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7|回复: 0

明哥在路上:不惧流言。香港为何敢再度放开疫情管控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7 2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当我们对香港疫情的印象,还停留在疫情爆发阶段时,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香港人已经不惧病毒、也扛住了流言蜚语,走向了进一步的开放。

  4 月 21 日,从疫情高峰中走出来的的香港,宣布迈出了恢复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和新加坡类似,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路线图」:将在3个月内,分3阶段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直至全部解除。

  4月21日放宽的首日,餐厅恢复晚市堂食,健身房、美容院、电影院、主题公园、按摩院、体育馆等一系列场所也重新开放。

  这是3个半月以来,场所的重新开放。

  恰逢复活节,香港的街头人来人往,购物如常。

  海滩上,市民们携家带口,或野炊,或日光浴,纵情享受天伦之乐。

  置身于熙熙攘攘的大街,休闲落坐于草地上,如果不是口罩出现在大多数人的脸上,我们意识不到2022年的今天,和2019年会有何分别。

  香港的餐饮业,已经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以海港城商场为例,其中50家可订座的餐厅预订爆满。

  70多家旅行社也申请重新开团,游客报名者络绎不绝。

  香港人仿佛对Omicron变种毫不畏惧,习以为常,开始接受了日常生活中与病毒共存。

  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

  客观的数据,不会说谎。

  2

  每日阳性确诊人数回落到三位数,同时每日呈报的死亡人数已经在10个以下。

  如果统计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20日的新冠病毒死亡案例的统计数据,香港共录得118万个阳性个案,8973宗死亡个案。

  看起来,致死率数据仿佛高。

  但是,要知道的是,香港从来没有做过哪怕任何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所以阳性人数一定是大大被低估了,致死率被大大高估了。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早在3月22日的推算,香港已有440万人染疫,大大超过确诊的118万。如果我们用440万感染人数来作为分母,死亡人数作为分子计算致死率,结果是0.19%。

  也就是说每1万确诊病例中死亡19人。

  然而,感染人数中0.19%比例的人会死亡,就能够如实反映Omicron变种的危害了吗?

  不对。

  因为没有减去在没有疫情年份,因为自然原因、基础疾病而离世的人数。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基本认知。

  从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各个国家/地区,对于新冠致死人数的统计标准,就不是统一的。

  因此,对于新冠病毒的危害,人类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异见的分裂程度,几乎是势同水火。

  以美国为例,联邦、州政府把判定的权限,完全下放给主治医生,由他的专业经验来判断,到底是死于其他病症,还是新冠病毒。

  由于在2020/2021年,联邦、州两级政府,对于新冠死亡患者、医疗机构、家属,都有抚恤金、财政补贴和丧葬补贴,因此主治医生倾向于认为,只有病毒曾经出现在患者身上,哪怕死亡原因不是冠状病毒,也认为死于新冠病毒(Die from Covid-19)。

  香港的判断标准是:

  核酸或者抗原阳性者,在报告阳性的28日之内死亡,不论直接死因如何,皆计入新冠病死数。

  根据香港《文汇报》的报道,有一位 14 岁的少年确诊阳性后意外坠楼身亡,也居然被计入到新冠死亡患者案例中:

  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 ... 83960930832384.html

  死亡者,到底是真正地由新冠病毒致死(Die from Covid-19),还是死亡前28天被确诊阳性过而已(Die with Covid-19),成为了未解之谜。

  因此,从医学的专业角度出发,美国、香港的新冠死亡人数,绝对是被夸大过,只是夸大的程度不同而已。

  真正评估新冠病毒危害程度时,要把没有疫情之前的平常年份,每年因为自然规律、基础疾病而离世的人数,作为比较对象,疫情年份死亡人数与之相减,得出「超额死亡人数」,才更科学。

  由于创作文章的时间紧张,明哥来不及考察在往年年份的4月底之前,香港正常离世的人数。

  但是我们可以香港政府官方公布的疫情期间死亡人数的年龄结构、疫苗注射分布情况、基础疾病情况,来管中窥豹。

  第一,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86岁,说明有一半的亡者,年龄在86岁以上。

  而2020年香港人均寿命为 85.3岁。

  也就是说,Omicron变种感染过的死亡者的年龄,和正常年份的总体死亡人群的年龄结构非常接近,甚至更老。

  第二,92%的死亡者,本身就有长期病患,包括且不限于肝癌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尿毒症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

  第三,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整接种过2针复必泰(mRNA路线)或科兴(传统灭活)疫苗,在接种了3针复必泰或者2针科兴+1针复必泰的老年人中无一死亡。

  所以,香港真正归因于Omicron变种的致死率,一定大大低于0.19%。

  3

  香港的数据,同样可以在上海得到作证。

  4月26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公布: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

  平均年龄83.1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100岁。

  33岁的患者,男性,因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过2剂次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其他51位患者均合并有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肝癌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重度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尿毒症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

  死亡的原因均为基础疾病,而不是Omicron变种毒株。

  如果把心源性猝死的33岁患者剔除,死亡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会更达到84岁以上。

  这是香港人敢于宣布分3阶段放开的底气来源。

  在抗疫的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为保民生,开启了多轮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现金撒钱、消费券发放的救助模式。

  1、对清洁工、保安员,以及在日常工作面对高暴露风险的特定群组,如机场货运员工进行补贴,津贴额为每人每月2,000港元,为期5个月。

  2、在最新的第5轮疫情中,根据《财政预算案》推行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每一名有资格市民发放总额10000港元的消费券。第一阶段是在4月7日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放5000港元消费券,符合条件的市民会在第二阶段获分期发放余额。这一阶段将会有超630万市民收益,耗资31.5亿港币。

  3、对失业者,推出了「临时失业支援计划」,符合资格的申请者可以获得一笔超过10000港元的援助金。

  4、对在职者,4月12日,香港立法会财委会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新一轮保就业计划,该计划涉及款项430亿港元,覆盖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所有企业,让160万员工受益:员工将会得到一笔从今年5-7月的工资补贴。

  月薪高于8000港元的员工,每月将获得8000港元的工资补贴;

  月薪居于3000-8000港元的,每月将获得4000港元的工资补贴;

  月收入低于8000的兼职员工,同样在符合申请条件之列。

  矗立于维多利亚港湾的东方之珠,经历疫情的冲击之后傲立,依然闪烁。

  (图源:青驿网@滕六,版权所有)

  即将卸任特首的林郑月娥,坦诚:每一次要作出放宽或是限制的抗疫决定都是非常困难的。

  她说:

  如果防疫只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话,那么做决定会非常简单:今天还有一千多的案例,那就什么都不开放。

  但它不单是一个公共卫生议题,还跟思维发展、经济发展、民生需要、民情是有关系的。

  因为我们七百多万的市民要生活,要到学校去上课,还要营业……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平衡。

  特首的独立决策、香港人民的集体选择,在2022年的特殊当下,在汹涌历史洪流中,如同一股清流,不失为一个抗疫方案的样本,以作研究和审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7:57 , Processed in 0.1094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