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4|回复: 0

云石:没有大交易,但确实有利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9 1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旧金山会晤结束了。从双方事前的气氛营造,以及会晤后官媒的口径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根据会后王外长的吹风会,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甚至拜登那边还多次发推,说“我们取得了真正的进展”。

  但市场对此似乎不太买账,A股昨天还下跌了不少,反应了投资人对此的失望情绪。

  那么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其实我觉得,是因为很多人对这场会晤的期待值,一开始就拔的太高了。在会晤之前,市面上关于“大交易”的说法满天飞,这给了很多人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中美会冰释前嫌,不说完全回到五年前吧,但至少美方之前施加的各种制裁也会大幅解除。

  其实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

  首先,中美元首会晤,本来讨论的就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政治议题,市场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除非利益冲突本身就不大,事前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其他但凡还有一定分歧的,本来就不大可能通过一次元首会晤来敲定。

  其次,中美在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冲突,以及美国国内巨大的反华政治压力,也决定了拜登政府很难在对华制裁方面,作出过多的实质性妥协。关于这一点,在11月14号的《解决台湾问题,国家想的比大家更深远》一文中,我在写台湾问题时就顺带着说过:这次的所谓大交易,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就是一次中途休战而已……能解决的问题肯定不多。从现在透露出的消息,可能也就是金融方面有所妥协,连科技、关税等方面美方都未必松口……

  而最后的结果也差不多。虽然在最后所以从时候的吹风来看,除了气候——也就是新能源这一块因为双方有共同利益,所以作为保底被确认以外;其他的跟钱直接相关的方向——商业、经济、金融、科技、出口管制等等,都只是启动磋商而已。

  这也是资本市场对此感到失望,引发股市下跌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梦想照进现实,过高的期待落空后的反应。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觉得。如果抛开这些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的情绪化期许,从理性现实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场会晤,即便是在跟经济相关的现实层面,也还是取得了我们希望的成果的。

  首先,政治对抗暂时缓和,为经济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一次会晤,无论是会晤前还是会晤后,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美双方的舆论调门都是比较高的,都竭力营造出友好的氛围。

  这本身就为经济缓和奠定了基础。毕竟中美政治对抗——尤其是美国那边的反华政治压力,本来就是阻止中美经济合作的关键性原因。上半年按照巴厘岛会晤定下的进程,本来两国经济磋商就应该进行了的,结果美国那边一场莫名其妙的中国气球风波,生生将这个进程中断——这摆明了是美国内部反华势力的操作。这次会晤中美方的态度和表现,意味着之前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因素,至少在现阶段,已经被美国政府压制。这就为接下来的经济方面的磋商排除了基础性障碍。

  而双方刻意营造良好会晤氛围,本身也是向外界传递缓和的消息。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衰退,信心普遍缺失,而中美由对抗转为合作,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一剂强心剂,这个示范意义对经济的影响就不可低估。

  而最重要的是,金融合作方面,这次会晤后应该会有突破。

  表面上看,就会晤本身透露的信息来看,金融和关税、科技、贸易等等一样,表述上都还只是启动磋商——也就是最后怎么样还不好说。但结合各方信息,应该这方面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大:

  毕竟金融方面,中美基本上已经打好了基础,甚至可以说这是中方元首愿意参加会晤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这次会晤,美方是极力促成,但中方一直态度比较模糊——你也可以理解成待价而沽。直到10号,也就是这次APEC峰会召开的四五天前——相当于最后关头才最终敲定。而之所以能最后敲定,应该是美方总算做了重大妥协。

  那是什么让步呢?答案应该就是金融层面。差不多与官宣会晤同步,先一步访美——也就是跟美方谈条件的何副总理,其与耶伦达成的重要共识也传了出来: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构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变开发银行通过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这话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就是美国同意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增加某一方投票权以及后发弱小国家投票权——说的更直白点,基本上就是美方或者美系盟友让出一些投票权给中国和新兴国家。

  这算是一个金融领域的重大收获,可以说是大大增强了中方的国际金融话语权,为接下来的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而且,这玩意拖到最后关头才答应,最后才促成美国心心念念的会晤,应该中方的条件不会低。

  那中方支付的代价是什么呢?就是强化国际金融构架——也就是不对美帝主导的全球金融秩序直接拆台和另起炉灶。

  这个,从纸面上来看,应该是不拆美帝金融霸权的台,另见一套金融秩序。

  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金融领域,中国远没有美国的底蕴,现阶段也不具备替代美国的能力。所以现在把美元玩死,让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秩序崩溃,美国当然要倒大霉,致力于全球贸易的中国同样落不得好。

  不过这个不是关键——毕竟如果仅就于此,那中国等于是空手套白狼,啥都不做就白得一大笔好处。美国再怎么急着跟中国缓和,也不至于一下就平白无故送这么一份大礼,就算拜登和耶伦愿意,回去在资本那里也交代不过去。而从逻辑上来看,既然承诺强化这套既有的,以美国为尊的国际金融框架,既中国肯定也会在其他方面有所表示。

  这有可能就是接下来的合作层面——中方接过美国的接力棒,开始实质性放水救市,并有可能适度金融开放。

  我们都知道,现在美国加息已经基本终结。对中国来说,压力最大的时间段已经过去,自己的政策空间打开;而反观美方,加息并没有达成收割的意图,国内美元泛滥却找不到足够优质资产背书,同时美债却都快卖不动了。而就这么放水的话,美元必将狂贬信用大跌,美国金融体系乃至国力将遭遇史诗级滑坡。

  所以美国现在是有求于中国的。美国希望中国放水救市,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帮美国背一点通胀;同时最好买点美债,甚至开放一些金融市场,让美国能买一点中国的优质资产,给美国滥发的美元找到真正靠谱的实体资产背书。

  其实这也是美国过去一年多疯狂加息的意图。只不过那时候美国是进攻方,希望通过加息抽离资金,拉爆中国房地产,最终击溃中国金融体系,让中国先陷入经济崩溃。这样美国就可以从容收割,用美联储印出的绿纸,廉价收割中国的优质主权资产。

  只不过,过去一年多,中国还是挺了过来。虽然经济低频运行,房地产接连暴雷,但并没有爆发体系化的风险。而现在,美国金融战能打的牌都打的差不多了,再加息自己都爆了,而高息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危害也开始显现,降息却又不敢。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只能从逼中国,逐渐转向求中国。

  这就是攻守之势异也。

  而中国等的就是这个攻守之势异也。其实中国并不想推翻美国金融霸权——毕竟前面说了,中国现在没有接盘的能力,真秩序毁了中国也会有麻烦。所以,中国并不介意跟美国合作,甚至也不介意在确保可控的情况下,让美国买一点优质资产。但之前美国想的是廉价收割,中国这边想的是利益交换,这个底线差距太大,所以只好抻着,看谁先抻不住。

  而现在,美国这边先抻不住了——牌都出完了,中国还没有被打爆,再这么下去,自己金融体系就要爆了。

  所以美国愿意利益交换了——也就是用同意放大大中国在国际金融构架内的话语权,换取中国出手,强化既有的美帝金融秩序这个国际金融构架。

  结果都是一样的,但结果的内涵大不相同——按照美国的结果,我们是被动开放,被美国收割;而按照现在这个结果,我们是主动有序开放,可以跟美国交换到满意的利益。

  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收获。

  美联储加息周期终结,甚至未来有可能降息这个大趋势,也决定了我们有了政策空间。而这个收获的取得,使得我们接下来的经济政策走向基本明确——过去一年的托而不举应该告一段落,我们接下里应该会开始真正刺激经济,一直在金融体系内打转的水,也会通过各种政策刺激,一步步的注入实体。同时,中美合作背景下,我们可能会重新购入一些美债,过去一年多流向海外的水,在中美金融合作达成,以及中方救市的刺激下,也会开始重新流入国内。而房地产复苏因此应该会在未来迎来一波有限复苏,这种复苏背后的居民负债增加,会和财政刺激的落地,以及外部资金的流入一起,使得流动性重回扩张。

  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我们的经济会有所好转——虽然大环境的制约,决定了这种好转肯定不是原地起飞(毕竟还要防着美国经济崩盘或者对华政策再次转向),但起码重回扩张区间,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而这次的妥协,再次被美国内部反华势力受破坏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毕竟美国现在的情况比一年前困难了很多——那时它还有加息收割的牌,现在这张牌已经打完了,而经济衰退却即将发生;而且,这次合作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美国方面主要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国际机构方面做的让步——某种意义上是让渡一部分美帝霸权,这个受民众情绪影响比较小。至于资本,现在他们迫切需要解决自己的窟窿,所以心情非常迫切,不大可能出幺蛾子。总的来看,中美在金融领域的这次合作,至少在未来一年内,再被破坏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这应该就是这次会晤的最大利好——虽然落地还有待最终的签字,但有了何副总和耶伦的前期铺垫,以及两国元首正式会晤的良好氛围营造,这个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而这基本上也就是这次会晤,在利益层面的突破了。至于其他的,按照会晤的成果,大家启动磋商,但最终能成多少,甚至能不能成,这些都还要看形势发展——如果美国衰退的比较快,可能就多让步一点,如果衰退的慢,就少一点,甚至出现其他什么幺蛾子,没有结果,也有可能。

  不过这也足够了。毕竟中美闹到这一步,想重回蜜月是不可能的。这一次会晤,说白了也无非就是两边都累了,然后一方先让个步,大家达成个阶段性的妥协,救一救彼此的经济,处理一下各自内部的幺蛾子,等这一波完了,接下来还得根据届时的形式,双方该怎么干,还得接着怎么干。毕竟,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才是中美关系未来几十年的主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17:44 , Processed in 0.0935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