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49|回复: 0

风雨锐评:大转变!不要到处搞常态化核酸检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0 1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几何时,核酸检测被当成“政治正确”,被各地到泛滥性推广。

  上海疫情被控制之后,甚至在国家医保局明确“医保资金不承担大规模核酸检测费用”之后,一些地方仍然执迷不悟,没有意识到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比如,有的地方明明没钱,于是搞起了“自费核酸常态化检测”,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掏钱搞核酸,如果不检测,恐怕出入不了公共场所。

  还有的地方,如果查到两次没有参加核酸检测,不但要罚款,而且要拘留。真是够狠!

  事实上,“常态化”核酸检测真的那么有必要吗?

  各地的一些案例表明,为了多搞核酸检测,核酸利益集团会想法设法搅浑水,让疫情无法结束。

  另外,由于奥秘克戎的一些特点,疫情没有那么紧急严重,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愈,一些无症状者始终不发病。这就更意味着有必要转变防疫策略。

  由于网络上的呼声强烈,国家终于听进去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核酸检测政策)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请注意贺青华的身份:隶属于疾控局。

  疾控局与疾控中心的区别,大体可以认为,前者属于行政系列,是一个行政单位。后者是一个学术性机构。

  以往的发布会,疾控中心是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参与者。2022年4月19日及之前的历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绝大多数都有疾控中心的专家参加。例如,4月1日、4月6日、4月12日连续三次发布会上,疾控中心的吴尊友、王华庆两位专家都参加了。

  但是,自4月28日发布会之后,疾控中心专家的参与度明显减少。事实上,只有5月13日王华庆参加过一次。其它历场发布会,疾控中心均未参与。

  也就是说,在4月28日之后,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的专家组成人员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本着谁主导、谁负责、谁解释的原则,我们可以认为,6月9日宣布“一些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是由疾控局负责的,而不是由疾控中心提出的。

  那么,由疾控局主导,与疾控中心主导,情况有何不同?

  我们知道,行政机构有一系列约束机制。这意味着,如果疾控局官员出现了失职或失误的情况,可能会受到党纪或行政机构条例处分。

  但是学术机构则不同,由于专家学者提出的基本是“学术建议”,理论上来说,这种建议是否付诸实施,都是由相关当局拍板和实施的,专家学者不必担负责任。

  这就意味着,疾控中心的专家如果提出了错误的建议,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他们无需担责。

  比如说,2020年武汉/湖北疫情,3千多名官员受到处分,但是疾控中心人员却基本毫发无损。

  问题在于,由于防疫问题的紧急性和特殊性,一些学术机构(主要是疾控中心)提出的主张往往被直接实施。学术活动与行政活动混在一起,难以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比如说,发生在东方魔都的入户消杀事件,把许多人家的家用电器、名贵字画都给弄坏了。许多人非常不满。这个建议据说就是疾控中心提出的。但是,由于相关的机制规则原因,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笔者倒不认为提建议者有什么主观的恶性意图。毋宁说这是好心办了坏事。学术活动可以大胆一些,想象力丰富一些。但是付诸社会性实践则不一样。学术专家往往并不了解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的实际情况,对于人们的理解力、专业性可能也估计过高,因此,往往可能提出一些超越现实执行力的建议。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隔离带,这就是专业的行政机构。

  之前,在武汉/湖北疫情已经发现了若干问题,所以才会有国家疾控局于2021年5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事件。

  国家疾控局的成立,其明显的一个转变,就是将原来归于疾控中心的某些权力纳入到行政系列中来。但事实上,由于某些惯性原因,疾控中心仍然掌握着很大的权力。

  应该说,这种局面在4月底之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4月28日至6月9日的历次联防联控发布会,除了5月13日那一次,没有疾控中心的专家参加。

  而在5月13日那一次,疾控中心专家王华庆主要是回答了一个敏感问题:关于疫苗异常反应(如白血病)。

  可以认为,这个问题是其它机构不便回答,或者说之前不是由他们主导和负责的,因此仍由疾控中心回答。

  疾控中心专家不再成为联防联控发布会的主角,背后反映的是国家疾控体制的重大变化。

  我们回到核酸检测问题。

  早前,资深全国政协委员何新就曾在网络上提出过建议和思考。如下:

  思考:过度防疫,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已造成严重危害!

  对待不同的传染病疫情应当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

  如果对并非紧迫的疫情,采取非常措施,中断国民经济活动和百姓正常生活,就是过度防疫,不仅非常愚蠢,也许别有用心。

  譬如鼠疫,随着疫情传播,感染者会大量死人,如不紧急阻断传播,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甚至接近百分百。因此必须实施快速隔离,彻底消杀,限制接触等等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关于“奥秘克隆”疫情,则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该疫情没有那么紧急严重,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愈,一些无症状者始终不发病。如果也采取对付鼠疫等紧急传染病的措施,以至于以防疫名义大规模长时期阻断国民经济运行,禁阻老百姓日常生活与活动,显然就是过度的举措。

  以早发现早预防名义,实施对健康公民的全民核x检测,不仅是可疑举措,也是危害国家生物安全的举措:

  第一,核x检测技术本身有较大误差率。应用于全民检测,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假阴阳数字会大得惊人。

  第二,核测目前是市场商业行为,不是由国家可信科研机构实施及监督下进行的。

  据有关案例揭露,核测已形成商业检测利益集团,关联管理部门的腐败分子,存在很多以伪造数据从事非法牟利的情况,始终难以杜绝。

  第三,全民普遍长时期检测,给老百姓以及社会已制造极其巨大沉重的精神、肉体,经济以及财政的负担。

  除上述外,全民核酸检测还势必造成一个极其可怕的事情。威胁我国国民生物基因信息的安全性。

  其所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核酸基因信息资源,已对世界暴露。

  考虑到一些民营检测公司背后的神秘资本背景,相信国人的基因信息数据都存在流失外泄的巨大风险!以致可能流入国际生物战发起者,例如所谓“漂亮国”实验室的手中。

  考虑到俄罗斯已在乌克兰发现大量生物战研究中心的事实,这些核测基因信息资料,一旦进入市场的不安全性,将给未来国家及国民的生物安全造成极其巨大的威胁!

  可悲的国人啊。关于生物战争,早已已经不是什么离奇、遥远和新鲜的事情。可惜都被一些利益集团污蔑为什么地摊文学、什么阴谋论而被置若罔闻。

  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倒闭,国民经济及部分地区财政深陷困难局面,众所周知,都与过度防疫的举措有关。

  言不能尽意。以上略述仅提供各方面有识之士参考及思考。

  【风雨续评:其实,防疫事务回归到到疾控局主导和负责,回归到行政系列,在四月份以后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老百姓的呼声得到了更多、更快的回应。凡是网络上意见大的,国家机关相应的动作也往往会迅速动起来。这就是体制机制变化,带来的明显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1:48 , Processed in 0.1406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