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8月3日【第2024-10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6 07: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伊朗在如何报复以色列的问题上已经别无选择?

  【据媒体报道】

  8月2日,美国某知名媒体首席欧洲外交记者史蒂文·厄兰格发表评论文章,猛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冒着引爆地区战争的风险发起挑衅,俨然一副目中无人的“无赖”模样。

  8月3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再次宣布,乌军正在准备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袭击。

  【讨论纪要】

  ●以厄兰格为代表的美国利益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感觉到了中东地区随时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美国被内塔尼亚胡(小集团)拖下水的巨大危险

  8月2日,一名伊朗外交官表示,多国试图说服伊朗不要报复以色列是没有结果的,伊朗将开展“闪电式强硬”回击。

  尽管美国拜登政府通过美国媒体释放哈尼亚遇袭身亡细节,将其后续发展向伊朗内乱方向引导,但伊朗决策层还是注意到了这种风险,最终,伊朗决策层决定将哈尼亚遇袭身亡事件后续发展向外引导,正式将报复目标锁定以色列,这也意味着报复不可避免。如果伊朗的报复展开得非常猛烈且有效,那么“球”就被踢给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当然,这不一定会引爆全面战争。

  拜登政府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点从厄兰格8月2日发表评论文章中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楚。厄兰格写道,当拜登政府及其盟友试图确保加沙实现艰难停火时,以色列似乎变得越来越无赖。

  拜登政府之所以管不住内塔尼亚胡(小集团),本质上是拜登政府对美国利益内部严重分裂和矛盾尖锐无可奈何。退一万步说,就算伊朗表现出克制,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小集团)仍会继续挑衅,直到把美国拖下水为止!这是拜登政府最惧怕出现的局面。显然,以厄兰格为代表的美国利益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感觉到了中东地区随时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美国被内塔尼亚胡(小集团)拖下水的巨大危险。

  ●在哈尼亚在自己的领土上,参与自己的重大活动被外部敌对势力暗杀之后,伊朗这一次,其实已经别无选择

  我们注意到美国拜登政府通过外交取代“规劝”伊朗不要对以色列进行报复的新文化报道。在我们看来,这种所谓“规劝”实际上是一种施压,或者说威胁,其主要目的在于试图尽量避免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即便报复无法阻止,也要压低伊朗报复以色列的烈度。

  既然伊朗已经将报复目标锁定以色列,那报复就一定要到位,衡量标准就是让美国内部那些因各种原因无脑支持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的那些人从心里往外感到恐惧,迫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对以色列所谓的“支持”。

  剩下的,方方面面就密切观察伊朗接下来会如何报复好了。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具体反应来看,显然面对这种巨大的战略风险,它们已经“用脚投了票”。也就是说,他们对未来一段时间中东局势的发展普遍持悲观态度。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在哈尼亚在自己的领土上,参与自己的重大活动被外部敌对势力暗杀之后,伊朗这一次,其实已经别无选择,即便知道升级伊朗与暗杀哈尼亚的外部敌对势力之间的冲突升级、最终将令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的上述意图能“如愿”,恐怕也只能“猛烈打击暗杀哈尼亚的外部敌对势力”作为唯一选择。否则,面对这样一软弱得没有边际的伊朗决策层,国际社会,在谋划其它“反霸重大国际行动”时,将因对伊朗不再有任何信任可言,从而将伊朗“实质性”排除在“圈外”。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与此同时,由于伊朗决策层在国际上的声望“不再”,“事实证明已经被渗透成筛子”的伊朗,其伊朗社会各阶层,基于种种的,各自的考虑或企图,在外部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下,会有选择地将诸如“伊朗前总统莱西之死”,“伊朗前革命卫队的领导人苏莱曼尼之死”,甚至“伊朗顶尖核科学家之死”,亦或“乌克兰客机被伊朗军方击落”等等“远近所发生的事”、特别是陈年旧事,一一翻出,将矛头直指伊朗决策层,如此一来,伊朗社会或将陷入巨大的混乱,甚至发生另一场所谓的“革命”,而这,又或阻断对全球经济基本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的波斯湾航线。这显然是“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身陷乌克兰的俄罗斯,或者是个显著的例外)不愿意看到的。

  ●俄罗斯是会在观察伊朗接下来如何报复以色列的过程中“观棋不语”,在我们看来,不确定!

  最后,就俄罗斯是如何看待当前中东局势这个问题简单说两句。

  俄罗斯是会在观察伊朗接下来如何报复以色列的过程中“观棋不语”,在我们看来,不确定!也就是说,不排除俄罗斯“下指导棋”的可能性。显然,这对美国拜登政府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所以,西方围绕乌克兰问题与中东问题在和俄罗斯打交道的过程中,除了摆出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有所让步之利诱手段外,当然还要配上威胁俄罗斯不要在中东轻举妄动的威逼手段。于是,我们就观察到,西方一方面与俄罗斯之间大玩“换囚游戏”,另一方面则明显强化了对俄罗斯的战略施压,比如,出现在乌克兰上空的“F-16”、在德国部署的美国中程导弹,以及乌克兰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叫嚣摧毁克里米亚大桥等。作为反击手段,我们则观察到俄罗斯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罕见地公开展示了在非战略核演习中,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与核战斗部对接的画面。

  【相关话题】

  第7166期-在哈尼亚于德黑兰遇袭身亡后,伊朗除了选择面对内乱或选择奋起反击外别无选择(2024-8-1)

  第7169期-结合延安整风运动,小谈伊朗决策层应如何应对内部的“路线之争”问题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2024-8-2)

  第7170期-拜登政府试图将哈尼亚遇袭身亡事件后续发展向伊朗“内乱”方向引导,尽可能规避被“拖下水”的被动局面出现(2024-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22:12 , Processed in 0.1407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