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89|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2-3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7 2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西方与俄罗斯究竟谁在骑虎难下?

  【第2022-305】

  【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1日报道,美总统拜登1月31日正式通知国会,打算授予卡塔尔美国主要非北约盟国地位。

  【时事视点】美国将卡塔尔提升为“非北约主要盟国”,意味着卡塔尔正式成为美国的盟友,北约的盟国。卡塔尔是穆斯林国家,其对阿塔政权有较强的宗教影响力。

  2月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交通部和民航局表示,阿富汗和卡塔尔之间的航班已经正式恢复。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卡塔尔与阿富汗恢复定期每周航班,可以看出阿塔政权在对外政策上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西方部分解冻阿富汗前政府遗留资金,并以此而得以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救援资金(打着这一旗号,向西方支持的极端组织提供补给)”一脉相承。

  显然,西方仍试图在“双线作战”的情况下,在普京访华前夕继续向方方面面展示其在阿富汗的独特政治影响力,进而弱化、对冲俄罗斯因普京访华而必然强化的“莫斯科通道”筹码的分量。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继续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2日报道,白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为回应立陶宛此前拒绝白俄罗斯运载钾肥的火车入境,决定2月7日起禁止立陶宛通过铁路过境石化产品和矿物肥料等货物,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时事视点】某种意义上说,立陶宛拒绝白俄罗斯运送钾肥的火车入境必然对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带来损失,而作为白俄罗斯盟友的俄罗斯将会承担这份损失。

  显然这是西方继续试图从实力的角度与俄罗斯对话的具体表现。表面上是立陶宛与白俄罗斯之间的纠纷,实则瞄准经济层面对俄罗斯的消耗。客观讲,虽然我们说相比西方俄罗斯“耗得起”,但在这种对峙的过程中,俄罗斯同样需要不断消耗有限的战略资源。

  【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2日报道,俄总统普京表示,若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尝试以武力夺取克里米亚地区,预计会与北约开战。

  【时事视点】面对西方挑衅与施压,普京亲口警告称乌克兰加入北约并进攻克里米亚将导致俄罗斯与北约开战。其潜台词就是,一旦白俄罗斯与立陶宛发生武装冲突,俄罗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可以说,普京的警告与梅德韦杰夫(有关中亚美国生化实验室)、俄驻华大使(首次肯定上合、中国对中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说法一脉相承。换言之,普京的警告就是要打掉西方的幻想,不要在向俄罗斯让渡必要利益的问题上心存侥幸。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不排除俄白两国可能的反击手段包括瞄着立陶宛,随时切断中欧班列的可能。如果西方不去应对或应对出错,则不排除“难民问题”再度发酵的可能。当然,一旦冲突全面升级,俄罗斯不会全面占领乌克兰,只会用军事手段“以压促变”,更多从金融维稳问题层面施压西方。

  对中国而言,一旦西方全面介入立陶宛与白俄罗斯之间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必然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全面冲突,一旦这种全面冲突进入“不可逆”,则中国必然“半渡而击”。

  需要大家额外注意的是,1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俄联邦安全会议时表示,考虑到了世界的最新变化,包括过去五年里国际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俄罗斯外交部已经起草了一份新的外交政策概念的文件,这份文件属于战略规划文件的范畴。

  这份“新的外交政策概念的文件”的具体内容我们无法得知,但不排除这份文件或涉及“中俄深层次战略沟通”相关内容的可能,更不排除这份文件被普京带到北京的可能。有一点可以再次确认的是,一旦中俄实质性联手,则“南亚破局”进程被国际社会“反弹琵琶”可能性将会大幅增加,这也意味西方全球战略濒临破产边缘。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继续看一则消息:

  【消息】2022年2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双方同意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阿富汗和平、稳定…双方还就金砖合作以及乌克兰、阿富汗、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对表,协调了立场…

  【时事视点】2月3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三,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中俄外长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于北京会晤。

  需要注意的是,双方谈到了“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反对任何制造阵营对立和集团对抗的企图”,也谈到了“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阿富汗和平、稳定”是一个亮点。由于西方目前仍然没有向俄罗斯交割以“北溪2”项目为代表的现实利益,所以我们有理由对中俄元首会晤或谈出点什么有所期待。

  【消息】据相关媒体2月3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莱希在美军2日晚于叙利亚西北部进行的一次袭击行动中自杀身亡。

  【时事视点】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都知道,当年美国策动击毙本·拉登的种种意图,既包括传统安全层面,也非传统安全层面的意图,尤其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核武库(具体大家可参考《东方时事解读·时事简版》2011年5月27日)。

  简而言之,美国策动击杀本·拉登的行动的目的就在于让印巴全力配合当时美国推动的“南亚破局”,否则小心成为“本拉登第二”,最后应巴基斯坦邀请,中巴军事演习顶住了美国压力,迫使美国不得不将其不了了之,第三轮排列组合也就此结束。

  此后中、欧、俄将大国/势力博弈角逐的中心推向美国利益重中之重的中东地区,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埃及之乱、利比亚之乱、叙利亚之乱。在这期间欧美完成了利益交换,西方资本也在战后,首次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欧美实现了利益初步合流,第四轮排列组合戛然而止。再之后,西方推出了对国际社会危害巨大的“中东计划”之“计划外计划”,也就是后来的“大欧罗巴计划”。由于俄罗斯应对不当,中国开始全力经营南海并开始坚定践行群众路线。

  回顾历史,如果我们将其与今天美国在叙利亚,在ISIS问题上重演“干掉本·拉登”V2.0版,显然美国的目就在于向俄罗斯传递信号,换个“玩法”,什么都可以谈!俄罗斯岂有意乎?

  在西方看来,中俄元首会晤是一件另其十分忌惮,神经紧张的事情,只要能够利用“北溪2”项为代表的利益交割问题为手段一边“吊着俄罗斯的胃口”,一边用“挤牙膏”的方式步步施压、层层进逼,迫使俄罗斯让步,另一边能够持续干扰中俄战略互信(包括俄法首脑7日会晤,德国总理15日访俄等)局势就仍可维持。俄罗斯可以等,但西方没有时间等,真正骑虎难下的是西方而非俄罗斯,这一点恐怕西方心知肚明。

  与俄罗斯之间不存在任何战略互信,尤其在中国始终坚持不与西方就第三方国家核心利益做任何原则性交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糟糕。东欧的紧张局势持续一天,对西方与俄罗斯都是一种煎熬和消耗。但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国际社会的强力策应,在西方交割“定金”前没有理由做出让步。于是,俄、白“两线出击”,一边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就钾肥事件制裁立陶宛,另一方面在传统安全层面上对乌克兰无人机侦查事件提出强烈抗议。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西方与俄罗斯真的在东欧发生军事冲突,且进入“不可逆”,则中国首先或会支持俄罗斯玩一出“现代版抗美援朝”。只不过与历史相比前苏联、刚建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如日中天强大的藏都藏不住的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大国梦的俄罗斯,其不太可能一步将局势“走死”,比如本次普京访华,即便没有与中国进行中朝那种“深层次战略沟通”,但也会与中国共同搭建一个足以让西方感到忌惮、压力巨大的、什么都可以随时往里填的“合作框架”,至于装什么,什么时候装,以什么形式装,就看接下来俄罗斯的“心情”如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9:58 , Processed in 0.0938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