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67|回复: 0

云石:张雪峰和锤他的官媒,到底谁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8 1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考研名师张雪峰因为一句“孩子非要报考新闻专业,忽悠把他打晕”的调侃式建议,惹来了一堆新闻学乃至文科教授的炮轰,最后甚至招致一堆官媒乃至主管部门批判。人民网发文声称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哪个专业是毫无用处的,选报专业不能狭隘的、简单的把专业好不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作为定义标准。而教育部更是下发通知,严肃查处收取志愿填报高价咨询费问题,直接将正准备在高考结束后摩拳擦掌大干一票的张老师吓进了医院。

  其实这事儿吧,怎么说呢。首先,新闻教授专家什么的喷张雪峰倒不必在意——毕竟老张这是砸人饭碗,他们奋起反抗也是正常的。倒是央媒乃至教育部亲自下场,尤其是人民网所谓的不能把“吃上饭”作为定义标准,这句话值得说道说道。

  很多人对人民网这段话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何不食肉糜。

  但我倒是觉得,之所以官媒和大众对报志愿有这么大的分歧,主要还是因为二者站位不一样:

  对于普通家庭的考生来说,以“吃上饭”为标准报志愿,这是绝对没错的。毕竟你家里没有矿,为了追逐那些高大上理想,现实中却活的窝窝囊囊,这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站在官方角度,那就完全不一样。:从个人角度来说,当然可以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但站在社会治理者角度,它不能提倡这种倾向。因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首先,没有这么多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可以提供。毕竟好专业你可以无限设,但社会能提供的岗位就这么多,大家都往这有限专业挤,从整体上看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出口就那么窄。而且挤进去的人越多,就注定有越多的人读出来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反而丧失掉选择其他自己喜欢岗位的机会,造成人才浪费。

  其次,世俗意义上的那些不好专业,虽然本身钱不多或者条件艰苦,但社会发展也是需要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些专业大多确实就业前途不是太好。但不好不代表这个社会不需要,甚至很多是社会发展急需的——像生物、材料这些,都是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哪怕是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本身也是中国经济乃至华夏文明向前继续突破的基石。只不过,这些行业没到爆发期,或者基础性研究本身无法商业化,所以钱不够多而已。

  那怎么办?如果仅仅是考生个体,出于世俗的趋利避害,当然更倾向于回避。但就国家来说,它是需要有人去填这个坑的——尤其是需要有对这方面感兴趣,以及有发展潜质的人去填坑。如果这样的人全去基于世俗原则跑去选来钱快的专业,那这些坑就没人填——或者填的人素质太差培养不出来,那国家就失去了未来。

  这就是考生和国家的站位不同,导致的认知差异。考生从自己这个微观个体出发,那他当然可以自由选择。但这个微观的自由之上,其实是存在宏观整体限制的。热门专业和工作岗位的供应是有限的,冷门专业和岗位也需要有人去填——而且需要有适合这些岗位的人去填,所以国家既不可能允许热门专业不顾现实的扩招,也不能接受考生完全基于世俗标准去挤热门。而是更希望他们基于自身的资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岗位,以确保这些不怎么赚钱,但确实不可或缺甚至很重要的专业和岗位,有合适的人才进入——至少有足够基数的人主动报名以供筛选。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张雪峰会被官方批了。可能新闻学确实没太大用处,但很多世俗意义上的不好专业,对国家,对社会,对经济发展还是很有用的。张雪峰基于个人标准的实用主义报考逻辑,一旦被大众所普遍接受,这会严重影响到招考,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乃至国家运行。如果张雪峰只是个普通导师,影响不大,倒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的建议,对考生个体来说确实是有价值的),但现实是他已经破圈,成为大众化的明星人物,并且广受追捧,这时候再不锤他,整个教育的价值导向就会发生歪曲。

  所以这才有了新闻学教授这些利益相关群体之外,国家队的亲自下场。大家总以为这是被利益集团报复。这么说也不是不对。但单单新闻学教授这个群体,其实没这么大能耐——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就是公知集中营,这帮文科教授鬼话烂建议说了一大堆,你看国家有搭理过他们吗?这次之所以能引出国家队,不单单在于新闻学教授跳出来闹这事儿本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张雪峰这套实用主义报考逻辑,已经随着他本人的强悍影响力,大到了必须被官方亲自下场锤的地步。

  张雪峰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它在事儿闹大后就发出不好预感,然后又识时务的躲进医院避风头。说到底,他其实也知道,他这套赚钱模式上不得台面,小范围传播可以,做大了不行。只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他已经被形势架到了这个份上,想不被官方注目也不行,无奈之下,只好躲风头再说。

  这就是这个社会的运行逻辑。这就是这个事儿背后的道理。考生个体与国家整体的利益,在某些领域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如果只是小范围的,那社会可以包容。但一旦大规模扩散,那社会治理者就容不得了——就像女拳,打拳符合某些拳师(或者靠贩卖拳法获利的人——比如咪蒙、杨笠)的个体利益,但不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当只有少数几个女人打拳时,社会基于尊重妇女的原则,也就包容了;但打拳成为风潮,被大量小仙女采用后,她们面临的就是社会的整体性反噬——在这一点上,川大张薇和考研名师张雪峰,虽然两个事件的性质不同,主观恶劣性也不同(张雪峰谈不上主观恶意,张薇则相反),但客观上对社会运行造成的整体性伤害,其背后的反噬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17:53 , Processed in 0.09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