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34|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2-4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6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2-414】

  俄国防部罕见宣布

  在赫尔松方向因“乌军坦克优势”而“失败”有何用意?

  【消息】10月4日,据媒体报道,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中国海军舰艇在太平洋海域再次完成联合巡航,巡航路线经过日本海、白令海等。

  【时事视点】根据俄方公布的中俄联合巡航所经地区,其中仅提及白令海,而未提及白令海峡或穿越白令海峡。白令海位于白令海峡的南部,而进入北冰洋地区必须穿越白领海峡。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尚有未披露内容,但仅从当前公开信息来看,中俄联合巡航没有进入北冰洋地区。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俄实质性联手问题上,即便是迈出“重要、但非关键”一步也不愿做到,或仍未下定决心,俄罗斯这种“不愿”也是一种“态度”。

  中俄联合巡航的确对西方起到一定警告作用,但同时俄罗斯也向西方再次释放错误信号,至少在当前阶段,俄罗斯仍未下定决心与西方彻底决裂,俄罗斯仍然想谈。

  俄罗斯的错误信号直接导致美韩在第一时间对朝鲜发射中程弹道导弹事件进行反应——韩美宣布向朝鲜半岛东部发射导弹。这让朝鲜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的策应影响大打折扣。有趣的是,美方在发射导弹加以应对的同时,也在释放愿意与朝鲜构建沟通渠道的信号(强调与朝鲜建立沟通的重要性),这与5年前有些类似。5年前美国前NBA球星访朝同样欲与朝鲜建立沟通渠道。显然,美国(西方)摆出了一副无论东北亚方向局势如何,都要继续“示缓东北亚、极力加压俄罗斯”的姿态。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两则消息:

  【消息】10月4日,据媒体报道,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宣布:“…敌人的坦克部队占有优势,夺取了亚历山德罗夫卡,我们的防线被突破了”。

  【消息】10月4日,据媒体报道,美国防部助理副部长劳拉库珀叫嚣乌军获得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可以攻击到包括俄克里米亚半岛境内的俄“大多数目标”。

  【时事视点】美国国防部助理副部长劳拉库珀的这番言论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克里米亚境内最重要的目标,刻赤大桥。而这一消息与当前乌军在赫尔松方向的军事进攻相辅相成。而在此前,乌军已在红曼利方向发起进攻,俄军因兵力不足而被迫后撤。赫尔松不仅是南乌“粮仓”,而且十分靠近克里米亚,堪称克里米亚的“门户”,一旦此地丢失,克里米亚全境将不再安全,所以赫尔松对俄罗斯而言十分重要。

  结合以上讨论,我们不禁想问,俄国防部罕见宣布在赫尔松方向因“乌军坦克优势”而“失败”的背后究竟有何用意?

  众所周知,在现代战争中,装甲部队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系统作战、体系作战下的战术手段上,脱离体系单独使用装甲部队较为危险,因为廉价的能够很好对装甲部队进行克制的反装甲武器层出不穷。

  俄罗斯历史上,尤其是前苏联时期,惯用装甲部队实施大纵深穿插战术,且一向重视装甲战术和反装甲战术的研究。俄罗斯国防部提及“乌军坦克优势”不仅在俄乌战争中是首次,即便在二战之后也非常罕见。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尽管俄军在克里米亚的前线机场遭到袭击,尽管在黑海莫斯科导弹巡洋舰被击沉,但俄罗斯国防部的这种极为具象化的描述仍然显得十分蹊跷。

  巧合的是,在俄罗斯国防部针对性极强的指出“乌军坦克优势”的同时,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已经通过了接纳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和宪法草案,这对东乌四地入俄来说是一个重要时刻,意味着,四地入俄在俄罗斯法律和宪法上的准备基本完成。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捍卫“领土”。

  综上,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俄罗斯国防部极为罕见的针对性极强的指出“乌军坦克优势”的潜台词就是,必要时将使用战术核武器捍卫“领土”,尤其是对装甲集群具有极强毁伤效果(杀伤有生力量)的中子弹。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10月4日,据挪媒报道,从罗弗敦亨宁斯韦尔到斯沃尔韦尔之间的海底电缆出现问题发生断裂。

  【时事视点】这可以说是继“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之后的第二桩“迷案”。但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真正下手的一方,当然是急于摆脱“北溪”爆炸事件被动局势的一方。

  可以肯定的是,借此机会,西方舆论宣传一定会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西方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前封堵俄罗斯可能采取的破坏海底电缆的报复性手段。巧合的的是,在此前的10月3日,英国防大臣已经牵头召集十个欧洲北部国家召开线上会议,讨论“防备俄潜艇袭击海底电缆”事宜。海底电缆对于严重依赖虚拟经济的欧美极其重要,以至于其战略价值远远超出海底天然气管道。所以,不排除西方以此为契机,以保护“核心资产”为由,将海底电缆的安全问题与北约集体自卫权挂钩的可能性。

  在结束本期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10月4日,据媒体报道,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表示,如能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且管道完整性得到确认,准备通过“北溪2”天然气管道B线输送天然气。

  【时事视点】不得不说的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真的十分蹊跷,无论真凶是谁,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进行了一次“精准爆破”,独独留下了一条仍然完整且可以继续对欧供气的“B线”。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严冬到来之前,欧洲似乎又有理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产生一丝幻想。仅从这一点看,俄罗斯的嫌疑的确不能排除。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俄罗斯这样做,也在于尽可能利用欧洲国家利益的张力反弹分化欧美。但只要俄罗斯不下定决心,在西方暂时于挪威管道安全问题上暂时稳住身形,处理完后顾之忧后,总有对俄罗斯继续施加“极限战略讹诈”,尤其是“核讹诈”的机会。要知道,乌克兰不仅仅只有一座扎波罗热核电站,此前的南乌克兰核电站就出过类似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换言之,只要俄罗斯仍然拒绝中俄实质性联手,就无法根本性解决西方对其施行的“核讹诈”战略。

  总体上,西方与俄罗斯仍在尽可能规避“局势彻底失控”风险的基础上,俄罗斯与西方都各自蹲在“墙角”,用“手”、用“嘴”,用“眼”彼此试探、威胁对方,而“脚”却都已经因极不甘心、甚至惧怕触及“半渡”而动弹不得。而在俄罗斯发出强烈警告暗示后,“球”似乎暂时被踢回给西方一边。

  需要再次提醒俄罗斯决策层的是,俄罗斯当前的全球战略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战略,而作为大国,是不能够玩投机的。俄罗斯至今仍然不肯实质性放弃的阿富汗政策“小九九”本质上并不能给俄罗斯在战略上带来“左右逢源”的优势,而只能令其在战略上感到愈发的“左支右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6:16 , Processed in 0.1250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