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4|回复: 0

云石:轻德重法——中国对欧经略重心开始转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9 19: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马克龙访华,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揽获大笔订单,而且还享受到了超高规格的待遇,让老马挣足了面子。这无论是对深陷俄乌战争泥潭的法国,还是对当时正被国内骚乱搞的焦头烂额的马克龙本人来说,也是足足的一份政治大礼。

  法国在华享受高光的同时,过去一直在欧洲对华关系中占据C位的德国,现在却明显褪色不少——马克龙之后访华的德国绿党外长几乎没有声响,德籍的美国驻欧总督冯特莱恩更是被冷遇,而去年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虽然也来华拿了一些订单,但关注度明显不高,而且朔尔茨本人也是来去匆匆。

  而这还只是表象,最关键的是,中德关系,乃至德国在欧洲对华关系中的地位,似乎也发生动摇。一方面,德国对华态度明显较之前变鹰;另一方面,中国在对欧关系方面,似乎也开始将重心从德国,转移到法国上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理解:

  政治上,全球政治环境,尤其是中美、东西方两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德国自身独立性和欧洲领导力的双重丢失不可避免。

  过去几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扮演者欧洲领袖的角色。而德国之所以能当欧洲老大,主要是因为其强悍的经济实力。通过经济纽带,德国将欧洲整合到自己为龙头的经济体系中,构建统一的欧洲市场,并凭此打造出领袖力。

  这套逻辑,本身是行得通的。但前提是,必须要国际大环境允许。因为欧洲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实体,德国尤其不是——政治上和经济上,它们都被美国高度钳制——这其中又数二战战败国的德国被控制的最深。

  这意味着,只有在欧洲利益与美国合拍的情况下,德国的领袖力才能够被发挥。一旦欧洲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那美国势必会介入欧洲决策,甚至要求欧洲牺牲自身利益而迎合自己。而德国作为欧洲领袖,本来它理所应当的要捍卫自身乃至欧洲利益;但作为被美国控制最深的欧洲主要国家,德国偏偏又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自然会导致德国自身独立性和欧洲领袖力的双重丧失。而这在俄乌战争以及美国金融收割启动后,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

  而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伸到欧洲对华关系上。中国对欧洲的最大战略诉求,就是希望欧洲在中美间保持相对中立——这也是中欧关系能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既然如此,欧洲领袖相对于美国的独立性,也就对中欧关系的前景至关重要。

  这个以前德国是可以胜任的。毕当中美博弈激烈程度不高时,美国虽然对欧洲有反华方面的要求,但程度还不高,逼的也不那么紧,德国还可以扛一扛——美国虽然不满意,但因为反华诉求没那么强烈,也不愿意为此把欧洲和德国逼的太紧。

  但现在,反华对美国来说已经是头等大事——而且随着中美博弈的日趋激烈和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种紧迫性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美国拉拢欧洲反华的急迫性和必要性都大大增强。在美国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德国政治上的根本缺陷就暴露无遗——它既不足以领导欧洲抵御美国的乌克兰绑架和金融收割,也不足以领导欧洲从自身利益出发,抵制美国在对华政策对欧洲的绑架。

  这当然是不符合欧洲利益的——同样也不符合中国利益。所以,鉴于这个国际大环境和趋势,无论是从欧洲自身利益角度,还是从中欧关系角度,德国在现在以及未来,都不再适合担任欧洲领袖——至少不能像过去那样,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核心。

  这时候,法国的地位就凸显出来。法国本身就是欧盟二元核心之一。只不过法国的经济实力较德国为差,所以在过去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个年代,始终被德国压了一头。但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现在及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都将进入动荡和对抗周期,这种大环境下,政治的重要性就大幅提升。

  而法国则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大国:它是安理会五常——这是欧盟的独一份;同时它还是老牌资本主义大国,曾经与英国分庭抗礼的殖民大国,现在在全球依然有不少殖民地,在西北非的影响力更是首屈一指;同时,法国在政治乃至军事层面,一向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世界主要国家中,除了中美俄这三个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主权独立国家,可能就数法国独立性相对最强。而且,法国本身也是经济大国——虽然不如德国,但搁在全球,也是仅次于美中日德的前五存在。

  以前时局平稳,所以大家都注重经济影响力,所以法国被德国压了一头;但现在以及未来,时局动荡,政治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而这方面法国的能量,是德国拍马难及的。当政治独立、军事独立对欧洲的重要性凸显后,法国反超德国,成为欧洲领袖的潜力就出来了。

  而这也同时符合了中国利益。欧洲的发展需要摆脱美国,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也需要欧洲相对中立。所以在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方面,中欧利益是高度一致的,而且这种诉求都随着时局变化而越来越急迫。而法国从综合条件来看,又是欧盟范围内最适合担当带领大家摆脱美国控制的国家。所以中国也十分乐得助法国一臂之力,帮它成为欧洲的新领袖,从而带领欧洲,尽可能的摆脱美国的钳制。

  这是从政治角度来说的。而从经济角度来说。法国相对于德国,也有更好的对华经济合作基础。

  在过去,德国是中欧经济关系的欧方最大受益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德国本身就是欧洲工业的中心,尤其是汽车、化工等重工业,德国的技术优势明显。而中国,虽然本身也是大型工业国,也有大量重工业,但普遍大而不强,所以并不足以对德国工业构成威胁,反而中国的庞大体量,为汽车为代表的德国重工业提供了广袤的市场。也正是看着这些钱,政治上一向偏右,又深受美国控制的德国,才始终坚持维护对华关系,甚至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

  但这种经济基础,现在正在逐步瓦解。随着中国开启产业升级,中国重工业体系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与德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中国的产业集群和市场规模优势,又是德国乃至欧洲不具备的。甚至,在一些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中国还实现了换赛道超车。而德国这边,不仅本身面临中国的技术追赶,又因为被美国拖进俄乌战争,以及金融收割等等,导致能源成本大幅上升,本土市场规模萎缩。

  这就导致中德在经济上,正逐渐从互补,越来越多的变为竞争,甚至变成中国对德国的反向压制。

  这也是中国这一轮产业升级,对先发工业国的普遍影响——不光是德国,日韩同样如此,甚至比德国面临的威胁更为严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日韩现在纷纷跟中国翻脸——这不仅是因为美国的政治裹挟,深层次来说,跟自身经济基础被中国强势挑战有着直接关系。德国底蕴比日韩厚一些,眼下受到的中国产业竞争威胁没日韩那么迫切,但这个趋势已经确立,而且还在不断加速,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抛开美国这个因素,中德关系阶段性趋冷,恐怕也在所难免。

  而法国就不一样了。虽然法国也是工业大国,但成色比德国还是差了很多。而且法国的工业体系,跟中国的冲突没那么大,反而互补性比较强——比如汽车,法国虽然也是汽车工业国,但法系车在全球都不是主流,在中国更是早就萎了;相反,法国在新能源车方面远比德国积极——毕竟欧洲的庞大本土市场,这一块外人是很难占据主流的,而它们现在都被德系车牢牢占据,所以法系很希望通过新能源把德系挤下去,而新能源车方面中国技术和产业链都世界领先,所以双方可以合作。还有空客大飞机,虽然中国也搞了本土的大飞机战略,但中短期内还成不了大气候,反而可以通过跟中国的合作,既抢占中国本土的航空市场,又一起挤压波音的全球市场份额,打击这个最大对手;另外还有核电——法国的核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非常先进,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正可供法国大显身手。

  而除了工业本身,法国跟德国还有一个巨大不同,就是法国有强大的文化溢价——时尚、奢侈品、人文旅游之类,法国的吸引力都是德国比不了的。这些玩意虽然不是什么立国根本,只能赚些浮财,但确实是一本万利。而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潜力无比巨大,把中国市场打开,对法国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么一看,中法再下一个历史阶段就有了合作的经济基础,法国可以从中法关系的发展中获得极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也乐于让具备足够政治独立性的法国更加强大,甚至成为欧洲新领袖,使欧洲在对华关系上,尽可能多的维持相对独立性。

  而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上,法国相对来说,也让中国更加有安全感。众所周知,现在美国硬实力衰落,所以更多的喜欢用软实力搞事,最著名的,就是拜登的价值观通鞥呢,通过意识形态绑架盟友,来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一套很恶心,但也确实管用————俄乌战争中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西方,尤其是欧洲的捆绑,就是其中典范。

  那中国怎么做?从根本上说,当然还是要尊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用利益来瓦解美国的价值观同盟。但这个只是战略,从战术角度来说,我们同样要有所动作,尽量阻滞价值观同盟的作用发挥。

  那如何阻滞?自然就是要寻找西方阵营中的突破口,分化瓦解。

  而法国,则是最好的选择。意识形态上,法国是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是巴黎公社的诞生地,人民也有着强烈的左派革命精神。时至今日,左翼思潮在法国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用强烈红色色彩的左翼政治势力,依然可以公开高唱《国际歌》,左翼领导人梅朗雄,在近几次法国大选中都能斩获两到三成的选票。而且法国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也是最强的,是西方国家中跟美国最不合拍的一个。

  这就是最好的突破口。美国将意识形态作为纠集反华联盟的纽带,而法国则是欧洲乃至西方阵营中,对红色意识形态相对最不反感的;而且在当前时局下,法国的独立性和民族意识,又跟美国控制发生严重冲突,再加上法国本身也算得上是大国,随着它在欧盟体系内的实力和话语权增强,那不光是法国本身,整个欧盟摆脱美国的动能都会大大提升,同样,在中美关系中维持相对独立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政治、经济、文化,法国都具备在下一个历史阶段,取代德国成为欧洲领袖的潜力,而且这种欧盟领袖的转移,又跟中国利益比较符合。这种大背景下,中国这一次给马克龙撑场子送大礼,也就不难理解。而这种撑场子送大礼背后,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对欧经略重心发生转移——过去的和平发展周期,我们主要是推德;而未来的动荡周期,中国或将把对欧关系的重心,逐步调整到法国头上,通过支持法国,推动中法关系,来帮助欧洲增强独立性,摆脱被美国的控制,进而实现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相对独立,实现中欧政治经济关系的稳健发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就不再重视德国,不再重视中德关系。只不过,从形势发展来看,未来,中国可能会逐渐把以前对德交往中所支付的欧洲领袖溢价,投入到法国身上;以法国为重点,来经营中欧关系,拆解美欧反华联盟。

  当然,这种转变,符合中国利益,符合法国利益,符合欧洲利益,但却不符合德国利益,更不符合美国利益。考虑到德国的既有优势,以及美国对欧洲的深度钳制,法国在取代德国,乃至于追求欧洲独立自主,推进中欧关系等方面,势必会遇到德国乃至美国的阻扰和破坏。

  但这个不必过度忧虑。从长期来看,全球政治动荡周期来临,东西方撕裂也成现实,美国的衰落以及中国的崛起更是成为趋势。这种时代背景下,德国的生存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美国的霸权也在不断衰退,对欧洲利益的损害引发的逆反,甚至现在就已经渐成风潮;所以法国在欧洲内部的崛起,以及打破美国的控制,虽然免不了会遭遇各种波折,但从大趋势上看,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也是不可阻挡的。而中国要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法国的上位,加上助推器,希望革命老区发扬先烈精神,尽早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带领法国乃至欧洲人民,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只要他们成功了,美国绑架欧洲围堵中国的妄想,基本上也就成为一枕黄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17:46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