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1|回复: 0

环球科学:连续最热记录终于结束!今年7月不再是有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0 1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科学奖项 ·

  2024年度狄拉克奖公布,4位量子物理学家获奖

  当地时间8月8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宣布将2024年狄拉克奖授予4位量子物理学家,分别是Horacio Casini、Marina Huerta、Shinsei Ryu和Tadashi Takayanagi,以表彰他们为理解引力和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熵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Horacio Casini是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CONICET)和巴里洛切原子中心的研究员。Marina Huerta 也是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CONICET)和巴里洛切原子中心的研究员。Shinsei Ryu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Tadashi Takayanagi是日本京都大学物理学教授。4位物理学家均是2015年物理学新视野奖获得者。

  ICTP的狄拉克奖章于1985年首次颁发,旨在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该奖章不授予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获得者,但狄拉克奖章获得者仍可被授予以上奖项。每年狄拉克奖章的获奖名单都定在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宣布,以表彰对理论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ICTP)

  · 气候 ·

  今年7月不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本周三宣布,2024年7月的平均气温为16.91℃,比1991-2020年7月的平均水平高出0.68℃,但比2023年7月的平均气温低0.04℃。这意味着,此前13个月间不断打破的当月最高平均温度记录终于结束。但C3S的副主任萨曼莎·伯吉斯(Smantha Burgess)也表示:“在全球范围内,2024年7月的气温几乎与2023年7月一样热,而2024年7月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天。整体背景没有改变,我们的气候还在继续变暖。”(The Guardian, Copernicus)

  · 公共卫生 ·

  非洲准备宣布猴痘疫情紧急警报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由于猴痘在16个非洲国家迅速蔓延,该组织“很可能”于下周宣布非洲大陆安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CS)。PHECS是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创立的一种新方案,旨在改善非洲大陆对日益增长的健康威胁的反应。另外,昨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宣布,他正在召集一个紧急委员会,帮助他决定是否宣布全球警报,即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非洲最近的猴痘疫情中,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在该国,猴痘仍在持续传播,并传到了其他非洲国家。这是第一次显示,现阶段的猴痘主要是通过性传播。重要的是,猴痘病毒还在迅速向儿童传播,儿童患者约占刚果民主共和国病例的60%。现在,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努力增加该地区的猴痘疫苗供应,而此前非洲大陆国家均没有接种过这种疫苗。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非洲大陆需要1000万剂猴痘疫苗来应对当前的疫情。(Science news)

  · 材料学 ·

  纳米空隙可改善材料性能

  空隙或孔隙通常被视为致命缺陷,会严重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应在制造过程中消除。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海军团队提出,空隙的存在并不总是有害,如果适当将空隙添加到材料中,还可能带来更好的性能。

  利用脱合金腐蚀法、压缩及热退火处理工艺,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纳米多孔金。这一材料含有大量纳米空隙,尺寸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并且这些空隙均匀分布在整个材料中。他们发现,与没有空隙的金相比,具有大量纳米空隙的金表现出更好的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与延展性。这与此前观察结果完全相反,此前往往是通过粉末烧结或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大空隙材料。另外,弥散分布的纳米孔有助于减轻孔洞周围应力和应变集中,抑制裂纹的产生。而且该材料巨大比表面积促进了表面-位错间交互作用,从而带来优异的机械性能。这种方法还可能应用在航空制造等领域。(中国科学院)

  · 生物学 ·

  大脑压力如何削弱免疫系统

  大脑与肠道间存在复杂的双向通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系统中的多种复杂相互作用。最近,一项发表于《细胞》(Cell)的研究提出,人们在受到压力后感觉虚弱和不适,可能是因为大脑抑制了肠道中的特定腺体,从而影响了肠道菌群和人体免疫系统。

  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大脑在压力下会释放特定激素,这些激素会引发肠道炎症等疾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这一过程与十二指肠中的布氏腺(Brunner’s gland)有关。研究者首先发现,切除小鼠的布氏腺后,小鼠会更容易受到感染。进一步研究显示,切除布氏腺后,会减少肠道内的黏蛋白,进而导致小鼠小肠中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消失,从而导致更多肠道内容物进入血液,诱发炎症和疾病。进一步研究发现,布氏腺的神经元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杏仁核组成了回路,压力会抑制杏仁核,从而抑制布氏腺的活动。当将具有完整布氏腺的小鼠置于慢性压力下后,出现了与腺体去除后一致的现象:乳杆菌密度下降,炎症增加。同领域的研究者表示,虽然小鼠的通路可能与人类存在差异,但这项研究展现出的大脑、布氏腺、细菌和免疫系统间的直接联系令人印象深刻。(Nature news)

  撰写: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3:37 , Processed in 0.1407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