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40|回复: 0

孙立平:历史与文化:为什么俄罗斯难于融入西方(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俄乌战争的硝烟,面对俄罗斯与西方这场接近直接的对抗,很多的脑子里都萦绕着一个问题:俄罗斯与西方或欧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俄罗斯难于融入欧洲?本系列这组文章,将从人种、历史与文化、体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是第二篇。

  再说文化与历史。在东方人的眼里,俄罗斯文化,包括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支。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俄罗斯文化却又是一个异类,无论民族性格、风俗文化,还是文学艺术,与之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有人注意到,塑造了现代欧洲的那些重要的历史过程,如罗马天主教、封建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殖民化、启蒙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俄罗斯似乎大多都没有经历过。

  相反,它在文化和历史上来自与西方既有牵扯又有明显差别的另外一脉。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实行分治,由此形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欧洲蛮族日耳曼人攻陷西罗马帝国,废黜了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欧洲由此进入中古时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与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称的世界三大帝国之一。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才正式灭亡。

  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便源出于这个地理距离并不近的东罗马帝国。当时,罗马教皇为了抵御奥斯曼土耳其势力对意大利地区的入侵,不得不借助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力量来对抗和牵制奥斯曼土耳其,于是便将逃亡到罗马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弟弟的女儿索菲娅,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9年,索菲亚嫁到了莫斯科公国。索菲亚不但协助伊凡三世完成了公国的统一,而且带来了罗马的标志双头鹰,带来了拜占庭帝国的制度、文化和生活习惯,为莫斯科公国建立拜占庭式的宫廷礼仪制度,东正教也成为俄罗斯的国教。

  这样,就形成了俄罗斯是罗马帝国继承者的自我认知,而且这种自我认知一直左右着俄罗斯人的精神认同。从此之后,俄罗斯在精神世界上,着眼点一直在西方。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一个不识字的俄国农民都知道,俄罗斯除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还有一座真正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的首都)。有人说,俄罗斯是以驸马的身份成为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的。这话虽然有奚落的成分在里边,但也基本是事实,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延续其文化和制度,俄罗斯人自认是自己的一种神圣使命。这种使命的另一方面,就是为罗马帝国复仇。有人注意到,沙皇俄国在为罗马帝国复仇这件事上,其实比西欧各国卖力得多。

  在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分裂为两派,一派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罗马公教即天主教,一派是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为中心的希腊正教即东正教。1054年7月16日,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一次礼拜仪式上,罗马教宗宣布将君士坦丁堡牧首逐出教籍,君士坦丁堡牧首也还以颜色,宣布开除罗马教宗。这样,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成西方的天主教和东方的东正教,并由此开启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千年恩怨。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十字军曾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千年古城。经此一役,天主教与东正教和解无望。拜占庭帝国被灭后,东正教北上,在俄罗斯和斯拉夫地区找到了归宿,俄罗斯成为唯一信仰东正教的大国。

  在这种坎坷与恩怨中,俄罗斯与信奉天主教及后来新教的西欧族群,虽然有着广义基督教的共同背景,但继承的是不同的历史,传承的是相当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同源而又别扭的关系中,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宗。在西欧人看来,俄罗斯人就不是正宗的欧洲人,而在俄罗斯人看来,攻占了西罗马帝国的,是欧洲的蛮族,东正教才是基督教的正宗。他们自诩为“被上帝选中的民族”,喜欢扮演弥赛亚的角色,甚至认为“俄罗斯每一百年就要拯救一次世界”。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这样一个说法:从亚历山大沙皇开始,俄罗斯经常扮演欧洲宪兵,维持秩序,反对革命。甚至在2021年10月21日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会上普京发表了一篇以保守主义为主旨的演讲后,人们在议论,在面临白左泛滥的背景下,俄罗斯会不会力图成为西方文化的守护者?

  当然,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说,其间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一是蒙古对俄罗斯实行的两百年的统治,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红色文化。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就到目前为止,双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仍是巨大的。附带说一句,在《人种:为什么俄罗斯难于融入西方(一)》发表后,很多朋友提出批评意见,指出人种的因素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因素。这当然是对的,只不过前面那篇文章是从人种说起而已。

  在那篇文章的评论中,一位网友发表了这样一段留言:俄罗斯有一种与欧洲人截然不同的政治审美品味——在俄罗斯人看来,衡量一个“好凯撒”(好沙皇)的标准并不是他对自己人有多好,而是对敌人有多糟;或者说,对敌人有多么野蛮与多么残忍。哪怕你国内经济的搞的一塌糊涂、对人民执行血腥恐怖镇压,但是只要你能在外战中开疆拓土,为俄罗斯民族挣来土地和荣光,你的内部问题就可以一笔勾销,就会有人为你欢呼喝彩。这种特殊的政治审美,在俄罗斯,其实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09:11 , Processed in 0.1719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