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33|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4月18日【第2023-630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6 14: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2023年第630期

  【话题】只要国际社会没有在本次苏丹内乱的后续问题上出错,那么最终出错的一定会是西方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美国务卿布林肯证实,美国外交使团的车队当地时间17日在苏丹遭到枪袭,但车内人员安然无恙。

  【讨论纪要】

  ●苏丹问题不仅与中西斗争史密切相关,更与“欧美合流”密切相关

  2008年爆发达尔富尔危机,2008年科索沃独立,2008年年北京举行奥运会,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在我们看来,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在美国借科索沃危机向欧洲递出“投名状”(利诱欧盟)后,欧盟开始战略配合美国,“排列组合”也是从此时开始,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尝试破解中、欧、俄战略协调。恰好在这期间,2011年,南苏丹从苏丹分裂成为独立国家。而在其后的2012年,出现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刺件与美国开启QE3事,并以此为标志,欧美开始“初步合流”至今。显然,苏丹问题不仅与中西斗争史密切相关,更与“欧美合流”密切相关。

  ●西方看准了中国在远程战略投送能力上的不足,策动苏丹内乱

  西方看准了中国在远程战略投送能力上的不足,策动苏丹内乱,妄图引诱国际社会冒进,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伺机翻盘。不过从美外交使团车队17日在苏丹遭到袭击的情况来看,国际社会没有“跳坑”,反而是西方等不及了。在我们看来,所谓“等不及了”的意思就在于,设计引诱国际社会“跳坑”不成,但又碍于自身控局能力有限,惧怕阿盟、非盟趁机扩大在当地地区的影响力,不得不自己“跳坑”。美国人很清楚,一旦阿盟、非盟做大势力,外有国际社会策应、支援,西方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就会大势已去。而在我们看来,只要国际社会没有在本次苏丹内乱的后续问题上出错,那么最终出错的一定会是西方。

  ●以美国今天的实力,妄图以破坏的方式继续强行维持对中东的控制,最终恐怕只会沦为“世界公敌”

  西方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国际社会主导的中东和解进程已经势不可挡,即便是美国今天说出希望看到以色列和沙特和解的话,即便是真的以色列和沙特和解,恐怕“功劳”也落不到美国的头上。中东国家,包括全世界都看得非常清楚,阻碍中东和解进程的,在中东地区不断制造事端的就是美国。一旦中东因美国的一己私利造成出现巨变、进而严重影响中东地区的稳定,甚至导致苏伊士运河航运无法正常运营,以美国今天的实力,妄图以破坏的方式继续强行维持对中东的控制,最终恐怕只会沦为,包括欧洲国家(尤其是“老欧洲”们)、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公敌”。

  ●G7敢在三独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就不要怪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施加报复,让其吃不了兜着走

  G7外长会议在日本举行,但西方仍然不打算给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机会,所以G7外长们恐怕在日本谈不出什么,而美国更不要指望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为美国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而从“山东号”航母战斗群此时“有样学样”(学“辽宁号”航母)在关岛附近游荡来观察,不难看出中国对G7的蔑视之情。G7敢在三独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就不要怪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施加报复,让其吃不了兜着走,中国防长此时访问俄罗斯就是强烈警告,对此,大家不妨密切我防长访俄期间的具体行程安排,是否会去俄罗斯军工企业等。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在当前乌克兰战争仍处于僵持、甚至俄罗斯因西方内部分歧严重慢慢占据上风之际,恐怕首先心如死灰的就是“老欧洲”,而这必然会促使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分裂。

  ●孤立美帝的过程,就是打倒美帝、打倒西方金融霸权的过程

  “群众路线”+“远交近攻”,美国在明处,中国在暗处,且中国一点面子也不给美国。中国对台海封控是低成本的,是长期的,对此美国毫无办法。俄罗斯外长“登门”邀请卢拉访俄,组织平台调节乌克兰问题,这其中没有美国的位置,在中东也可以如此,当然以组织的名义,比如阿盟、非盟、金砖组织、上合组织都可以,同样也没有美国的位置。美国在乌克兰不可能输,在我们的观察中,美国似乎已经丧失了全球层面的总体战略,但从美国策动本次苏丹内乱观察,美国决策层或已丧失就整体战略理智考量的能力。再次强调,我们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孤立美帝的过程,就是打倒美帝、打倒西方金融霸权的过程。

  【话题】东方点评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A股是否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好于预期值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4月18日,受今日上午经济数据强劲的刺激,大消费板块逆势大涨,家电股继续活跃,通信板块大涨。上证指数上冲3400点,盘中最高涨至3396点。4月17日,上证指数大涨1.42%,上涨47点,收盘3385点。

  4月18日,“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对近期市场上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缩”如此回应。

  【讨论纪要】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这波行情,此前东方时事解读是有过预估的,但我们仍然不鼓励大家“抄底”。在我们看来,对于股市“慢牛”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在金融反腐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在西方金融霸权从根本上被打倒之前,目前其仍未正式启动。换言之,虽然目前股市行情有赚钱的机会,但风险依旧很大,或者说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需要额外说明的是,鉴于此前“金融疫情”发展进程已被打断,以及金融反腐败的持续进行与深化,未来A股行情上行3500-3600点是有可能的,且我们不将其看作是“金融疫情”的再度爆发。

  在我们看来,目前最大的风险来源仍在于西方邪恶势力随时可能“狗急跳墙、孤注一掷”。比如:乌克兰战争失控、苏伊士运河航运受阻、欧美爆发全面金融危机等,都将对世界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冲击、且波及范围将非常广泛。如果一切正常,也就是没有发生上述重大国际事件,在第三、第四季度,中国的经济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其中第四季度有可能会成为全年最高GDP增速最高的一个季度,届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年GDP增长有望达到双位数。

  此外,国家统计局已经用数据(3月CPI为1.3%)驳斥了所谓“通缩论”。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随着中国经济、比如,外贸的不断恢复与发展,更何况在刺激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都将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发生通缩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话题】东方点评摩根大通上调中国2023年GDP数据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摩根大通上调中国2023年GDP增幅预估至6.4%。

  【讨论纪要】类似摩根大通这种玩金融游戏的资深玩家,是一定要有故事可讲的,在他们眼中,金融玩的就是预期。向好的中国经济数据对美国金融维稳有莫大的好处。当然,唱好中国经济不意味他们对中国有多么热爱,而是因为有利可图。且类似手段,在特朗普当政美国期间就已经不止一次上演,在效果上与向中国打电话、政客要求访华类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鹰犬”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身影。

  【话题】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巨头利息收入为何飙升?

  【据媒体报道】4月17日,美国银行发布报告称,在目前已公布业绩的30家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有90%的公司财报显示每股收益超过预期,同时73%的公司营收超过预期,这是至少自2012年以来最好的财报季首周表现。摩根大通公布一季度财报显示,净营收达到创纪录的3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净利息收入飙升49%,达到创纪录的207.1亿美元,推动利润同比增长52%。

  此外,另一家大行花旗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长了23%。

  【讨论纪要】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加速资金从美中小银行流出、涌入大型银行

  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前,美国的中小银行就已经普遍存在“存款外流”的现象,而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后,“存款外流”的现象变得更加剧烈,以“大搬家”的形式加速涌入美国大银行。在我们看来,之所以大量用户加速从美国中小银行流出,原因就在于硅谷银行倒闭后,用户对美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高风险感到担忧甚至是焦虑,即便这些中小银行采取诸如揽息(提高储蓄利率)这样的手段,恐怕也难以个人储户、中小实体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摩根大通一季度“净利息收入飙升49%”背后的秘密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公布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净利息收入飙升49%。那么,问题来了,类似摩根大通这样的大型银行都是投行,一般情况下并不在意利息收入,或者说其主要应收并不来自利息收入。之所以出现“净利息收入飙升49%”的情况,以摩根大通为例,原因就在于有大把的资金以提高利息为条件“拆借”那些中小银行,进而去“吃利差”。也就是说,那些为了避险的个人用户、中小实体企业从中小银行取走的、转存到大银行中的钱,以大银行“拆借”的方式又回到了中小银行,只不过,“拆借”的条件是提供高于个人用户、中小实体企业存入大银行的利息。

  ●竭泽而渔——经济情况急剧恶化的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摩根大通这样的大型银行是美国金融游戏的真正的玩家,甚至是老板,金融游戏的规则是他们制订的,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所以他们并不十分惧怕那些中小银行无法还钱,大不了修改游戏规则即可。而且越有风险、越有波动,他们就赚的越多。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美国经济情况急剧恶化,贷款规模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人不敢投资实业,或者说美国越来越不适合实体生产投资,人们只是机械的将存款存入大型银行吃利息,于是,这些大型银行为了对冲利息支出,就把其转嫁给中小银行,顺带赚了一笔(人情和利差),这也就有了上述一幕的上演。

  【话题】东方点评美国M2创大萧条以来最快降速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美国M2连续三个月收缩。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M2货币供应量(未经季节性调整)为2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2%,1月同比下降1.7%。更糟糕的是,早期指标表明,连续第四个月收缩已经在路上。截至3月6日当周,M2货币供应量同比下降3.13%。

  【讨论纪要】

  ●从来都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美国M2数据

  美国的M3数据早就已经不再公布了。由于美国的“影子银行”十分发达,所以很多数据无法统计,导致美国的M2数据已和美国经济脱节,当然,在美联储眼中,这种现象被称为“M2数据对美国经济影响极为有限”,这恐怕是美联储炒作大家不用过度担心美国M2连续三个月收缩的原因所在。

  ●全世界对“美元霸权岌岌可危”这一话题开始“用脚投票”

  对于“美国M2连续三个月收缩”这一现象,我们有不同于美联储的看法,问题就在于,在美联储暗中持续银钱的情况下,为什么M2数据反而在不断收缩。当然,美联储暗中印钱并非全部进入存款体系(涵盖世界范围),这我们暂不讨论。解释这种现象恐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元霸权的岌岌可危。这首先体现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硅谷银行倒闭背景下,瑞信暴雷背景下的美元霸权、甚至西方金融霸权在信用,尤其在法律层面的全面崩塌。随着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风起云涌,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南方经济体,如“金砖国家”,都不愿持有过多美元。这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增量”问题上,于国际贸易中尽量减少、避免美元结算,改为本币结算或使用“好用的货币”进行结算,比如,人民币;另一方面,在“存量”问题上,尽可能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将其转化为其它外币储备或资产。在我们看来,这或是美联储在持续暗中印钱的情况下,M2不增反降的主要原因。换言之,全世界对“美元霸权岌岌可危”这一话题开始“用脚投票”。

  ●来自美国内部的对美元霸权的“自我否定”

  对此,鲍威尔恐怕心知肚明。而正因为心知肚明,就更不能提M2与美国经济关联性的话茬儿。但这并不能阻止美国国内对美元霸权持“自我否定”思潮的蔓延,这是非常可怕的——有大量的美国人(尤其是富人)减少美元持有,尽可能将其转化为其它外币或相关资产,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一天手中的美元成了废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3:32 , Processed in 0.3127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