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3月2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1 08: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昨天,我们欣赏了李商隐的《贾生》。今天,我们来欣赏王安石的同题诗。

  第一句“一时谋议略施行”,意思是说,当时贾谊提出的谋划建议,文帝差不多都施行了。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

  这是班固在《汉书·贾谊传》的末尾所作的评论。赞辞道:刘向称:“贾谊言说三代和秦朝的治乱之道,论述非常精美,通达国事根本,即便是古代伊尹和管仲也不能比他好多少。如果朝廷能够适时采用,功绩教化必将繁盛。结果为庸臣所陷害,实在令人哀悼痛惜。”追溯历史,文帝推行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以移风易俗,贾谊所陈述的谋划建议,差不多也都施行了。至于说贾谊想要改革制度,认为汉朝当属土德,颜色尚黄,数字用五,以及想要推行属国制度,通过五饵三表的手段来对付单于,这些办法本来就是浅薄的。贾谊英年早逝,虽然没有当上公卿,却也不能算作“不遇”。

  昨天,我们欣赏李商隐的《贾生》,他批评汉文帝说:“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是,王安石化用《汉书·贾谊传》中的“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这句话,他说:“一时谋议略施行。”指出汉文帝并非不问苍生,只问鬼神,贾谊所陈述的许多治理苍生的谋划建议,汉文帝是依照施行了的。

  第二句“谁道君王薄贾生”。意思是说,谁说汉文帝对贾谊太轻视、太亏待了?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汉书·贾谊传》

  可以看到,贾谊十八岁时就以擅长诵读诗书、撰写文章而闻名于中,受到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的延揽和赏识。吴公因为政绩天下第一而被任命为廷尉,就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汉文帝召见贾谊后,任命他为博士,是博士中最年轻的。不到一年,文帝将其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之后,文帝又打算任命贾谊为公卿,是因为贾谊急于改制而招致朝中军功重臣的诋毁,这才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当了三年长沙王太傅后,文帝召其入京,发生了李商隐所谓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之后,文帝改任贾谊为梁怀王太傅。从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这看似只是平级调动,实际却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此时的长沙王是与刘氏没有血缘关系的首任长沙王吴芮的玄孙,而梁怀王却是文帝最疼爱的小儿子。《汉书·贾谊传》上说:“(文帝)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可惜的是,梁王在骑马时不慎摔死,贾谊自责没能善尽职责,照看好梁王,于是哭泣感伤,一年多后也死了,时年三十三岁。

  三四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何啻,就是何止。这两句诗是承续班固“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而发表感慨的。意思是说,贾谊虽然没有做到公卿之位,但他的谋划建议终究还是被文帝采纳了不少。自古以来,那些爵位很高而言论被君王废弃的人中,又何止一万个公卿呢?

  当我们回顾贾谊的一生时就能发现,王安石所谓“谁道君王薄贾生”,真的是一点没错。汉文帝对于贾谊真的是足够好了,在他年纪轻轻时就对他赏识重用和破格提拔。即便是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虽说在地方诸侯任职虽不如在中央朝廷任职显贵,但曹参身为汉将之首,却担任齐相达十二年之久,于萧何病逝后升迁至中央拜相;张苍身为汉朝计相,却担任淮南相达十四年之久,于诸吕之乱后升迁至中央,先是担任御史大夫,后又升为丞相。而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时,年仅二十四岁,官位只不过是秩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而已。无论是功劳、资历,还是声威、名望,贾谊与曹参、张苍二人如何能比?曹参、张苍二人尚且能够服从朝廷安排,长期远离中央而辅佐诸侯王,贾谊又有多少委屈是不能接受的呢?又焉知文帝不是有意让他暂且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待其在地方上磨砺沉潜之后,将来再将更为艰巨的重责大任交给他呢?可惜的是,贾谊心胸狭窄,缺乏韧性,终究还是辜负了文帝的赏识和器重。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20:26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