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古学 ·
澳大利亚洞穴发现1.2万年历史的仪式
在无书面语言的社会中,民族志学上已知的文化习俗的考古资料很难在时间长河中保存下来,而且对古代仪式的历史叙述可能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改变。《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澳大利亚东南部距今已有约1万至1.2万年的火塘保存了或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化传承仪式的证据。
该研究地点的传统拥有者(Traditional Owners)与研究团队一起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古奈库尔奈村的Cloggs洞穴发现了两处小型火塘,每个都和一根由木麻黄木制成的有形状的木棍相关,时间可追溯至1万-1.2万年前。对这些木棍的残留物分析显示脂肪的存在,但在该地没有找到烹饪或加热的证据。基于这些证据,作者认为这些洞穴曾在1万-1.2万年前被用于举行仪式,这与19世纪民族志学者记录古奈库尔奈原住民进行治愈或伤害的一种仪式一致:他们会将属于目标受害人的一个物件绑在一根由木麻黄(Casuarina)木和脂肪制作的有形状的木棍上,并将其放在一堆火前直到木棍倒下。研究者指出指出,古奈库尔奈村可能自末次冰期结束以来就一直在举行这些仪式,并持续了约500代人。
· 医学 ·
神经义肢接口让截肢人士行走速度接近未截肢人群
能响应神经信号的义肢和传统义肢的对比。视频来源:Song, H., Hsieh, TH., Yeon, S.H. et al. Nat Med (2024)。
尽管义肢技术不断进步,但想让膝下截肢人士恢复正常步态仍是一项挑战。当前的义肢往往会通过传感器感知运动状态,根据机器内部的预设模式产生响应动作。截肢人士往往需要适应义肢的响应活动,很难将义肢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截肢手术会导致截肢位置的神经-肌肉架构严重受损,义肢很难根据使用者的神经信号调整动作,或是神经信号只能在动作响应中起到辅助作用。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研团队尝试制造神经义肢接口,改善义肢的使用体验。研究团队对截肢受试者进行了手术,将他们小腿上的成对的主动肌-拮抗肌相连,形成主动肌-拮抗肌神经界面(agonist–antagonist myoneural interface,AMI)。义肢能从这个界面上获得肌肉和神经的信号,相当于一个神经义肢接口(neuroprosthetic interface)。研究人员又制作了可以响应这些信号的义肢,总重量约2.75千克,与自然下肢的平均重量相似。实验中接受手术的7名截肢受试者在穿戴这些义肢后,行走速度比穿戴传统义肢的对照组提升了41%,已经与未截肢人群的行走速度相当。此外,他们在斜坡、台阶和障碍物路段等接近真实世界的环境中,行走表现也更好。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 医学 ·
血清素2C受体在小鼠和人类记忆中发挥调控作用
血清素(Serotonin,即5-羟色胺),作为一种关键的神经递质,主要由中脑的背侧中缝核(DRN)和中缝正中核(MRN)的神经元合成,这些神经元可投射到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多个脑区,而海马体对短期和长期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早期研究表明,血清素通过与多种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在调节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揭示了存在于大脑海马腹侧CA1(vCA1)区的血清素2C受体调控记忆的作用。
研究人员前期发现,携带血清素2C受体基因(HTR2C)变异体的人类个体有显著的记忆缺陷,而动物实验也表明血清素2C受体基因的非功能性突变和记忆缺陷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一个始于中脑的神经回路。在这个回路中,产生血清素的神经元投射到富含血清素2C受体的vCA1区,并释放血清素。血清素会与其受体结合,向这些细胞发出信号,从而帮助大脑巩固记忆。在阿尔兹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这一神经回路受损,而施用一种选择性激活血清素2C受体的血清素类似物氯卡色林(Lorcaserin)能让小鼠的记忆力得到改善。这项研究揭示了血清素2C受体可能是治疗痴呆的潜在靶点,研究人员期望后续能够进一步评估血清素类似物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方面的潜力。(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 医学 ·
新技术有望缩短辅助生育怀孕前筛选所需时长
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高光谱图像的 3D 重建(图片来源:IBEC)
胚胎学专家通常使用传统显微镜,筛选出体外受精所得的高质量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实现辅助生育。然而,该筛选过程缺乏效率和准确性。近期,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of Catalonia, IBEC)开发了一种分析胚胎质量的新技术——”METAPHOR“,将筛选胚胎的速度提高到人工的两倍,且更为准确。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该小鼠研究中,与使用传统显微镜的胚胎学家相比,METAPHOR技术选择可存活胚胎的成功率提高了一倍。除此之外,它还能根据卵母细胞的新陈代谢选出最适合体外受精的细胞。研究人员用METAPHOR对比了年轻与年老的雌性小鼠的卵母细胞(已知它们的存活率随年龄变化),发现该技术分辨年轻和年老小鼠的卵母细胞的准确率为96%,并能以80%的准确率预测能成功发育成胚胎的细胞。METAPHOR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高光谱显微镜生成的新陈代谢图像。通过训练AI将这些三维的荧光图像进行分析和分类,可以高效地测定胚胎质量并预测其存活率。研究人员正在不断调整此技术,并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未来将此技术引进到辅助生育诊所。(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OF CATALONIA )
· 动物学 ·
放归野外的动物大多去向不明
野生动物救援组织会救助因人类的影响或自然灾害陷入困境的野生动物。当野生动物的痛苦降低,情况恢复后,救援组织往往会选择将救助动物放归自然。但救助组织往往没有足够的数据了解动物放归自然后的情况。近日,来自救助组织的研究人员在《野生生物学》(Wildlife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动物放归野外后产生的情况。本次研究涉及12头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研究人员使用GPS项圈监测它们的活动。但是这些项圈在释放5天到3个月之后就不再活动。研究人员认为其中6头已经死亡,剩下6头则挣脱了GPS项圈,或是GPS项圈产生故障。由于野外地形复杂,研究人员在失去监测数据后,无从了解野生动物在放归自然后的生存情况。
撰写:王昱、冬鸢、刘雨彤、时小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