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7月1日【第2024-99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7 0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朝鲜严厉谴责美日韩“自由之刃”联合军演,再谈,什么是对俄“力所能及的战略策应”、“实质性战略策应”

  【据媒体报道】

  6月30日,白俄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帕维尔·穆拉韦伊科表示,如果白俄罗斯的主权和独立受到威胁,白俄罗斯将准备使用非战略核武器。

  6月30日,针对韩国、美国和日本日前举行代号为“自由之刃”的三方多领域联合军演,朝鲜外务省对外政策室发表媒体声明,严厉谴责美日韩一再进行鲁莽军事挑衅。

  7月1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朝鲜当天凌晨向东北方向发射了两枚弹道导弹。韩军推测,朝鲜当天发射的可能是被称为朝版“伊斯坎德尔”的KN-23导弹,目的在于测试性能,以便对俄出口。

  7月1日,外媒报道称,吕宋岛附近发现中国航空母舰。一名菲律宾安全专家认为,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目的是惩罚马尼拉在南海挑衅的“战略行动”。

  【讨论纪要】

  ●国际社会在对俄罗斯如何进行战略策应的问题上拿捏得非常准确

  6月30日,针对韩国、美国和日本日前举行代号为“自由之刃”的三方多领域联合军演,朝鲜外务省对外政策室发表媒体声明,严厉谴责美日韩一再进行鲁莽军事挑衅。

  近日,日本拉着德国和西班牙在南千岛群岛方向对俄罗斯也在进行军事演习。在我们看来,朝鲜外务省对外政策室发表的声明验证了此前我们对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反应的相关评估。

  由于中俄已签了联合声明,俄朝也已签防御性条约,所以,国际社会不会对此坐视不管;但是,由于俄罗斯自身因素,其在已经下决心开始调整阿富汗政策的问题上出现摇摆和反复(主要原因在于,西方这次动用印度,挖空心思,再对中俄战略互信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国际社会则公开对此“打分”,同时“抄送”给西方和俄罗斯,在此问题上,中朝的态度并不相同,更多通过朝鲜进将“该怎么策应俄罗斯就怎么策应俄罗斯”的信号传递出去。西方挑拨没用,俄罗斯想多想少也没用,目的就在于客观、准确,只与国际社会与俄罗斯的“共同利益”有关,也就是说,俄罗斯将自身利益拔得抬高,而目前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很大程度仰仗国际社会来保障),所以国际社会通过朝鲜给出的战略策应,不属于实质性战略策应。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社会在对俄罗斯如何进行战略策应的问题上拿捏得非常准确,可谓洞若观火:一方面,不会因为对俄盲目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而被其利用,让俄罗斯有“坐山观虎斗”的机会;另一方面,足以震慑西方邪恶势力不敢对俄罗斯轻易动用致命性攻击手段,比如致命的金融攻击手段。

  ●西方最惧怕的“铠甲效应”仍然存在,而且十分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对俄罗斯在进行战略策应的过程中,不仅在说,更是在做。有消息称,朝鲜在7月1日试射的导弹具有类似“伊斯坎德尔”导弹特征。而在大约10年前,中国就推出了M20出口型短程弹道导弹。其不仅具有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且具有高精度(5-10米)特点。此外,其还具有高超音速(5马赫以上)与S型路线机动等能力。

  显然,朝鲜7月1日试射新型导弹传递出的政治信号内涵足够丰富,且让西方不寒而栗。原因很简单,朝鲜毕竟和俄罗斯签订有防御性同盟条约,而朝鲜更与俄罗斯一样被西方制裁,朝鲜有足够的动机在俄朝相关条约框架下,向俄罗斯出口军火创汇,何况,朝鲜背站着的是“世界制造业第一”的中国。也就是说,西方最惧怕的“铠甲效应”仍然有效,而且强大。

  ●既不拿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与西方做交易,也不轻易对俄罗斯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都是中国大国定力的具体表现

  我们注意到近日,有关白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有关“乌军正在向白乌边境调集大批部队和武器装备”的新闻报道。

  这一新闻报道验证了我们此前对美国(俄罗斯亲自在第一时间将矛头直指美国)在悍然制造塞瓦斯托波尔恐怖袭击事件,通过主动将电话打进莫斯科,且“一打就通”之成功“打护栏”后,如何再对俄罗斯进一步极限战略施压的相关评估。我们认为,西方邪恶势力不会采取类似悍然制造塞瓦斯托波尔恐怖袭击事件这种方式对俄施压,而是会转向白俄罗斯。显然,上述新闻描述的内容,就是针对白俄罗斯的,基于“外压”层面对俄罗斯进一步极限战略施压的具体表现。

  上述新闻报道虽然主要基于“外压”层面,但同样也作用于“内乱”层面,道理很简单,一个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不能保护盟友的普京政权,俄罗斯社会为什么还要继续接纳?最要命的是,这条新闻还内嵌了一个对俄罗斯而言,攸关生死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一旦白俄罗斯真的遭遇军事侵略,俄罗斯敢不敢给白俄罗斯“核密码”。如果俄罗斯不敢,则俄罗斯的核威慑有效性旋即被西方就此实质性解除。

  此外,在“内乱”方面,除了俄罗斯社会变得愈发焦躁不安外,俄罗斯的高层也是暗流涌动。有网络传闻,绍伊古曾经的“左膀右臂”,前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舍夫佐娃在被普京解职后,如今已经畏罪潜逃至法国。

  在我们看来,消息的真假不重要,由此形成的氛围才重要。对于特工出身的普京来说,其多疑的性格,让其面对俄罗斯高层的动荡,瓦格纳集团叛乱事件留下的尾巴,恐怕让其不由自主地被拉入其中,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一切。所谓“氛围”,在我们看来,当然指的是俄罗斯内乱,生出萧墙之祸的氛围。甚至不排除俄罗斯今天再次发生前苏联“红场事件”后军方高层大清洗的可能性。

  以上情况,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咎由自取,至少从2023年10月7日被动等到今天获得的恶果。相比之下,乌克兰战场俄罗斯取得的胜利,是不成正比的。对于这样的俄罗斯,国际社会既不敢,也不能如此轻易地对其进行实质性战略策应(即便是重要战略策应,也不是实质性战略策应)提供给俄罗斯。某种意义上说,既不拿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与西方做交易,也不轻易对俄罗斯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都是中国大国定力的具体表现。

  此外,就“山东号”航母出现在菲律宾周边地区简单说两句。日前,美“罗斯福号”航母正在东北亚方向对朝鲜施压,此时此刻“山东号”航母就出现在菲律宾周边地区,就是在南海方向对美国施压。试问,“罗斯福号”航母如此还怎么敢放心地驰援中东?如果去了,西太方向剩下的恐怕只有中国航母了。这样一来,国际社会就把西太方向的美军死死按住,让其无法调遣。在我们看来,即便“罗斯福号”离开西太前往中东,如何进入红海地区都是个大问题,甚至不排除出现船在中途,中东和西太同时“出事”的尴尬一幕。

  ●国际社会公开询问俄罗斯到底何去何从

  需要补充的是,“轰-6”上高原,剑指中东,其中也内嵌了国际社会就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实质性调整究竟何去何从的公开询问(涉及国境和通报问题),其中,包括阿富汗问题,中亚问题,南亚问题,也包括伊朗问题。

  说到伊朗,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其因缺少大国有效安全背书,比如,核背书,在与美、以博弈斗争的过程中,始终有切肤之痛。显然,“轰-6”上高原也是在公开询问俄罗斯,在乌克兰之外的中东方向反制西方在乌克兰方向对其战略施压的问题上何去何从?比如,俄罗斯到底给不给伊朗某种有效安全背书,比如,核共享,或默认其跨入核门槛?

  ●对于塞尔维亚这个“斯拉夫兄弟”,塞尔维亚向欧洲出售武器装备(被欧方用于俄乌战争),对于中塞发展双边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等问题,俄罗斯不妨也从大局出发加以考量

  6月30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说,西方对俄罗斯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感兴趣,并不关心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冲突地区的损失。据报道,武契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西方不关心有多少乌克兰人死去,只要西方国家的人不死,或者只有自愿参战的人死亡。因为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黄金和白银,以及他们需要的一切。”

  此前有消息称,塞尔维亚的许多武器出现在乌克兰战场(被欧盟买去,然后转手交给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对此,俄罗斯方面未做正式回应。在我们看来,中国对于塞尔维亚这种寻找外交平衡的做法是默认的。

  7月1日,是中塞自由贸易协议生效的日子,生效后,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很多双方出口给对方的商品将施行零关税,这首先意味着中塞贸易量会大增。对于塞尔维亚顺从欧盟,将相关武器装备卖给欧盟,其中自然有西方欲挑拨俄塞关系的意图,但塞尔维亚也借此拿到了要求欧盟暂不干扰中塞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发展的筹码。由于中国有意将塞尔维亚打造成“欧洲的义乌”,所以,面对这样一个顺从的塞尔维亚以及蓬勃发展的中塞关系,尤其是中塞经贸关系,欧洲内部的许多国家是持默认态度的,甚至是持欢迎态度。只要是有意发展中欧贸易关系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借塞尔维亚这个性价比极高的中欧贸易“桥头堡”大量向中国出口商品,以及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这让中欧贸易彼此之间都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出口。这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

  这种局面,或者说塞尔维亚靠近欧盟的这种局面,俄罗斯恐怕看在眼里,心里是有想法的。但我们建议俄罗斯不妨从俄越关系、中越关系和中俄关系出发重新思考。大家知道,对于俄越关系中的某些“细节”,比如,俄方借中国“顾全中俄关系大局”不会计较这一点,暗中助越南在中国南海盗取石油,中国自然是心有不满的,但是中国从大局出发,没有计较。甚至在本次俄罗斯总统普京访越后(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与中国签署中俄共同声明,访问朝鲜与其签署内嵌共同防御条款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我们认为这次访问总体上对中越关系,对南海局势,乃至对中俄关系都是有所助益的。所以,对于塞尔维亚这个“斯拉夫兄弟”,塞尔维亚向欧洲出售武器装备(被欧方用于俄乌战争),对于中塞发展双边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等问题,俄罗斯不妨也从大局,比如,俄塞关系,欧塞关系和中塞关系这个出发加以考量。至少塞尔维亚回避了公开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和反对,以及国际社会借塞尔维亚进一步分化欧盟内部。

  【相关话题】

  第7046期-东方点评俄防长别洛乌索夫应约与美国防长奥斯汀通电话(2024-6-26)

  第7055期-刻入骨髓(1):俄罗斯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反复与摇摆(2024-6-28)

  第7061期-随着西方在乌克兰方向对俄施加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俄罗斯被迫在中东“搞大事”为自己减压的动机会愈发强烈(2024-6-30)

  如何从“准备应对最坏情况”角度观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表决通过?

  【据媒体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6月28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本法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土地集体所有权为基础,依法代表成员集体行使所有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包括乡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以及产业政策等扶持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资料】

  摘自《东方时事解读·经济节简版》2015年3月30日。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由人民银行会同中央农办等11部门组织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我们认为,这是在为“必要时,在‘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土地公有性质不变,确保农民不会失地)’的前提下,通过盘活沉淀的土地(土地流转)、去策应‘最低内循环’”而启动的“正式试点”。在这个时间点,很明显,也是政府着手集中气力应付房地产这个泡泡的重要一步……

  【讨论纪要】

  东方时事解读从2008年就提出了“新一轮土地革命”的话题,也就是次贷危机的时候,与货币武器、经济武器一起加以讨论。那时,东方时事解读就预测,国际局势未来15到20年内可能会发展到我国被迫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可以说,土地问题是东方时事解读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015年是“转折年”,实际上更多指的是2014年年底到2015年7月、8月这段时间。这期间,我们彻底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一贯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2014年到2015年西方针对中国房地产下死手,即便我们胜利了,也是“惨胜”。所谓“惨胜”,具体内容我们不去界定,只给出三方面的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其一,2015年金融腐败非常猖獗;其二,2015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结构、新兴产业刚刚开始、起步;其三,直到2017年,中国军改才宣告基本完成。甚至到现在,军队中仍有“老虎”,军队反腐败仍在路上。

  2015年经过“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西方邪恶势力最终没敢轻易动手,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总体金融节奏因中国主动调整相关经济、金融政策而被严重干扰和冲击,尤其是美国发债的节奏被严重干扰冲击,进而使得西方被迫跟随中国调整而调整,将所有压力全面向刚刚出卖伊朗核心利益(伊核协议)与西方妥协的俄罗斯。或者说,当时极度恐慌的西方完全没有把握解决中国问题,只能转向通过先实质性解决俄罗斯问题后再谋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曲线处理”。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俄罗斯与西方媾和的主要意图之一,也在试图“祸水东引”。所以,当时中国是在做最坏打算的,这也是2015年东方时事解读提及“新土地改革”相关话题的主要原因。所谓“最坏打算”就是,一旦西方没有跟随中国的主动调整而被迫调整,继续将主要战略攻击方向选在中国方向,即便是“惨胜”,2015年也要亮剑!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过去了9年,来到了2024年。过去的9年,是我们追求“河渡人”的9年,对中国极其重要。但随着中东、乌克兰局势的最新演化,尤其是演化到比2015年还要危机的地步,类似2015年的那种“危机感”再度降临。这是我们时隔9年再提“新土地改革”相关话题的主要原因。但是,相比于2015年,目前中国的综合实力提高极大,与其不能同日而语,甚至“藏都藏不住了”。比如,军改基本完成,股市泡沫基本消除,房地产泡沫基本压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生产能力更加强大,供应链更加集中,尤其是以华为等一批中国企业为代表的IT、AI、光伏、储能、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车等产业,蓬勃发展,前途无量,我国更是彻底突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在基础软硬件,包括芯片、光刻机等方面的舒服和封锁。而在传统安全层面,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全部衰落,甚至奄奄一息。

  警告西方邪恶势力的是,不要妄图用中东、乌克兰局势可能彻底失控来讹诈国际社会。为此,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启动农村”,应对可能的最坏局面。当然,“启动农村”不是唯一手段,但的确这次农村(有关农村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毛主席和梁漱溟的相关争论)再次成为我们“过坎儿”的“压舱石”。

  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启动农村”的重点在执行和落实,原则在因地制宜。“启动农村”一定是多模态的,这一点,从《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法律主体考虑灵活性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尽管任何事情不能等到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去做,但一定要有足够耐心,不能强推,不能搞“一刀切”。至于,“启动速度”具体参考国际局势的最新演化动态评估。

  【相关话题】

  第850期-焦点评论:东方点评新土地管理法、金融反腐(2019-08-27)

  第4519期-如何辩证看待中国的土地财政政策?(2022-5-22)

  第23期-话题:土地改革,最终发动了广大农民,也将中国人彻底组织了起来(2022-5-29)

  小谈《稀土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据媒体报道】

  日前,公布《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首部法规。

  7月1日,德媒称,“对于北京来说,这是国家安全问题”。德媒还注意到,这一《条例》是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之际发布的,并称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对稀土供应遭限制的担忧。媒体称,美国也扩大了稀土矿开采,不过,其在冶炼和其他加工步骤上仍然依赖中国。此外,有美媒、英媒等外国媒体表示,中国是稀土、锂和石墨等精炼材料的供应大国,这些材料对高科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转型至关重要。预计到2030年,欧盟对稀土的需求就会成倍增长。

  【讨论纪要】

  2015年之后,上文提到的“新土地改革”之所以没有后续大动作,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之后的9年时间里,我们更多在追求“河渡人”这一最优战略选项。也就是说,对于“新土地改革”后续大动作,我们缺少足够动机。现在,国际局势空前严峻,随时可能出现正式触及“半渡”的情况,有关“新土地改革”有了新动静、新说法,与当前国际局势最新发展密切相关。

  《稀土管理条例》的公布,在我们看来,是针对欧洲对中国新能源车设限、恶意挑起贸易战一事,继着眼于反向设限欧盟输华农产品后的又一犀利反击手段。这一次,《稀土管理条例》彻底封死了中欧贸易战幕后黑手美国,相关军工企业企图借欧盟绕开中国制裁之路。同时也在强烈警告欧盟,稀土产业对传统燃油车产业同样重要,中国进一步严格管制稀土出口,将对欧洲汽车产业构成巨大冲击。此外,中国也有意借此途径分化欧美,因为美国相关军工生产线转移到欧洲,本就内嵌了“西方资本复杂转进”因素,这涉及欧美平台之间的终极之争。

  此外,在我们看来,《稀土管理条例》与上文提到的“新土地改革”相关话题密切相关。从2015年到今天差不多9年的时间,“启动农村”差不多到时候了(我国经济也需要“启动农村”),至少相关前期准备工作要开始了。对应的就是当前险恶的国际局势背后,西方资本作何最终战略选择。如果西方选择“孤注一掷、战略冒险”,我们就启动得急一些,否则就换一些。再次强调,“启动农村”过程中,首先是土地公有制是基本原则绝不动摇。其次是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要有足够耐心。

  【相关话题】

  第5464期-由国家掌握稀土、锂矿等战略资源,才能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健康发展(2023-2-27)

  第5626期-串讲:东方点评3月份中国出口数据、内陆港赣州与稀土产业、美国3月CPI数据(2023-4-13)

  第5912期-东方点评高盛称西方仅需投资250亿美元就能自给自足稀土供应(2023-7-7)

  密切关注,央行终于要在国债市场出手了

  【据媒体报道】

  7月1日,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7月1日,金融行业的薪资一直在中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中排名前列。而最近多家公司年报显示,金融行业已经普遍降薪。在目前已经公布了2023年年报的A、H股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

  【讨论纪要】

  6月17日,首批50年期特别进入分销期,前期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特别国债的部分银行,未再继续开放个人投资者销售通道。有媒体记者表示,此次代销局面变化与发行利率偏低有一定关系,50年期特别国债持有到期收益率为2.53%,较此前30年期品种出现倒挂。

  中国债券市场出现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的情况,说明目前市场对未来我国经济走向不甚看好,这与国家公开宣传的口径有所出入。受世界经济总体萎靡不振,俄乌战争、巴以战争延宕至今等国际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了“央行终于要在国债市场出手了”的说法。在我们看来,国家之所以干预,目的在于给市场立规矩,敦促市场不要妄动。这也是国家通过相关预期调节市场的具体手段之一。

  此外,就“退金令”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补充。

  在我们看来,近段时间金融圈盛传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减薪、限薪与“退金令”的推出有关。国家显然通过相关政策调节,将金融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未来,金融从业人员将逐步回归“普通服务人员”而非“高精尖人才”,金融业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产业,向制造业让利。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服务于实体”对上文中提到的“启动农村”也很重要,因为“启动农村”要干实事,绝不能玩所谓“钱生钱”的游戏。

  对外这也是为未来,可能的西方资本“复杂转进”中国做准备,这本身就是立规矩,西方资本想要进入中国就必须接受“基因改造”。所谓“基因改造”的核心在于,西方资本可以参与具体项目中“赚该赚的钱”,比如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但绝不能谋求“不该赚的钱”,比如企图控制或反客为主。

  【相关话题】

  第6903期-串讲:4月社融增量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中国即将发行超长期国债意义重大(2024-5-13)

  第6921期-串讲: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开闸发行、散户大战华尔街2.0上演(2024-5-17)

  第6968期-串讲:央行主管媒体:“央行应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三部门发文对航空航天结构件及发动机制造相关装备等实施出口管制 (2024-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16:10 , Processed in 0.0938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