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7|回复: 0

环球科学:OpenAI宣布将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国内多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6 2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月球探索 ·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完成任务和国旗合影(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后续开展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圆满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将择机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其携带的极紫外相机、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和地月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试验系统,将收集来自月球和深空的科学数据。(国家航天局)

  · 人工智能 ·

  OpenAI将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

  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25日,部分开发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收到了来自OpenAI官方的邮件,信中表示:“根据数据显示,你的组织有来自OpenAl目前不支持的地区的API流量。”并告知OpenAI计划从7月9日开始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其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区域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流量。要继续使用OpenAI的服务,需要在受支持的区域中访问该服务。

  针对此次事件,目前不少国内的大模型公司开始行动。据第一财经报道,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谱AI)发布消息称,从25日起推出OpenAI API用户特别搬家计划,帮助用户切换至国产大模型。随后百度智能云官方发文表示会为新注册企业用户提供0元调用、0元训练、0元迁移等服务。阿里云同样发文称“丝滑迁移通义API”,阿里云还表示将为OpenAI API用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并为中国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s和专属迁移服务等。(澎湃新闻,第一财经)

  · 医学 ·

  司美格鲁肽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

  据公众号“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报道,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据介绍,这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其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疗法能够实现平均17%(16.8kg)的体重降幅,并为患者带来超越减重的多重健康获益,包括降低内脏脂肪、改善血脂、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等。

  此次获批的适用人群为超重和肥胖症患者:初始BMI大于等于30kg/m?;或在27kg/m?至30kg/m?之间,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此前,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已经获批用于糖尿病,商品名为诺和泰。(公众号“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

  · 材料学 ·

  让机器人拥有特殊的皮肤

  该人造皮肤结构及实物效果(图片来源:2024 Takeuchi et al. CC-BY-ND)

  此前,将人造皮肤组织附着到固体表面通常需要迷你锚或钩之类的结构,这限制了可与人造皮肤结合的固体表面类型,且可能在运动过程中造成人造皮肤的损坏。近日,发表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将人造皮肤组织附着在人形机器人的复杂结构上的技术。

  研究团队模仿人类皮肤韧带结构,在人形机器人脸上使用特殊的V形孔洞,帮助皮肤更好地附着,同时使用一种具有自然黏性的胶原蛋白凝胶进行粘合。研究人员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法,成功地将胶原蛋白引导到机器人的精细的孔洞结构中,将皮肤贴合在相关表面上。这种设计提高了机器人皮肤与机械组件的兼容性,同时避免了撕裂或剥离。此外,这种生物皮肤可以为机器人带来一系列新的能力,甚至是自我修复能力,使其能像我们的皮肤一样修复轻微的割伤。这项技术甚至可以延伸到化妆品行业和整形外科,将会有很高的价值。(University of Tokyo)

  · 天文学 ·

  太阳超米粒内的热传输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会产生能量,传输到表面后逃逸。受能量、磁场和流体力学等影响,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有时会形成按一定模式流动的区域,这被称为“超米粒”(supergranular)。近日,据一项《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的研究,科学家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上的日震和地磁仪,观测了约23 000个超颗粒的强度、磁图像和声波探测结构,发现它们在太阳的热量传输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家发现在超颗粒中,热物质上升到表面后(上行流),冷却、膨胀并再次向内部沉降(下行流)。分析表明,在超颗粒的深处,下行流比上行流弱40%,这可能是因为存在难以被声波探测到的小规模羽状流,它们将较冷的等离子体下送到太阳内部。这对传统的太阳对流混合长度理论提出了挑战,有待在未来作进一步探索。(New York University)

  撰写:魏书豪、马一瑗、冬鸢、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3:46 , Processed in 0.0938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