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黑洞都是在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形成的,这样的黑洞质量一般都比太阳质量更大。但也可能存在质量更小的黑洞,比如原初黑洞的质量可能只相当于一颗小行星,体型则只有一颗原子那么大。原初黑洞是在宇宙大爆炸时的极端条件下形成的黑洞,它可能是暗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但我们今天仍没有发现任何原初黑洞。近日一篇发表在《暗宇宙物理学》(Physics of the Dark Universe)上的论文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空心小行星,还有固体物质中笔直的细隧道寻找原初黑洞。
如果原初黑洞在形成时位于一个小行星内部,可能导致小行星中心被黑洞吸收,形成一颗空心的小行星。结构强度决定了,这样的空心小行星最大半径只能有地球的十分之一。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天体整体的密度推测它是否空心。另外,如果一颗质量为10??克原初黑洞穿过一块日常生活中的固体,它可能会在其中留下一条直径大约0.1微米的隧道。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如果暗物质确实都是由原初黑洞构成,那一块十亿年的岩石中有0.000001的概率能留下这样的隧道。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概率对于寻找暗物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UNIVERSITY AT BUFFALO)
· 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大象大规模死亡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十分广泛,最近一篇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论文给出了一个新的案例。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化让草原水坑中的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动物在饮用这些水后大量死亡。仅2020年,非洲博茨瓦纳就有350头非洲象死于这个原因。
2020年5月到6月间,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大象尸体,并很快排除了盗猎的原因。研究人员使用卫星数据分析大象死亡位置,发现大象尸体分布的情况比正常死亡的尸体更分散。并且分析发现,2020年在尸体附近的水坑中,藻类水平明显升高,多次出现水华事件,并且时间和大象死亡时间相重合。这表明大象是被有毒藻类毒死的。研究人员发现,被藻类毒死的大象平均在接触毒水坑88小时后死亡,走了16.5千米。研究人员表示,藻类数量激增,是大象栖息地从2019年的极度干燥突然转变到2020年的异常湿润导致的。研究人员表示,类似的极端天气正在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而增多。(KING'S COLLEG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