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8|回复: 0

环球科学:韩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人造肉,像果冻,烤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1 0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神经科学 ·

  大脑是如何听懂语言的?

  中相近的单词在大脑中具有相似的响应模式。图片来源:原论文

  大脑听觉皮层位于前额叶皮层,负责处理传入耳朵的声音,识别语言。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研究这个过程,他们招募了10名癫痫患者,这些患者为了定位癫痫的来源在脑中植入了电极,这些电极大约能监测300个神经元的活动。研究人员向患者说话,根据电极的数据,发现每个单词大约能让2到3个神经元产生响应。

  研究人员发现同类别,或是有关联的单词会触发相同的神经元。比如duck和egg(鸭子和蛋)触发的神经元相同;mouse和rat(都表示老鼠)触发的神经元响应模式相同;而还有一些神经元对应着抽象的概念,比如above和behind(上和后)。研究人员根据这些响应,虽然无法直接推断出人们听到了什么,但是能分辨出人们听到的一句话中动物、动作、食物等单词出现的顺序。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研究对于未来脑机接口的开发很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Nature)

  · 航天 ·

  欧空局重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号首飞成功,但上面级偏离预定轨道

  阿丽亚娜6号起飞。图片来源:ESA - M. Pédoussaut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4点,欧洲空间局(ESA)的新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号从法属圭亚那起飞,开启其首次飞行任务。但是,在顺利爬升到预期高度并正确释放了几颗小型卫星之后,火箭的上面级(upper stage)在飞行结束时出现了异常。火箭上的计算机决定提前关闭为推进系统加压的辅助动力装置(APU)。这使得阿丽亚娜6号偏离了计划轨迹,使其无法达到释放最后一批返回舱所需的高度。控制人员无法补救这种情况,但这次飞行仍然被宣布为成功。(BBC,The New York Times)

  · 生物技术 ·

  看着像果冻,味道像烤牛肉?

  使用风味可切换支架培养的肉类。图片来源:韩国延世大学

  培养肉正在作为一种新的食品类型兴起,能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动物蛋白。过往研究使用多种类型的支架和三维材料来开发培养肉,使之与传统产品(包括肉排和肉丸)的形状、结构特性相近。但在肉类培养策略中,风味常被忽视。根据《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论文,一种可切换风味的支架能够在烹饪温度下释放出肉香,或许能改进实验室培养肉的口味。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温度响应的支架,将可切换的风味化合物融入明胶基的水凝胶中。这一支架在细胞培养期间保持稳定,但在达到烹饪温度(高于150°C)后会释放出肉类风味的化合物,从而复制了烹饪传统肉类的关键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分析(包括使用一种电子鼻),这种肉表现出的风味模式类似于烤牛肉。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潜在的方法,可以增强培养肉的芳香特性,模仿牛肉自然烹饪的风味。

  · 植物学 ·

  一种仙人掌因海平面上升在美国当地野外灭绝

  仙人掌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图片来源:Susan Kolterman

  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是一种稀有的仙人掌,目前仅生长在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在美国,最早于1992年在佛罗里达群岛发现它的单一种群,曾被认为是美国在册濒危仙人掌Pilosocereus robinii的一个特殊种群。由于海平面上升,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逐年减少,现已在美国野外灭绝。该过程被整理成了论文,于近日发表在了期刊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xas上。

  截至2021年,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由原本约150根茎干组成的健康种群缩减到了仅剩6根,目前由研究人员抢救并移栽到温室或室外受控环境中。而据研究人员所知,目前美国已经没有自然生长的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了。这种仙人掌原本生长在海岸附近覆盖有土壤和有机物的石灰岩上,但飓风和潮汐上升对石灰岩的侵蚀,以及海水上涨带来的盐碱化正在逐步杀死生长其上的仙人掌。同时,由于海水泛滥、淡水减少,储存大量水分的仙人掌可能遭到食草动物的啃食。佛罗里达州区域保护研究所主任乔治·甘恩(George Gann)表示,除Pilosocereus millspaughii之外,过去25年间,南佛罗里达州超过四分之一的本土植物物种面临区域灭绝的威胁,其中50多种已经灭绝。采取措施面对气候变暖刻不容缓。

  · 物理学 ·

  用光做镊子捕捉粒子

  光镊,是一种利用高度聚焦的激光束产生的光压来捕获和操控微小粒子的技术,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定制化光镊技术,显著提升了对粒子的捕获和操控能力。

  传统光镊技术中,激光聚焦于微粒中心,与粒子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操控起较大的粒子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为此,研究人员想要设计一个能够全面包裹住粒子的光场,从而实现更强的约束效果。于是他们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数值方法和实验手段,利用波前整形技术,为每一个粒子量身定制约束力最强的光场。这项研究开拓了介观尺度光学控制的极限,为光镊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University of Exeter)

  撰写:王昱、东鸢、马一瑗、马良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6 21:04 , Processed in 0.078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