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0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1月26日【第2024-1115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0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塔尼亚胡(小集团)谋求“大胜”的空间基本被黎以停火协议所封杀,伊朗真的要小心了!

  【媒体报道】

  11月24日,英媒文章,称如果俄罗斯愿意“牺牲”与中国的军事关系,特朗普的身边人可能会同意普京的谈判条件,即让乌克兰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下

  11月25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鲍尔说,北约正在讨论在战争情况下对俄罗斯实施先发制人的高精度轰炸。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表示:“当这一切(特别军事行动)开始时,它针对的是基辅政权。如今这发展成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争。”

  11月25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采访中说,她任内与俄罗斯达成的天然气协议是为了帮助德国公司,并维护与俄罗斯的和平。默克尔坚称,如果她没有在2008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乌冲突早就爆发了。

  11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预计将在36小时内宣布黎以停火协议。

  11月25日,一名美国联邦法官批准撤销对唐纳德·特朗普企图非法推翻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诉讼,标志着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司法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讨论纪要】

  ●西方从来没有彻底放弃“南亚破局”进程,而这一进程的核心就是实质性解除中俄战略互信

  11月24日,英国媒体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称如果俄罗斯愿意“牺牲”与中国的军事关系,特朗普的身边人可能会同意普京的谈判条件,即让乌克兰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下。

  西方从来没有彻底放弃“南亚破局”进程,而这一进程的核心就是实质性解除中俄战略互信。而中俄战略互信中最大的“一枚鱼刺”就是俄罗斯至今都不肯实质性放弃的“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这一题的是,2021年,拜登刚刚上台就将美军撤离阿富汗,瞄着的就是这一点。

  美国把军队撤走,让恐怖分子袭扰中国(全面袭扰“一带一路”沿线和“巴基斯坦通道”,从俾路支省到克什米尔),却对俄罗斯提出使用“莫斯科通道”的要求,俄罗慑于,一旦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恐将被送上西方“实质性消化的快车道”,未敢应承,于是美国恼羞成怒,开始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不断施压,最后导致俄乌战争在2022年2月24日爆发。

  所以,“南亚破局”进程,我们将其描述为被“暂时冻结”。相比之下,“第四轮排列组合”之相关进程已被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通过“埃及之乱”(补充:“埃及之乱”是美国决策层基于美国资本利益层面,不惜牺牲美国国家长期利益,旨在全面破坏中国外在安全环境,尤其是经济安全环境,所以,美国十几年以来在对华政策上没有本质变化。奥巴马继承小布什,但在其单边主义基础上进行微调,将矛头直指中国,回归亚太战略,标志性的事情就是“奥巴马之问”以及“美国绝不当老二”。小布什继承克林顿,而克林顿时代就明确把中国认定为美国的最大敌人。但克林顿和中国打过交道,一次是抗美援朝,一次是抗美援越。认为解决中国的时机不成熟,说白了,不敢。只能先解决俄罗斯。此时的欧盟要启动欧元,试图摆脱美国,但碍于科索沃小九九与非常忌惮俄罗斯,也就是必须扑灭巴尔干火药桶。于是,欧盟试图拉美抗俄。美国开始不同意,后来欧元启动,势头很好,于是,美国在欧盟的反复请求下参与了科索沃战争,并借力打力将欧元打弱)所打断。

  ●显然,在欧洲人眼中,拜登已经给欧洲贴上了“烂摊子”的标签

  11月2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表示:“当这一切(特别军事行动)开始时,它针对的是基辅政权。如今这发展成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争。”

  围绕本次美国总统大选,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裹挟美国国家利益)内部发生严重分裂。这种分裂导致近段时间美国对外政策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内部“恶斗”导致的“外溢效应”,使国际局势后续发展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对此,同为西方阵营的欧洲利益(包括欧洲国家利益和欧洲资本利益)十分不满,对美国(利益)的不信任达到了历史顶峰。

  西方懂得对中俄关系挑拨离间,俄罗斯也懂得分化欧美减轻自己的压力。所以,佩斯科夫的言论显然是瞄着西方内部,欧美之间进行分化瓦解。拜登可以对特朗普说,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把乌克兰问题,中东问题等的“烂摊子”甩给你。但对欧盟来说,无论是砸烂了乌克兰,还是砸烂了中东,欧洲的利益都会受到进一步损害。显然,在欧洲人眼中,拜登已经给欧洲贴上了“烂摊子”的标签。

  ●只要拜登和特朗普谈得不好,拜登就会再度更进一步的刺激俄罗斯,逼迫俄罗斯更深度的介入中东事务,加剧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再次强调,美国内部,乃至西方内部,围绕本次美国总统大选,虽恶斗不断,但在客观效果上仍表现为保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协调。比如,在“伴随战略攻击的战略测试”的加持下,在寻求短期内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问题上,拜登和特朗普就较为容易形成某种“默契”,就算这种“默契”更多显现在客观层面上。

  通俗地说,西方对付俄罗斯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通过“切香肠”战术一步一步向前拱。虽然双方没有正式宣战,但双方实际上已经正式交战。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应对方式显得要软弱得多——但凡有一丝希望,就不正式宣战。

  美国对俄罗斯在推动“伴随战略攻击的战略测试”的过程中,可谓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如果说俄罗斯对“核武装乌克兰”比较敏感,那么关键时刻“点了”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代表的乌克兰的核电站如何?显然,美国用“核武装乌克兰”为战略支撑,以“求其上,得其中”的手法通过“关键时刻“点了”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代表的乌克兰的核电站”对俄罗斯施行一种“嵌套式的核讹诈”。如果俄罗斯认为,关键时刻“点了”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代表的乌克兰的核电站也不能接受,那好,接下来就再玩一手“嵌套式的战略讹诈”,比如,以“军事打击克里米亚大桥”为战略支撑,全面推动波罗的海“北约内海化”进程好了。

  当然,这是拜登政府对外,在对俄罗斯“温水煮青蛙”的问题上的可能的具体操作手法,对内,这个过程则成为拜登与特朗普继续讨价还价的筹码。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拜登和特朗普谈得不好,拜登就会再度更进一步的刺激俄罗斯,逼迫俄罗斯更深度的介入中东事务,加剧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胡萝卜”和“大棒”都摆在特朗普面前。于是一个电话打给特朗普,谈与不谈,如何谈,特朗普看着办

  我们注意到,有黎巴嫩消息人士称拜登和马克龙将在36小时内宣布以黎停火协议的新闻报道。

  最希望看到黎以停火的是拜登政府,某种意义上说,本次黎以停火协议对内塔尼亚胡(小集团)而言,其谋求“大胜”的空间基本被封杀。美国内的恶斗不断,让欧洲很是焦虑。欧洲对美国的态度非常复杂,总的来说,一方面在配合美国,另一方面也在警告美国。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份拜登和马克龙共同宣布的停火协议是欧洲利益向拜登政府提供的战略策应。与之相对,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的对内塔尼亚胡和加兰德的逮捕令就是对美国的警告。

  对特朗普来说,所谓不愿看到以色列转而谋求“小胜”,倒不是因为这个过程,而是害怕以色列和伊朗一旦交战,会把美国拖下水,甚至导致中东局势彻底失控。

  恰在此时,我们还注意到了两则新闻报道:

  11月25日,一名美国联邦法官批准撤销对唐纳德·特朗普企图非法推翻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诉讼,标志着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司法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11月26日,白宫副新闻发言人安德鲁·贝茨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将出席继任者特朗普的就职典礼。

  “大棒”和“胡萝卜”,拜登都给了特朗普,当然,“胡萝卜”只是情绪上的“胡萝卜”,也就是现在拜登不去惹事不在于不能,而是不愿。在美国联邦法官批准撤销对唐纳德·特朗普企图非法推翻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诉讼的同时,美国的航母远离中东,却齐聚西太方向,显然这是要给菲律宾小马斯克政府打气。也就是瞄着南海问题,怂恿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随时准备继续挑衅中国(南海问题对美国来说又相对可控,美国最多再当以此缩头乌龟就是)。如果特朗普不好好谈交易,拜登就把中美关系向搞僵的方向推动,至少会拉高特朗普上台后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的成本。

  此外,对拜登来说,现在还不到要和俄罗斯彻底翻脸的地步,时间还是有的。在中东,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在被迫签署和黎巴嫩的停火协议后恐怕已经明白,“大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只能去通过和伊朗开战、进而将以色列的战争转化为美国的战争,甚至北约和整个西方的战争去谋求“小胜”。对此,特朗普只能默默地看着,只能祈祷局面不要迅速走向彻底失控。

  拜登摆好了从乌克兰到中东,再到西太(南海问题)的局。“胡萝卜”和“大棒”都摆在特朗普面前。于是,一个电话打给特朗普,谈与不谈,如何谈,特朗普看着办。值得注意的是,对外,拜登摆出了一副双方交易已经达成,关系已经和好的假象。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不到60天的时间里,特朗普如果再次遭遇不测,与拜登无关,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动机上,拜登都无嫌疑。谁让特朗普团队内部出现了不和谐呢?谁让马斯克要动军工复合体的“蛋糕”呢?

  讨论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特朗普与拜登之间,以及他们背后的“千人团”之间的恶斗在不断升级,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显然,还有更核心的东西没有谈妥,或者即便初步谈妥,也因双方毫无互信而彼此猜忌不断。

  ●也许默克尔不发声,普京对特朗普的说辞的信任度或会更高一些

  11月25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采访中说,她任内与俄罗斯达成的天然气协议是为了帮助德国公司,并维护与俄罗斯的和平。默克尔坚称,如果她没有在2008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早就爆发了。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默克尔,这位沉寂已久的欧洲政客今天再度发声。我们始终认为,默克尔是西方内部最阴险恶毒的政客之一。

  此前,西方因为太过自信,让默克尔这个“渣女”和奥朗德这个“渣男”当面叫嚣明斯克协议就是欺骗俄罗斯的,以“自污”的方式对俄罗斯社会证明,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多么愚蠢,普京要为将俄罗斯带入战争负责!然而,2年多过去了,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但俄罗斯还在那里,普京政权依然存在。

  在我们看来,默克尔这次发声的主要意图或在于,释放欧洲内部的一些人逐渐接受了特朗普的方案的信号。这意味着拜登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正引起欧洲利益内部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对。尽管默克尔本人很讨厌特朗普,但眼看着美国内部围绕总统大选斗成这副样子,欧洲开始呼应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了,同特朗普一样,开始安抚俄罗斯。但问题在于,默克尔的言论普京能轻信吗?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默克尔不吱声,普京对特朗普的说辞的信任度或会更高一些。当然,能够和普京对话的欧洲政客如今也是寥落无几,死的(希拉克),蹲监狱的(萨科齐),名声搞坏的(施罗德),撂挑子不相干的(朔尔茨),于是只能勉为其难地让默克尔再度出山了。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伊朗认为和以色列的战争不可避免,那么真主党,哈马斯和胡塞武装或会比之前活动的更活跃,尽管以黎停火协议生效就在眼前。当中东局势变得进一步紧张后,拜登或在乌克兰方向稍稍收敛一些。毕竟对拜登来说,可以搞出大动静,做出大筹码,还能基本控局的当首推中东局势。

  【相关话题】

  第7534期-东方点评美、英、法三个有核国家允许乌用其远程精确武器打击俄纵深领土(2024-11-18)

  第7546期-敦促俄罗斯决策层,务必警惕陷入“美两党因看到实质性消化俄罗斯之希望而媾和”之“战略大坑”(2024-11-21)

  第7556期-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首次动用无人机袭击以色列阿什杜德空军基地传递出何种信号?(2024-11-25)

  特朗普扬言将对所有进口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欧电动汽车关税或达成和解

  【媒体报道】

  11月26日,竞选期间,特朗普誓言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当地时间11月25日晚,特朗普威胁将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11月26日,上周末,传出中欧就电动汽车出口“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与中国即将达成一项以其他方式取代关税的协议。

  【讨论纪要】

  特朗普是个商人,很多“能耐”是从他父亲(房地产商)那里学来的。比如,先声夺人。特朗普到处宣扬“加关税”就试图先声夺人,让其对手感到恐惧,之后就好谈了。作为美国的“跟班儿”之一,加拿大的特鲁多政权似乎就吃这一套。在我们看来,特朗普在为其正式再次执政美国做准备,充分利用其现在不是现任总统,但却是下任总统这一“特殊性”。

  特朗普善于应变,制造对自己有利的氛围迫使对手让步,中国早就看懂了特朗普的把戏。既然特朗普喜欢先声夺人,中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招削减出口退税,顿时让美国上下鸡飞狗跳。还没上台的特朗普突然发现,恰恰因为中国不吃他这套,似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影响下,显得也不再那么惧怕美国了。

  此前欧洲因为美国在新能源车进口问题上对中国态度十分强硬,于是便起了解美国之势压中国就范的心思。结果,中国一出手就是削减出口退税的“大招”,欧洲似乎反应过来,美国玩讹诈那套对中国丝毫不起作用。于是,便传出了中欧就电动车关税问题达成协议,以及中间多次出现反复的各种传闻。

  此外,中国的犀利反击也是促成欧洲方面态度动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中国连续使出四招:第一,针对法国产白兰地出手;第二,针对欧洲相关国家农产品出手;第三,针对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传统燃油车出手;第四,干脆直接禁止中国车企去欧洲投资。这四招让欧洲上上下下觉得在对华电动车加关税的问题上必须进行调整。欧洲无法承受贸易战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胀会不断升高,降息政策也将无法为继。虽然说贸易战让中欧双方都有损失,但欧洲的损失比中国显然要大得多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制造成本更低,欧洲一些车企会从中国进口部件在欧洲组装或直接进口整车贴牌再卖到美国。如果特朗普真的要对中国增加关税,并进一步在汽车产业限制中国,德国恐怕就会更加疏远美国,随后,法国和意大利会紧跟而去。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打算上台后继续和中国打贸易战,美国会把整个欧洲慢慢推向中国,同时激化欧美之间的矛盾。

  加拿大比较特殊,其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不是中国,加拿大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那么重要,比如,南美相关国家就可以完全取代加拿大。加拿大的处境非常尴尬,跟着美国没有额外好处,不跟美国损失更大。日本也许只会表面跟着美国,实际上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经过敲打的尹锡悦政府也许还会继续跟随美国,但即便这样,美国主导的“反华汽车联盟”也基本上被拆解的七七八八。特朗普逼迫其盟友从中国主导的供应链中国摘出去,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单就一个铝业,美国就毫无办法。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11月26日,Mate7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软、硬件完全脱离美国和西方供应链的手机。这一点只有中国能做到,只有华为能做到,包括美国的苹果,荷兰的阿斯麦都不行。要知道,全产业链造手机比造汽车更难,而北斗系统比造芯片更难,中国都把他们拿下了,何况脱钩断链?美国人不要拿这个来讹诈中国。中国经济随时可以和美国脱钩,美国却不能和中国脱钩。

  【相关话题】

  第7100期-为什么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土耳其建厂,让欧洲在响应美国对华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赔了夫人又折兵?(2024-7-11)

  第7246期-串讲:日本制造业巨头再曝造假丑闻、日央行行长放鹰、商务部听取业内对提高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的建议 (2024-8-23)

  第7403期-串讲:多家银行对“骤增个贷禁入股市”发出警告、欧洲内部因对华加征电动车关税问题爆发激烈争吵等(2024-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01:23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