向俄传递“降温”的意思,这背后的门道,可比单纯地送几辆坦克复杂多了。

  再比如,美国主张以“北溪-2”作为对俄的“压力杠杆”,但德国人又不傻,这可是花了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后面还关系到自身能源供应,拜登空口白牙一句话,这就变成你美国的财产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正在试图重新修复俄欧关系,这个时候,“北溪-2”就不仅是一条“能源管道”,更是一条“政治管道”,还是一条排除了美国干扰的“政治管道”。

  所以最近这一个月,德国国内政要纷纷发声,德国防部长说:“我们应该通过谈判解决这个冲突,而不是试图通过该项目来解决冲突”,德巴伐利亚州州长更进一步,认为包括SWIFT、“北溪-2”在内的制裁手段,既无效,而且还会对欧洲自身造成伤害——这口径和俄罗斯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了。

  最爆炸的,是在巴黎“诺曼底会谈”的次日,德国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哈贝克先出来作了个铺垫,说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约为55%,话音刚落,“北溪-2”运营公司Nord Stream 2 AG发布新闻稿称,为了获得认证,该公司已经获批在德国成立了子公司。

  要知道,“北溪-2”被暂停的理由就是认证程序的问题,现在这一步,就相当于德国在用“程序进度”倒逼政治阻力,特别是在这个俄美斗法斗得正嗨的当口,德国你这不是通敌是啥?

  为此,拜登“龙颜大怒”,仅仅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称,如果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那么美国政府计划阻止“北溪-2”投入运行,而且美国人还特意强调,这个管道不仅是德国的工具,更是“我们、跨大西洋联盟的压力工具”。

  一句话,老子给你充公了!

  再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东欧新国家加入北约现在根本不在议程上”,言下之意是北约目前没有东扩的“意愿”,这显然比舍曼27日所说的乌克兰还没有通过北约的“入约程序”更进一步。

  尤其是这番话是在美国和北约提交书面回复前两天说出来的,先一步代表北约呼应了普京的诉求,颇有点和美国抢发言权的意味。

  这就有点“自绝于北约”了,毕竟,站在中东欧国家的立场上,德国这个态度和二战前英法的对德绥靖那是如出一辙啊,你德国今天能代表欧洲放弃乌克兰,明天会不会任由中东欧被俄熊一步步蚕食呢?

  于是,不出意外的,德国的种种“不合群”,引起美国人和一众中东欧国家的不满,认为德国为了俄罗斯的便宜能源屁股坐偏了,有点“贪小利不顾大义”的感觉,美媒更是定调说德国不是美国的可靠盟友,“将俄国的利益置于西方之上”。

  翻译过来就是,在美国面前,你怎么能小家小气地谈“国家利益”呢?

  同样的“欧奸”还有法国,只不过马克龙作为“戴高乐主义者”,又是欧盟轮值主席国,而且马上面临大选,因此在国际层面比起德国佬来还要更积极。

  马克龙最大的“逆迹”,就是提出了一套欧盟与俄罗斯“自主对话”的主张,他认为,光靠美俄之间的协商是不够的,欧盟需要让欧洲的声音被听见,更过分的是,马克龙未来几周还会主导建立一个“欧洲新安全与稳定秩序”的方案,按照他的设想,这个新框架应该在欧洲内部打造、然后与北约架构下的盟友分享、再然后与俄罗斯协商。

  咱们注意这个顺序啊,欧洲内部-北约盟友(美国)-俄罗斯,美国和俄熊一样是被事后通知的,换句话说,马克龙希望撇开美国,建一套欧洲自己的安全秩序。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新秩序,显然和拜登努力整合的跨大西洋“抗俄统一战线”是冲突的——你是要所有人团结一致,还是欧洲团结欧洲的、美国团结美国的?

  所以马克龙“另起炉灶”的想法,被认为是在不合适的时间拆拜登的台,特别是对于那一批极端亲美中东欧国家来说,这是要从他们怀里抽出美国的大腿啊!

  因此,马克龙面临的批评并不比肖尔茨少。

  美国媒体批评他说,欧盟的分裂本来还不明显,现在经过他一捣鼓,这种分裂的迹象就显现出来了——如果美国人要点脸的话,马克龙真正想要“分裂”的,难道不是欧洲和美国的畸形寄生关系吗?

  当然,真要从成事的角度来说,肖尔茨、马克龙之流,能复制默克尔在历次危机中统合欧盟的影响力吗?不可能!

  事实上,当前欧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黏合全欧立场、尤其是东欧国家立场的政治人物或者势力,凝聚不出一个对俄或者对美的统一战线,就像这次,好容易出回头,也还是在延续“诺曼底模式”的调解机制,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主张。

  但对于普京来说,这就够了,他已经从德法的态度中,窥见了欧洲不反俄罗斯而反美国的一面,那么俄罗斯要做的,就是支持欧洲提出自己的立场,将看似铁板一块的美欧,分裂称两个并立存在、甚至相互竞争的阵营。

  所以普京现在一改无视欧盟的策略,与美国争锋相对,与欧盟谈笑风生,一打一压,调整两者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份量。

  目前看来,普京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的。

  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在下令外交人员撤离基辅后,欧盟隔天就宣布不打算跟进,“因为欧盟不知道美国这样做的具体原因”,但“布林肯国务卿会告诉我们”。

  这话什么意思呢?其一,美国缺乏应有的沟通,没有对欧进行政策协调,在继续边缘化欧盟的作用,欧盟对此不满;其二,欧盟并不赞同美国外交人员撤离基辅的计划,并不愿像英澳那样无条件配合美国的行动。

  这还只是撤离外交人员,再往远了看,对俄制裁问题、北约东扩问题、东欧军事部署问题、北约对乌支持问题,美国要不要跟欧盟协调?又要如何说服欧盟放弃自己的利益跟着美国的利益走?

  而如果没有欧盟的支持,美国就靠着英澳两杆破枪,能跑到万里之外单挑俄熊吗?

  所以戎评预计下一步的剧本,应该是德法继续推进“诺曼底模式”,强化自身话语权,同时在美国的重压之下,形式上作出一些“西方盟友该做的事”,比如象征性地投入一点军力、比如继续拿“北溪-2”说事、比如口头威胁俄罗斯,然后,因为这种重压,跨大西洋同盟进一步分裂,拜登调集盟友资源围堵中俄将越来越困难。

  人心散了啊,拜登的队伍不好带了!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对于美国来说,借“北约东扩”挑动俄欧互损实力、美国坐收渔利,确实是一着妙棋,但前提是美国有足够的控场实力,既能拿得住欧洲,又能镇得住俄熊。

  然而故事发展到现在,局面已经明显失控了——普京以攻代守,一步将北约逼到墙角,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以乌克兰问题为棋盘,中俄伊朝四国联手,正在美国霸权的各个利益关切点燃起抗美的烽火,偏偏关键时候,美国国内失火,盟友内讧拆台,力量空前虚弱——事实上,美国已经控不住自己挑起的场子了!

  而且这种“虚弱”正越来越表象化,例子咱们可以随意举出来,比如美国最近裁撤了伊核谈判中设计对伊经济制裁的强硬派代表;比如在朝鲜一月导弹七连射、甚至在30日发射了远程弹道飞弹后,还主动提出愿意“不设前提条件”地和朝鲜对话;比如《纽约时报》30日刊文称对俄制裁会导致美国的金融恐慌,伤害到美国“从亿万富翁到政府官员再到中产阶级家庭”。

  最有意思的是,就在向俄提交书面回复之后,美方通过直接通话、间接喊话各种渠道,呼吁与普京“背靠背”的中国发挥影响力,促使俄以外交途经解决乌克兰问题。

  所有这些,搁从前绝不是一个强大且骄傲的美国会做出来的,然而现在帝国主义也学乖了,会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但现在随着中俄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节奏已经不是美国在掌控中了,主动权事实到了中俄一边。

  最近就有个振奋人心的大事件——驻美大使秦刚自去年7月上任后,前天首次接受了美媒一对一专访,罕见警告美国,如果台湾在美国怂恿下继续走向台独,很可能将中美两个大国卷入军事冲突。

  大家想想,咱们外交一直求“稳”,多少年的措辞一直是美国在“玩火”,什么时候用过“军事冲突”这种明显俄熊风格的威胁语气?

  这种火力全开的强硬“变调”背后,说明目前确实出现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期,对应的就是美国当前面临的盟友异心、四面应敌的窘境。

  某种程度上,王毅外长明确支持俄罗斯的表态,秦刚大使把军事冲突摆上桌面的发言,都在说明,中国的对美策略也在发生悄然的改变。

  在中国的虎年,帝国主义已经越来越像纸老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7 17: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老虎对付纸老虎就是真假立辨的效果,2021美帝已经是危机四伏,2022年就是树倒猢狲散的的本命年了,谁教你纸老虎遇到了真老虎了呀,哈哈,不信走着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2:45 , Processed in 0.3439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