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45|回复: 0

[时事简评] 时事简评【0039】关键词: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谈判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3 1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媒体报道】12月27日,梅德韦杰夫给出了10项他对2023年的预测包括: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50美元,天然气价格达到每1000立方米5000美元;英国再次申请加入欧盟。但在英国回归后,欧盟将不复存在,欧元将停止流通…马斯克将成为美国总统。此后,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中心将转移到欧洲或亚洲。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将土崩瓦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随之解体…

  【时事简评】梅德韦杰夫预言中的某些内容与此前东方时事解读做出的判断较为接近,比如在英国重新入欧的问题上。在梅德韦杰夫的预言中,将其描绘为“英国再次申请加入欧盟。但在英国回归后,欧盟将不复存在,欧元将停止流通”,而在东方时事解读此前的评估中认为“英国或会先分裂,再‘重新’入欧”。

  对于梅德韦杰夫的预言,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其一、涉及到“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涉及到欧、美两个平台,最终谁“重伤”、谁“死掉”。在我们的评估中,如果西方选择“战略冒险、孤注一掷”,那么谁“重伤”、谁“死掉”或在2-4年内上演;如果西方继续被动选择“河渡人”,那么谁“重伤”、谁“死掉”或在5-9年内上演。

  此外,在我们看来,如果俄罗斯能够下定决心选择实质性与中国联手、甚至即便从梅德韦杰夫访华带去的那封神秘的亲笔信的脚高度观察,梅德韦杰夫这番预言恐怕就不再是什么说笑,而带有极其浓重的“最后通牒”的味道。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12月27日,俄外长拉夫罗夫称,美“五角大楼匿名官员”关于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斩首式打击”的声明实质上相当于威胁要直接消灭俄罗斯总统。对此,拉夫罗夫警告称,“如果有人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人就应该认真思考该计划可能带来的后果。

  【时事简评】需要强调的是,俄战略军用机场再次遇袭(恩格斯机场)的性质十分恶劣,其极可能触发俄罗斯的核反击。到目前为止,俄方还没有做出正式应对,那么可能性就只有两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美一边操纵、甚至亲自下手对俄战略军用机场发动无人机攻击的同时,另一边则放风2023年或不在支持泽连斯基政权、进而对俄“打一巴掌,给个枣”的意图在于,首先、确保控制局势不失控;其次、在“首先”的基础上,继续消遣普京政权的信用;最后、在“首先”、“其次”的基础上,为搬倒普京政权、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做铺垫。

  结合上段内容的讨论我们再来看给出的新闻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首先、“五角大楼匿名官员”关于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斩首式打击”的声明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极限战略讹诈”层面;其次、在“首先”的基础上,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斩首式打击”的声明是骇人听闻的、极度疯狂的、极度危险的;在“其次”的基础上,之所以称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斩首式打击”的声明是是“骇人听闻的、极度疯狂的、极度危险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不仅意味着这一声明是基于“最后一发子弹是‘臭弹’几率究竟是多少”层面的,更意味着,一旦局势正式触及“半渡”,那么其发展至“不可逆”中间的“动态评估”时间或极短。换言之,事态发展从正式触及“半渡”到“不可逆”的过程极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西方)发布如此骇人听闻的声明呢?在我们看来,或与美国近期的天气密切相关。

  近日,一场剧烈的严寒风暴侵袭美国。据美媒报道,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月26日凌晨1点,该极端天气在美国境内至少造成数十人死亡,部分地区积雪达约为109厘米。而造成这场严寒天气的原因为“炸弹气旋”,又被称作“爆发性气旋”或“骤强暴风雪”。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面对这一灾难性严寒气候,美国(西方)的决策者们恐怕是“眼睛看着严寒,而心早就越过了大西洋”。换言之,如果类似的极端天气在欧洲发生那意味着什么?恐怕首先就意味着欧洲“千万人级别”的民众立刻会走上街头,一旦如此,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公开争吵”恐怕将不可避免。可以说,这一评估令西方不寒而栗,感到极度焦虑。

  27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坚决回击西方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之举。对此我们想说的是,结合此前俄方发出的对限价天然气的国家将停止与俄气的合作一事,一旦这些内容被彻底落实、执行,那么效果上等同于对欧全面切断能源供应。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签署的这份总统令的背景之一,恰好是梅德韦杰夫“突然”访华、且携带普京亲笔信与梅德梅杰夫通过预演对西方发出强烈警告。

  如果俄罗斯最终真的选择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那么对于已经实质性联手的中俄而言,可以说,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以中东局势为例,在近日叙外交部发出“将外国军队驱逐出叙领土并非遥不可及”的声明后,东方时事解读注意到,这份声明中并未提及土耳其,要知道,土耳其在叙利亚是存在非法驻军的。

  这一声明意味着,国际社会瞄着“库尔德人问题”于中东促成“反弹琵琶”局面的可能性有所增加。而一旦“反弹琵琶”局面最终促成,则距离“中东大乱”(相对于西方全球战略安全层面)恐怕就不远了。而自2014年欧美就利比亚利益与叙利亚利益正式交换后、被正式贴上、至今“保鲜期”仍然有效的“撕裂点”标签、且至今仍蹲在利比亚这个“坑”中的欧美,恐怕就会有一方要踩着另一方的“头顶”就此“出坑”,届时,不排除“地中海计划”也将真正意义上死灰复燃。

  当“三边撕裂”重新取代“南北矛盾”成为国际局势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后,那么,此前因“欧美合流”而被打断的“第四轮排列组合”将会从新启动,甚至,即便从今天来观察几率仍然不高的“中东全面破局”也可能就此促成,届时,对于不知死活的日本(极右政权)遭遇“金融爆轰、金融断尾”或也将成为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8:50 , Processed in 0.0937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