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5|回复: 0

徐吉军:三年抗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6 08: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各地纷纷调整防疫措施,力度不一,但都向放松的方向推进。

  这个趋势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事求是,面对新冠病毒致死率大幅降低的现实。

  很多媒体开始回顾三年疫情的历程,不乏各种引起共鸣的文字。如果让汉唐智库进行总结,其实一句话最能体现心情:“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近几天的疫情形势,以及各地调整应对措施,有些媒体开始说怪话泼冷水,散播我们已经“躺平”的错误观点,认为我们的防疫在长达三年的成功之后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这些人脑子里,只有一个路径:要想战胜新冠病毒,必须坚持与病毒对抗,想方设法消灭病毒,让中华大地永远是净土,让我们的空气永远没有病毒。

  这些梦话,是完全脱离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现实的痴人说梦。

  地球上不乏只在局部地区爆发的传染病,人类经过努力之后或许能够消灭这种传染病。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消灭血吸虫的努力就非常成功。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控制血吸虫的发病率使之不再流行,但不可能彻底消灭这种疾病。

  悲哀的是,很多人至今并不知道新冠病毒到底是什么含义!

  实际上,新冠病毒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所谓新型,就是新发现,原来不曾进行定义。正因为这种病毒是新出现的,所以人体免疫系统不能适应,就会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然而,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绝非一种,也不是新生病毒。目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我们这三年一直对抗的新冠病毒的全称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就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需要明白,一旦新型冠状病毒适应了自然界,开始长期存在,就会像其他病毒一样防不胜防,不可能彻底消灭,只能期待它自己走向灭亡。

  因此,在对抗了三年之后,如果依然还寄望于消灭今天的2019型新冠病毒,那就实在太异想天开了。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明白今天世界140多个国家选择放弃对抗的现实,依然寄望于我们以一国之力实现“清零”。事实上,我们能做到的是疫情短暂的局部清零,而不可能将病毒“清零”。

  如果我们实现疫情短暂的局部清零的代价太大,甚至难以实现这个目标,那就需要权衡评估这种代价值不值,最终目标能不能实现。

  原本,2019型新冠病毒在地球上存在的范围小,所以我们一旦实现清零就可以享受一段无疫情的平静生活。随着病毒越来越广泛存在,我们花费巨大代价实现的无疫情生活,越来越短暂,随时可能被新的疫情打乱生活。

  所以,目前做出的调整,是因时而变,实事求是的明智之举。

  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如果回顾我们的三年抗疫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自豪的站在全世界最优秀的位置,因为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抗争,坚持到了奥密克戎毒株弱化的阶段,已经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足以自豪!

  三年的新冠疫情,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财富以及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给了一小部分人迅速成功发迹的机会。人生际遇本不同,没什么可说的。三年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最严重的世界性危机,已经成为这一代人人生历程,或许是永远的噩梦,不堪回首的历史。

  无论如何对比,三年疫情,利益受损的人是绝大多数,受益的人微乎其微。

  这是渴望结束高强度防疫状态的民意基础。

  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四年闹饥荒,五年有异象!老百姓真的熬不下去了。

  看到有人阴嗖嗖写了篇文章,嘲讽老百姓说:封控挣不到钱,抱怨政府;放开了如果还挣不到钱,怪谁呢?

  显然,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支持封控,对反对封控的人持负面看法。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逻辑水平。很简单的答案是:“如果因为长期封控,导致老百姓挣不到钱,老百姓当然会抱怨那些封控他们的人。如果不再长期封控,还挣不到钱,那就自然而然怪自己,不会抱怨你。”

  很多人,已经养成了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一谈防疫,就是“封控核酸”,如果不采取这种措施,仿佛就不是防疫。

  试问我们推广接种了30多亿支疫苗,难道不是防疫吗?

  试问在核酸工具普及之前,难道我们没有积极防疫吗?

  试问除了频繁的长期封控之外,我们用其他的手段就不是防疫吗?

  很多人,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主要是习惯了单向思维,习惯了信息茧房,很难将信息和现实对应起来进行理解解读。

  这种习惯实际上是三年高强度防疫造成的意识烙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让很多人不太适应忽然放松的状态。

  2022年至今,汉唐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核酸检测,只记得4月5月10月11月这四个月几乎天天做核酸。

  这种离了核酸检测报告无法出门无法生活的状态,彻底在精神上形成了一个烙印,已经形成了行为习惯。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核酸检测亭,就不由自主走过去排队,让人家捅两下再走。第二天查询到阴性报告显示着“阴性时间1天”,那一瞬间心里踏实,心满意足。

  除了核酸检测之外,另一个习惯是戴口罩。

  这三年,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都需要戴口罩,所以口袋里常备口罩。不过,因为嫌麻烦,有时候一个口罩戴上三天才丢掉。其实最可怜的是学生们,进入课堂就戴口罩,仿佛口罩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学生们习惯了在课堂上戴口罩,回到家里还戴着,坐私家车也戴着口罩。这真的是一种非常非常不正常的状态。

  社会规则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习惯。长期的规则会彻底改变人的意识。

  这种习惯影响意识的例子,自古到今都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剃发易服和剪辫令!

  明朝灭亡后,满清入主中原颁布的剃发令,曾经引起汉人的激烈反抗。曾经一度喊出“留发不留头”的威胁。汉人剃了头发就等于放弃儒学中华夷之辨的认识,放弃自己在中国文明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权。

  剃发易服一度引起了汉人大范围的反抗,但幸存者最终还是屈服剃发了!

  这是一段令人伤心的历史。

  1911年,清朝灭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发“大总统令”号令国民剪掉辫子!目的就是恢复中华衣冠!这就是著名的“剪辫令”。

  但各地在推行“剪辫令”的过程中,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有的地区甚至因为反抗剪辫子还发生了流血事件。

  三百年前死也不剃发,三百年后死也不剪辫子!这就是人的习惯!

  习惯一旦成为烙印,就不容易改变。头上的辫子好剪,心头的辫子不好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短短的三年疫情,导致有些人心理上形成了一些惯性。这些惯性很难一一列举行为特征,可以统称为“路径依赖”“奶瓶综合症”!

  在政府的保护下安心过了三年,如今要自己面对自然界了,难免涌起一些恐惧。

  要想缓解恐惧,就要改变思想认识。要想改变认识,先要传递积极的信息。

  如今,我们的防疫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策略也进行了明确的调整,所有人应该面对现实,积极理解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初衷。官媒和自媒体应该因势利导,做好疏解,少做火上浇油的事情!

  最近几天,互联网上的撕裂非常严重,很多以假乱真的假信息肆意传播。保定成为热点,锦州又被热议。实际上冷静去看这些负面信息都是无稽之谈!以讹传讹、没有底线,散播未证言论,挑动社会不良舆论是成本最小的破坏方式。

  编造故事,牵强附会歪曲解读,制造恐慌情绪,挑起对政策的质疑,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缺头脑的人正在做的事情。

  醒醒吧,各位!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坦然面对没什么大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6:09 , Processed in 0.093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