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5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2-4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5 08: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8日,星期四,2022年第414期

  【话题】“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的“新猎物”

  ●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的诡异操作

  1、据媒体报道,乌克兰央行行长称计划在年底前与IMF达成150至200亿美元援助计划。

  2、由于乌克兰政府的拒绝,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对欧洲债券技术性违约。

  3、显然,上述两条消息组成了一对看上去相当矛盾的诡异操作。既然乌克兰十分缺钱,为什么还要让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技术性违约?一旦如此,意味着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融资成本的飙升。

  ●西方资本利益或有相对安全退出乌克兰局势的途径

  1、网传孟山都、杜邦等美国公司(美国资本利益)盯上了乌克兰黑土地(第一产业)的相关“传闻”很大程度是真实的。这符合西方资本利益惯用的收购手段,表面上欲擒故纵,佯装高尚;暗地里却不择手段,压低价格,迫使卖家主动出让。

  2、乌克兰开始向欧洲买电也是咄咄怪事。之所以乌克兰向欧洲买电,主要因为乌克兰经济已被摧毁,用电量大减,而非民众逃亡。这至少意味着乌克兰目前还有欧盟(欧洲资本利益)感兴趣的资源,比如电产、输电网络(第二产业)等。

  3、显然,在西方资本利益看来,对于一个砸烂的乌克兰,自有他们的“变现手段”——饥饿难耐的西方资本利益会把乌克兰嚼的骨头渣子都不剩,用极其廉价收购的乌克兰优质资产做债券融资、从而继续为“华尔街永动机”提供“新原料”。

  ●西方资本利益如果相对安全退出乌克兰局势,则西方内、外政策调整空间将进一步增大

  1、所谓“西方资本利益如果相对安全退出乌克兰局势”指的就是,在确保西方资本利益稳赚不赔的前提下,进一步与俄罗斯维持一种传统安全层面上高度对抗,非传统安全层面上相对缓和的局面。

  2、对俄罗斯来说,只要继续死咬“北溪1”天然气管道断气不放,进而以此为支点撬动“北溪2”天然气管道开通,以及西方最终解除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制裁,则最后做进一步妥协的一定是西方。

  3、如果西方资本利益就此相对安全退出乌克兰局势,配合与中国在非传统安全层面的阶段性缓和,维持金融稳定一段时间应该不成问题。

  ●战略颓势日益明显之下,西方也只能以退为进

  1、西方在瞄着俄罗斯在进行对内、对外政策调整的同时,当然不能忘记中国。

  2、美国大玩“左手制造问题,右手制造问题”对中国施压是假,谋求与中国缓和是真。虽然有求于中国,但又玩一边叫嚣佩洛西窜访台湾,另一边大肆炒作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政治操弄。一方面可以缓解金融维稳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减轻自己在“双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3、当然美国的压力也来自西方内部,因为目前俄罗斯依旧盯着“北溪1”天然气管道断气问题不放口,这对欧洲与俄罗斯对抗的“韧性”来说绝对是重大考验。断气时间越久,欧洲国家利益的“怨念”越足——德国吕根岛七个小城市的市长已与地区政府和德国内阁交流,提议启动“北溪-2”管道以确保能源安全。如果这样下去,欧美公开争吵将是必然,这是西方不能接受的。

  4、西方资本利益之所以能够相对安全的退出乌克兰局势,是因为俄罗斯并不是西方最终的对手,但即便西方资本利益能够相对安全退出乌克兰局势,也只是一种暂时的、战术性的退出:一方面俄罗斯仍然是其最终有资本和中国彻底摊牌的最后一颗钉子;另一方面并不能实质性阻止西方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被从根本上打倒进程的继续。这意味着西方最终还会回到乌克兰(伺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无法真正意义跳出“双线作战”(仍然致力于分化、瓦解中俄战略互信)。

  5、对中国来说,既然大家都选择被动接受“河渡人”,中国当然乐见。既然无人“渡河”,中国要做的就是继续按部就班推动“人不渡河,河渡人”即可。

  【话题】为什么说西方在衡量双方真实经济实力对比时,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俄?

  (1)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是有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经济规模的,所以美国对中国超越美国确实是越来越坐立不安,但确实还不知道怎么对付——这意味西方自己也有“两套账”。

  (2)2014年,按东方的评估,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美国,做出如此结论的根据之一就是参考购买力水平而非西方GDP的计算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西方2014年准备对中国“图穷匕见”的主要原因。

  (3)那个时候西方的实力比今天强的多,俄罗斯的实力比现在弱的多。即便如此,西方也不敢与中国彻底摊牌,而是继续谋求先干掉俄罗斯,再面对中国。

  (4)俄罗斯GDP被低估,按照购买力平价,俄罗斯经济规模应该是4.4万亿美元左右,接近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4.6万亿美元。西方总体在购买力上与中国不相上下都是25万亿左右。

  (5)西方GDP的计算大幅度放大了服务业的比重。服务业在西方GDP里水分极其严重、极其离谱。虚拟房租、虚拟家庭服务价格、大幅高于中国的离谱的律师费用、医疗价格等全部计入GDP,律师费用占到美国GDP大约6%。而中国有很多优质资产没有记入GDP,中国不图虚名,没有必争世界GDP第一的压力,但中美贸易战后,中国的真实实力终于暴露,藏都藏不住了。而一场俄乌战争打下来,西方的真实实力也暴露了,同样也藏都藏不住了。

  (6)在美元指数逐渐走强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始终“无动于衷”,并没有出现所谓竞争性贬值,足见中国的经济真实实力强悍到何种地步。今天中国真实的经济实力,恐怕即便用购买力来衡量恐怕都不能完全描述,或者说,即便用购买力来衡量,中美真实差距也不能得到精确衡量,这也意味着中美GDP数据可能一夜之间“瞬间逆转”,这令华尔街感到十分恐惧。

  【话题】东方点评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

  (1)美国参议员曼钦宣布,他将投票支持2022年的《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将此前搁置的气候与能源计划再次向前推进。

  (2)这一法案或很难原文通过,因为这个法案出台就是为了批的,就是为了拿出来博弈的,凸显美国内部共和、民主两党在“切蛋糕”的问题上争斗日益激烈。

  (3)今天的美国可谓到处都在要钱,钱从哪来?向富人征税吗?好像拜登刚上台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向企业征税吗?企业已经在美联储强行加息后奄奄一息。即便这样,美联储却口口声声要缩表,要减少财政赤字,简直就是鬼扯。

  (3)美联储再次强行加息后,股市上涨是第一反应,因为鲍威尔说下个月不会再有如此大幅度的加息,这对股市利好;股市上涨是第二反应,市场开始意识到鲍威尔在说谎,通胀将是永恒的话题,且目前看不到任何有利于遏制通胀的切实行动,鲍威尔变“鸽子”恐怕没那么容易。于是,债券、股市或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反应。

  (4)当美国两党不再争吵,最终出台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法案之时,或就是美国再度全速打开印钞机之日。

  (5)鲍威尔和耶伦还在用就业数据说事儿,至少在其公开承认通胀控制失败的情况下还能保住美联储的基本脸面,并为继续加息找借口,为不承认美国经济衰退找借口。

  (6)美联储强行加息,凸显了西方资本利益与西方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矛盾,且随着时间演化,这对矛盾正在变得愈发尖锐。

  【话题】“麦卡锡主义”再度沉渣泛起,美国距离内乱或已不远

  (1)美国内部的撕裂,当然也包括美联储内部的分裂。比如,出现所谓“美联储中有中国间谍”这种匪夷所思的说法。这让人联想其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

  (2)麦卡锡主义是从美国一批学者、官员于抗日战争期间到访延安并与中国共产党人交流后出现的,这些美国人对中国的抗战表示同情,在美国朝堂之上替中国共产党人说了不少好话。后麦卡锡主义在朝鲜战争其间、尤其是美国惨败后迅速发酵,最终发展成为不问青红皂白的、无差别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3)今天与中国接触较多的是美国的一些商业人士和投资者,他们在中国投资、办厂,久而久之,逐渐了解了中国崛起的真相,遂在中美之间游走,促进两国人民正常交往交流,于是麦卡锡主义开始在美国死灰复燃,可谓“逢中必反”,看谁都有通中、通共嫌疑。当然,麦卡锡主义开始在美国沉渣泛起也或是美国内部争斗白热化背景下,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相互用于攻击政敌的政治手段。

  (4)与抗美援朝惨败后一段时间的美国类似,今天的美国不仅病的不轻,而且显示出极度的不自信与慌乱。面对美国如此激烈的内卷,我们更担心的是正走向极端化的美国社会是否会用极端手段对付在美华人,对此我们将保持密切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4:16 , Processed in 0.156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