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83|回复: 0

孙立平:祝元宵节快乐并附最近的几篇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5 2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期间,偏居一隅。且因未阳,一直处在防疫状态,既不会客,也不出去吃饭,无聊之中,文章就多写了几篇。过了初五,过年就算告一段落,怀着回顾的心态,将这期间自认为还值得一读的几篇文章整理一下。于自己,算是敝帚自珍,于各位网友,查找阅读也方便一些。错过者,可以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孙立平:关于当前形势的十点看法

  千头万绪,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个是预期,一个是弹性。2016年,我曾提出,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要形成一种积极的、稳定的预期。给人们以安全感。再一个就是弹性,经济与社会的弹性。弹性是活力之源。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弹性和灵活性。随着有关法律的健全和完善,随着监管技术手段的进步,监管的严格性会不断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如果过度使用这种能力和技术,则会窒息社会的活力。

  孙立平:紧生活:我们紧张与疲惫的根源

  屁滚尿流四个字,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紧生活。最典型的情景是:大厂那些带着一脸疲倦在快深更半夜才踏入家门的996们,在路口红灯转绿时第一个冲出去甚至连红灯有时都闯过去的外卖小哥们,早晨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背着书包的学生们。从他们脸上人们看到了什么?就是紧张与疲惫。其实,紧张与疲惫的又何止他们?那些体制内的人们,甚至被人们称之为成功者的老板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孙立平:警惕陷阱:再谈慢车道上的紧运行

  那我说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在明(文章是去年写的,现在是今年)年这样的经济恢复期,不必强行追求一种高指标。而是应当恢复元气,补上短板。就好像这波疫情一样,很多朋友中招转阴之后都说,这波疫情可真的不是什么一场感冒,身体一段时间都恢复不过来。有朋友在转阴后,每天又开始一两万步的锻炼走路,我总是劝他们,别着急,先让身体恢复一段时间。经济也是如此。三年的疫情,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人们的生活,都是一次重创。因此,经济恢复期首先是一个休整期,应当把受创的元气恢复过来,把被削短的短板补上。

  孙立平:该如何看待野蛮生长?

  野蛮生长,这是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底色,也是中国这些年很多事情的谜底。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支撑了中国这片天的,就是这个东西。但一个社会不可能永远处在草莽时代。问题是,我们如何从一个草莽的时代进入一个常规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在规范野蛮的同时,保持我们这个社会的活力?

  意识到这两点可能是很重要的。第一,我们终归要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但这个告别可能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们如何在规范的同时又能保护社会的活力?第二,在当今的时代,能够规范野蛮的是什么?方式可能不止一种,但唯一真正的出路,只能是文明,是法治。否则,规范野蛮的可能比被规范的还要野蛮,破除垄断的可能比需要破除的还要垄断。历史不断这样提醒我们。

  孙立平:风急浪险,关键取决于你的见识:在一个场合谈见识

  聪明主要是在智力的含义上,在这方面人与人确实是有差别的。智慧则更多是后天修炼的结果,比聪明要更胜一筹。所以有人说,聪明的人不吃亏,有智慧的人则不在乎小的得失。而见识,我将其看作是对自己所处的更大情境的判断和选择,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远见卓识吧。

  实际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不乏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但见识可以决定你在整体上把聪明和智慧用在什么地方。就个人来说,我们能看到一个人很聪明,但把这种聪明用在了歪门邪道上。这就是见识的问题。有人说过一句话:决定一个文明能走多远的,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这句话很值得深思。

  孙立平:春天的期许:正常、正常、还是正常

  春天到了,我们最卑微的期许,就是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上街散步不用戴口罩,进入工作场所、商场、饭馆不用扫码;坐飞机、坐火车不用核酸;从外地回家不用向社区报备;安排自己的行程不用担心不可预测的变化而被流滞在外地,有家能随便回;到了冬天不用和死神抢夺老人,春节能过一个踏实的年。元旦的时候,很多人在朋友圈表达的期望,就是活着。现在期望得稍微奢侈一点:不但活着,还能正常地活着。

  再奢侈一点,不但能正常地活着,我们还需要正常的情感、正常的思维。这一波的疫情爆发过后,眼前的世界有点寂静。平时那种义愤填膺的争吵已经少了许多。很多人不再逞口舌之快。一位朋友说,原来在家里也会因为一些观点不和,吵得面红耳赤,但现在互相关照,其乐融融。一夜之间,人们好像多了许多共识,多了许多理解,多了许多人伦。但愿这会成为常态。

  孙立平:2023:返璞归真与最大公约数

  人在绝境中是共通的,在苦难中,人的共性会开始体现出来。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你这种观点也好,你那种观点也好,病毒是不认这个的。面对病毒,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在这样的时候,很多平时理直气壮的东西都显得荒诞可笑:在人与人之间制造怨恨和对立有什么意思?用自己掌握的那点强力使别人屈服你有什么好玩的?在能活着的时候大家好好过日子不是挺好的吗?

  平日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泡沫,有很多浮华。我们经常为这些泡沫而兴奋,为这些浮华而忘情。但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开始明白,没有多少钱的鸡蛋和牛奶,价格不算便宜但也说不上昂贵的肉,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支撑我们生命的是这些,而不是那些泡沫和浮华。

  孙立平:生育:终究是个哲学问题

  人们为什么不生?种种或深或浅的分析;怎么才能让人们生?种种基本不可行或完全没意义的建议。经济社会因素,有的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基本都是言不及义。是因为钱少?王思聪到现在未婚未育;是因为房价高?那鹤岗人多生了吗?生活不轻松?北欧的生育率为什么也很低。

  生育这个题,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难到李光耀这位睿智老人在临终前也绝望地说:新加坡人口问题,我解决不了。为什么难到这个程度?我想了半天,最后的答案是,这是个哲学问题,因为这涉及的是意义与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09:29 , Processed in 0.1094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