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1|回复: 0

徐吉军:刘禅阿斗,仁德睿智,帝王翘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 17: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历经多少朝,多少帝王,一直有不同的说法。

  通常的说法是从秦朝开始才有了皇帝,但是秦朝以前的周王也是自称天子,与皇帝没有本质不同,只是称呼和制度不同而已。

  中华文明万年传承,但是真正形成文字记载的朝代,公认的是从夏朝开始,尽管夏朝自身的文字尚未呈现在世人面前,但考古证据已经表明了夏朝的存在。

  如果从夏朝计算中国古代的世袭领导者,总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如果从秦始皇开始计算正统的皇帝,总共出现过408位皇帝。

  当然,这个数据一直存在前提条件,确认方法一旦不同,数字也会发生变化。

  在四百多位帝王中,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的领导水平到底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事实上,刘禅在位41年,不专权,不折腾,不冒进,就是最大的特点。

  帝王做到这个地步,在四百多同位者里面,足以位列前百了。

  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刘禅一直被认为昏庸无能,胸无大志之辈。

  但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刘禅在位41年,亡国后得以保全性命安享晚年,享年65岁,在古代堪称长寿。

  作为帝王,寿命长,在位时间长,是最重要的一个考察指标。即便是雄才伟略,如果英年早逝,那也很难算得上成功,只能说令人遗憾。

  刘禅16岁继位为帝,在位41年,57岁时魏国兵临城下,刘禅主动献城投降,这是慈悲之举。

  因为,从魏蜀两国的实力对比来看,蜀国处于绝对劣势,援军成功救援的机会十分渺茫。即便是死战到底,最终也只能使百姓无谓死伤。蜀地要想避免战败,唯一的机会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绝不能让敌人突破蜀道天险。

  古往今来,一旦中原王朝的大军进入天府平原,没有哪个割据势力能够依托成都反败为胜。

  虽然三国鼎立,蜀汉与魏国并称帝位,但必须承认蜀汉的实力比起魏国和吴国都存在明显差距。

  刘备入蜀后,曹操进军汉中,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相持数月最终获胜。此时的刘备势力作用益州全境和荆州大部,军势鼎盛已经对曹操和孙权都构成威胁。

  为了缓解汉中压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争,他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但此时孙吴已经有联合曹操灭掉关羽瓜分荆州的意图。益州疲弊,未能派遣援军,导致关羽孤军作战,腹背受敌,最终痛失荆州。

  至此,蜀汉仅存益州一地,诸葛亮南征之后蜀汉增加了川黔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孙权设立交州之后,全国大致分为十三个州加司隶部。

  曹魏控制的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司隶、徐州、六个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实际上这六个州就是天下精华之所在。

  除此之外,曹魏还控制着半个荆州,以及凉州、幽州,扬州的一部分。

  大部分归东吴,荆州一半归吴,一半归魏。

  孙吴控制着荆州、扬州、交州三州。

  蜀汉只有益州。

  从所辖领土来看,曹魏确实占据了天下七八,孙吴和蜀汉联手控制着天下二三分而已。

  三足鼎立时期,魏蜀吴户数、人口、兵员对比分别是:

  户数:魏国103万户>吴国52.3万户>蜀国28万户。

  户口比例:4:2:1

  人口:魏国443万>吴国230万>蜀国94万。

  人口比例:5:2:1

  兵员:魏国44万>吴国23万>蜀国10.2万。

  兵员比例:4:2:1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曹魏的势力都四倍于蜀汉,两倍于东吴。

  天时地利人和,蜀汉只有地利优势。

  这样的实力对比,即便蜀汉有诸葛亮这样的千古贤相,也很难逆天成事。

  诸葛亮为了保住蜀汉国祚,连年北伐,战略思想就是以攻为守,六出祁山掌握战略主动权,调动曹魏军力的同时,为孙吴盟军创造战机。如果诸葛亮停止进攻,曹魏休养生息十年,差不多就有实力主动向汉中发动攻势。

  这是诸葛亮战略的高明之处。不过,蜀汉国力疲敝,国力不可能坚持太久,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诸葛亮超人一等的谋略。

  从这一点来讲,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既能治国理政又能率军征伐,丝毫没有夸张。

  很多人因为对诸葛亮的推崇,认为蜀汉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这样的名臣辅佐,而不能成就大业,主要原因是后主刘禅糊涂昏庸。

  这种思维,就是典型的名将名臣英雄史观,完全脱离客观条件,认为才智权谋是国家决胜的第一要素。

  电视剧看多了,电脑游戏玩多了,就会沉迷于名将一骑讨的单挑决胜,完全意识不到军队的总体实力才是决胜的基础。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此后的诸葛亮开衙建府,蜀汉行政权几乎全部掌控于相府。刘禅亲口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说明刘禅心甘情愿当一个名义元首。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在位41年,诸葛亮担任丞相的时间只有11年,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继续在位30年之久。

  如果说诸葛亮在世时,蜀汉是完全依靠诸葛亮的超人谋略而存在,那么诸葛亮去世后,还有何人称得上智慧超卓的盖世英才?

  事实上,这种英杰根本不存在的。

  诸葛亮病重,推荐蒋琬继承其职。刘禅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一步一步把蒋琬从丞相府留府长史,抚军将军晋升到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安阳亭侯,正式主掌蜀汉朝堂。

  蒋琬接掌相位后,提拔了王平、刘敏、杜祺等优秀将领。

  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二十万大军进攻汉中。蒋琬主政击败魏军,赢得了蜀汉军事上最大的胜利。

  这个时期的蜀汉,没有什么千古名将,更没有诸葛亮了。

  一个帝王到底有没有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用人。

  刘禅在位41年,先后任用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都是贤德之臣,这恰好说明刘禅善于用人,心胸宽广不与臣下争权,这个品质实际上极其珍贵而且罕见。

  刘禅作为上位者,几乎从不对相府事务指手画脚,也不瞎折腾扰民,深得汉初黄老之术道家治国的精髓。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投降的君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即便没有杀身之祸,被羞辱也是在所难免。

  同样境遇的南陈后主李煜,生存智慧明显不如蜀汉后主刘禅。李煜投降北宋后一年,宋太宗登基,常召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入宫侍奉,还命令宫中画家画下了《熙陵幸小周后图》。后来,李煜在生日时写下了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随后,宋太宗赐毒酒给李煜,这位词人42岁而亡。

  各位不要因为写了一手好词就以为李煜是明君。李煜父子在位时荒淫无度,滥杀无辜,比起蜀汉刘备父子的德行操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相比李煜的境遇,刘禅真的是厚德厚福之人。

  公元264年刘禅被送至魏都洛阳,被魏国册封为安乐公。4月28日晚,晋王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歌舞升平,伴有蜀国的乐舞和哀婉的亡国之音。

  蜀汉降臣为之伤感。惟独刘禅喜笑自若,无动于衷,尽情欣赏。

  不久之后,司马昭在酒宴中试探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段话,是刘禅的大智慧。

  席间,郤正跟着刘禅如厕,指点刘禅,后面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就流泪回答“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时时都在惦念。”

  刘禅后又入席,司马昭再对刘禅说道:“南北相异,卿必不适洛阳之水土,若有思蜀还乡之心,当以诚告之!”

  刘禅便依照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因为不会流泪,只好顺势闭上了眼睛表示哀伤之意。

  司马昭笑着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

  刘禅听了大惊,睁开眼望著司马昭说:“确实就是您说的这样!”

  听到这番话,司马昭听了大笑不止,连周围的陪侍都笑了。

  后人都以这一段历史来评价刘禅没心没肺,岂不知这才是人生智慧。

  假如刘禅说思念蜀地,难道司马氏会放虎归山吗?

  根本不可能,只会斩除后患!

  以刘禅的演技,称之为影帝也不为过。

  这场戏的导演应该是郤正!

  那么,郤正如此指点刘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作为熟读经史的大臣,郤正深知帝王心术,司马氏如虎狼,蜀汉降臣如羔羊。如果演不好降臣的戏,后主必死无疑。

  实际上,郤正作为两个随侍刘禅来洛阳的旧臣,深得刘禅信任。

  刘禅在郤正的巧妙指导下,顺利度过了杀身之祸。

  刘禅一度叹息说道:“孤恨知郤正贤者何其晚矣!”

  不久,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

  郤正的苦心没有白费,被赐爵关内侯。

  君臣得以善终,或许有玄德的遗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22:34 , Processed in 0.093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