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早期地球上有大量碳碳键少于10个的简单短链脂肪分子。虽然一些简单的脂肪分子可能自行形成“脂肪小室”,但这需要非常高的脂肪分子浓度或酶的催化,而这两种情况在当时的地球上都不太可能存在。为了解释最早的脂质膜如何形成,研究团队从两个简单的分子入手:一种名为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和一种短链硫代酸酯,它们与脂肪酸的生化形成和降解过程中涉及的分子相似。研究团队使用二氧化硅玻璃作为矿物催化剂,因为带负电荷的二氧化硅会被带正电荷的硫代酸酯吸引。在二氧化硅表面,半胱氨酸和硫代酸酯自发反应形成脂质,生成稳定到足以维持生化反应的类似细胞囊泡膜的结构。且反应所需的反应物浓度比没有催化剂时所需的浓度更低。这项研究结果对最初生命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 古人类学 ·
古人类牙齿揭示早期人类发育期延长
格鲁吉亚德马尼西早期智人的一个年轻个体头骨和牙齿的 X 射线视图。(图片来源:法国格勒诺布尔欧洲同步辐射光源/Vincent Beyrand & Paul Tafforeau)
科学家将这种新发现的鸟类命名为Navaornis hestiae,并通过小动物计算机体层显像仪(micro-CT)以数字方式重建了这只鸟的大脑。这种鸟生活在约8000万年前如今巴西所在的地方,当时还没有发生导致所有非鸟类恐龙灭绝的大规模灭绝事件。这只鸟的大脑比始祖鸟大,这表明它比最早的鸟类恐龙具有更先进的认知能力。但它的大脑大部分区域,比如小脑,并不发达,这表明它还没有演化出现代鸟类复杂的飞行控制机制。这项研究是一项重大突破,但研究人员表示,这只是了解鸟类智力演化的第一步。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这种鸟类是如何与环境互动的,从而有助于回答鸟类认知随时间演化的更广泛的问题。(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科学家发现,这些鹅卵石可能是纺锤的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复制了这些鹅卵石,将其制成纺轮。结果发现,经过练习后,人们能用它制作纺织品,并且加工亚麻比加工羊毛更容易。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这些鹅卵石可能被用作纺轮,并且属于一种早期的轮轴技术。该纺锤比已知最早的纺制工具早了4000年,科学家推测它为轮子的发明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