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13|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2-5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09: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日,星期五,2022年第518期

  【话题】“补贴”是小,印钱是大,民主、共和两党争的不过是“切蛋糕的刀子”,而在将“蛋糕做大”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分歧可言

  【消息】12月1日,据媒体报道,美参议院当地时间周四,通过了一项避免全美铁路工人罢工的法案,但之前否决了让这些工人有更多带薪病假的提案。议员们以80票赞成、1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强迫工会同意采纳早些时候的一项劳动协议。

  【消息】12月1日,据媒体报道,欧盟当前正在推进《欧盟芯片法案》,计划拨款450亿欧元,用于提升欧洲本土的半导体生产能力,同时减少对美国等厂商的依赖。

  【讨论纪要】

  ●马克龙的美国之行与米歇尔的中国之行是欧洲给美国出“难题”之“一枚硬币的两面”

  1、马克龙访美,刚刚落地,便开始就《通胀削减法案》大造舆论。

  2、与马克龙美国之行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访华之行。至少到目前为止,中欧领导人会晤并未传出重大消息。

  3、在我们看来,马克龙的美国之行与米歇尔的中国之行是欧洲给美国出“难题”之“一枚硬币的两面”

  ●隐藏在全美铁路工人大罢工其中的一些“微妙细节”

  1、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带薪病假”与全美铁路工人大罢工似乎“不太匹配”。

  2、此前美总统紧急委员会公布了主要铁路公司与代表11.5万名工人的十几个工会达成的初步协议。协议其中包括2020年到2024年五年间,铁路员工薪资将增长24%以及每年支付1000美元补贴。

  3、显然,所谓“不太匹配”的核心意思就在于,“带薪病假”与“铁路员工薪资将增长24%以及每年支付1000美元补贴”相比,真的只能算是“小事儿”。这或是美参议院能够通过避免全美铁路工人罢工相关法案的真实原因所在。换言之,美国政府给予这些铁路工人足够的“补贴”,以换取他们不会进行全美大罢工。

  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斗的如“乌眼鸡”一样的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罕见”显示出空前一致。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之所以如此空前一致,恐怕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补贴”是小,印钱是大,双方争的不过是“切蛋糕的刀子”,而在将“蛋糕做大”的问题上,双方没有任何分歧可言。

  ●有一种“补贴”叫印钱

  1、上这段讨论,是美国的内部事务,当然,这件事本身是带有明显的阶级斗争色彩的。如果我们将这一美国内部事务推广到美国之外,西方内部,欧美之间,恐怕情形也较为类似。

  2、从英国前女首相特斯拉开始试点“一边加息,一边印钞”开始,尽管特斯拉“出师未捷身先死”,但“试点”的结果仍然是“长使欧美假开撕”,从而“美国补贴一春色,隔叶欧洲自和音”。换句话说就是,“加息、降息无所谓,只有印钞是真心”,“你印、我印、大家印”,这样才是“真的好”。

  3、也许多久后,在西方金融世界就会流传一个新理念:有一种印钞叫“补贴”。或者说,“加息”下的印钞不能称之为印钞,只“为了民生、为了经济”施加的“补贴”而已。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就是那位落魄至极、但又死要面子的穷酸书生孔乙已所谓的“读书人偷书不算偷,只能算窃”那套“高论”吗?

  ●至少欧盟自己认为,还是有点资本和美国就“谁印的多,谁印的少”去争一争的

  1、当然,在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谁多印,谁少印”还是会发生争吵的,毕竟无论是“真心”也好,演戏也罢,欧洲的政客们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否则面对汹汹民意是不太好敷衍了事的。所以,前有朔尔茨访华后的“心灵震撼”,后有马克龙华盛顿“逼宫”之旅和米歇尔访华之行,至少在表面上,欧洲还是有争一争的资本的。

  2、能做到“黑老大”的位置,美国靠的绝不是“仁慈”,霸权就是霸权,帝国就是帝国,对自己的盟友当然也是如此。

  3、面对盟友、老大美国怎么可能错?错,也是欧洲与日本的错,或者,是那个“月亮”惹的祸!更何况,俄罗斯没解决,中国又不敢怼。蛋糕就只那么大,且还在快速缩水。在欧美正式全面“放水”之前,美国利益目前仍然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益、美国国家利益不向(西方)内、卷欧洲国家利益、卷日本国家利益、卷韩国国家利益,及其它国家利益,又能卷谁?

  4、狼群在没有猎物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据说是要吃狼崽的。放在“美欧日(包括韩国等)”三边撕裂的层面上,已不是“据说”,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美国在有求于盟友配合、群殴俄罗斯、对抗中国的同时,却能发起这份“消减通胀法案”,极其残忍、野蛮、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一把撕碎了欧洲、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盟友的心!这是什么关系?不就是身陷“双线作战”(迟迟无法获取俄罗斯这一猎物)下的“饿狼与狼崽”之间的关系吗?

  5、以韩国为例,曾经的四大经济支柱,如今三个已成“废墟”,仅存的芯片产业也正在变为“废墟”。中美贸易战打了四年半,结果美国一败涂地,尤其在芯片产业上表现极其明显: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在中国自产芯片快速填补、以堪大用的情况下,早已经活的人不人鬼不鬼,而韩国从中国进口的芯片比更是出口到中国还要多!

  ●面对中美贸易战中惨败、欧美使出吃奶力气仍与俄罗斯死耗在乌克兰的残酷现实,欧洲知道加入美国全面对华贸易战失败是必然

  1、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面对中美贸易战中惨败、欧美使出吃奶力气仍与俄罗斯死耗在乌克兰的残酷现实,欧洲知道加入美国全面对华贸易战失败是必然。

  2、讽刺的是,中国在G20峰会将日本置于韩国之后接见、对标美国、瞄着解构“西太安全框架”的一幕似乎今天再度上演。

  3、只不过这次中国是在世界范围内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置于欧洲一杆政要之后接见。这一次,中国对标的是西方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瞄着的则是解构“北约+西太”,如此,美国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大号的日本”。

  4、有消息显示,近日,德国城市莱比锡民众围攻美领事馆背后或德内部力量推波助澜,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美国恐怕就要“一个脑袋两个大了”,待到欧洲各国大规模上演民众上街后,恐怕当前做“假戏”的欧美就要被迫将戏码“真唱”了,只不过“主唱”不再是欧美的政客,而是欧美的民众。

  ●距离有人大喊一声“黄四郎死了”的那一天还有多远?

  1、目前美国内部、西方内部,亦或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平衡矛盾愈发倚重中国的迹象愈发明显的时候,俄罗斯就要愈发小心西方将“极限示缓中国,极力加压俄罗斯”这一手演到极致。冬天的确可以给俄罗斯一百个理由去等,去拖,但是务必严加防范。

  2、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杨旭光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鉴于当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短期内没有结束迹象,而且形势还在不断恶化,不能完全排除发生核危机的可能性;休兵止战、劝和促谈,仍是当前国际社会应该采取的唯一正确方法”。对此,我们基本赞同,换言之,只有将斗争从“内线”打到“外线”,俄罗斯才有根本上规避发生核危机的可能性。

  3、俄罗斯决策层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西方或已经在盘算“只要和中国关系搞好(欧美政要鱼贯而至),就可以借助通过印钞熬过冬天”的阴谋。从这个层面来观察,欧美当前“争吵”的背后带有明显“双簧”的味道,这是我们强调,虽然目前欧美之间“吵声”愈来愈大,但距离我们期待的欧美之间“公开争吵”还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一起印钞,一起放水,有利于“西方超级央行”的进一步成型,金融经济政策进一步协调(中国早已准备下了“汇率武器”)。所以,欧美如此“吵”,很大程度上“吵”给欧美民众去看的,实际上其本质仍处于“高度合流”的状态,这是我们强调,虽然目前欧美之间“吵声”愈来愈大,但距离我们期待的欧美之间“公开争吵”还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二。

  5、欧美联手放水印出的这些钱最后能去哪里呢?在我们看来,恐怕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制造业,绝大部分只能去股市“饮鸩止渴”。也就是说,只要股票长得好,一切烦恼都去了,绝对是“一印解千愁”,这就是此前东方时事解读提出的“红巨星效应”的开始。对此,中国当然不会去阻止他们,只待时机大喊一声:不要美元(黄四郎死了),即可!

  【话题】生猪主力合约近一个半月价格大幅下跌

  【消息】12月2日,据媒体报道,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从10月中旬的高点24300元/吨下跌至20000元一线,跌幅近15%。

  【消息】12月2日,据媒体报道,10月下旬以来全国白条猪肉价格以下跌为主。截止到11月28日,全国猪肉价格为28.29元/公斤,较10月20日最高价下跌30.46%,跌势已经持续五周。

  【讨论纪要】

  (1)2022年底猪价与2021年底猪价走势或极为相似:第一、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增加,短期市场供给增加;第二、进入旺季后,终端需求持续偏弱;第三、猪价高点前移,传统旺季猪价疲软综上,在供需共同作用下,本次报告预计2023年春节前猪价大概率持续偏弱运行。

  (2)今年春节靠前,所以当前猪肉价格可以衡量春节前后猪肉价格。

  (3)2018年到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那么同样是“灾年”,2022年为什么猪肉价格不升反降呢?在我们看来,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强化了对资本恶意炒作、投机的打击力度;原因之二:三年抗疫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百姓收入水平下降,消费能力萎缩;原因之三:此前,国家是有一波抛储行为。

  (4)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强调,猪肉价格受控或只是阶段性的,2023年,尤其在西方无限量货币宽松的背景下(春节之后),随着输入性通胀影响的不断持续,猪肉价格最后恐怕还是会慢慢上去,国家要做的就是让这一变化(包括CPI整体水平)尽可能和缓、平稳。

  【话题】明年中国能否保持温和通胀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

  【消息】12月2日,据媒体报道,易纲表示,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这尤其得益于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

  【讨论纪要】

  (1)我们对于易刚的观点表示基本认同。

  (2)需要补充的是,易刚的观点代表的是一种常规状态,也就是说,是在国际局势不发生剧烈变化的前提下。

  (3)在我们的评估中,2023年出现国际局势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低,比如欧美联手无限量货币宽松,对于中国CPI就是一个巨大考验。此外,一旦乌克兰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酿成重大核灾难,则温和通胀的维持恐怕会很有难度。欧、美、日等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随着他们经济的持续下行,甚至严重衰退,中国恐也难独善其身。更何况,还有疫情与抗疫这一“变量”的存在。

  (4)当然,说到2023年也并非都是坏消息,比如,欧美内部平衡矛盾,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平衡矛盾,亦或是俄罗斯本身,都需要和中国和缓关系,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至少可以不将其算作坏消息。有消息称,美国检方已请求法院驳回对孟晚舟“银行欺诈”等指控——此前,东方时事解读强调,中美关系示缓的有效性有一个“试金石”,就是华为问题。孟晚舟虽然回家了,但华为问题并没有解决。对于美国而言,完全解决华为问题是做不到的,但并不妨碍其重提孟晚舟事件,发出愿意与中国缓和关系的信号。如果美国被迫与中国缓和关系,那么明年大致就会继续维持“河渡人”的状态,那么易刚所说的这种温和通胀的实现就有可能。

  (5)需要再度强调的是,如果美国被迫与中国缓和关系,哪怕只是阶段性的缓和关系,届时中国股市或都将迎来一波上涨行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刺激,但鉴于金融疫情已被实质性打断,即便股市超过3200点(以A股为例),我们将不再将其视为“金融疫情”的再度爆发,这也是我们争取“河渡人”这一最优战略选项的具体成果之一。不过,我们仍强调,投资风险仍然比收益要大得多,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进入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2:03 , Processed in 0.1875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