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8|回复: 0

顾子明: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3 0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若只如初见。

  渠江,古人称之为“潜水”,是嘉陵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滚滚江水从大巴山深处而来,途经四川广安,又蜿蜒东去,最终汇入长江。

  1920年,华蓥山下,渠江边上,东门码头,16岁的邓小平在这里登船,漂洋过海,去法国寻找救国强国之路。

  与小平同行的留法同学们,普遍来自于国内的富裕家庭,因品学兼优而被选中资助,但抵达巴黎后,现代化法国所展现的繁荣与富裕,仍然震撼了这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从喝红酒咖啡吃面包奶酪起,少年们开始了对法国的全面学习。

  20岁,正是一个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时候。

  小平和同学们没有荒废他们宝贵的年华,他们辗转于施耐德、哈金森、雷诺这些法国的百年老牌企业,直面第二次电气化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突破。

  他们也自发形成了社团与小组,探讨中国政府为何如此软弱,世界为何如此不公,中国应该如何改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这颗种子,便在这个时候,种在了这群旅法少年的心里。

  最终,这些小组汇聚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带领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总理和副总理。

  五十多年后,当他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回国时,途径年少时挥洒汗水的巴黎,他花光了兜里所有的零用钱,买了100个内嵌黄油的可颂面包。

  面包,带回到国务院,分享给在困难时刻仍奋战在经济工作第一线,拖着疲惫的残躯,坚持跟四人帮斗争的留法同学们。

  留法的六年之后,1926年,中共旅游支部派遣20余人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这是一所以“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为办学目的的大学,彼时正值国共蜜月期,蒋介石、于右任、冯玉祥等国民党大员的孩子们也都在这里读书。

  这20余人当中,有一名学号是233,俄文名叫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多佐罗夫的中国人,他就是刚刚结束旅法之行的邓小平。

  为了培养这一批新中国的接班人,坚定他们的信仰,共产国际为他们提供了最顶级的教育与最优渥的待遇,小平和他的同学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见证了苏共最美好的那个瞬间。

  此时的苏联,也正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摸索,实施新经济政策,吸引外资、鼓励小农经济和小工商业的发展,凭借着资本主义的技术转移,由一个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一路狂奔,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在中山大学读书的小平同学,也在笔记中写下了贯穿于他后半生的一句话:

  共产党领导下的私人企业和外国投资,能够推动经济比资本主义经济更快的发展。

  此后,无论是建国初的西南局,五马进京执掌中枢,从江西重新启用回京,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持的改革开放,小平同志都秉承着这个理念,哪怕为此起起落落,为此众叛亲离也在所不惜。

  牺牲与付出,从未白费,

  年少时播下的种子,也终将绽放出璀璨的鲜花。

  五十年的风雨后,他与中山大学的同窗们再次携手,不仅重铸了他们年少时心中的梦想,更在中华民族的改革与现代化道路上,携手迈出坚实的步伐。

  也许,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22:09 , Processed in 0.0781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