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分析了2010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182项研究,涉及全球110个城市或地区的17种气候,并对城市树木降温进行了首次全面的全球评估。结果发现,树木对城市的降温能力在世界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受到树种特性、城市布局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白天,树木通过三种方式为城市降温:阻挡太阳辐射、通过树叶上的气孔蒸发水分、通过树叶的空气动力改变气流。在夜间,由于空气动力阻力和气孔的关闭,树冠可以捕捉来自地表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城市变得更热。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下,以及开放布局和低层城市中,城市树木通常能给城市带来更多凉爽,而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树木的降温作用则较差。研究者指出,树种的选择和放置需要和城市形态相兼容,以达到最好的降温效果。(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科学家分析了斑马鱼、绿安乐蜥和小鼠内耳听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基因,发现听觉毛细胞受损后,支持细胞中的DNA增强子能调控产生更多转录因子ATOH1蛋白,促使细胞再分化以替换受损部分。删除斑马鱼细胞中的五种增强子会妨碍听觉毛细胞的再生。进一步研究显示,类似的增强子虽然也在小鼠胚胎发育阶段的听觉祖细胞中活跃,但其在成年后即关闭。而鱼类和蜥蜴等的增强子在成年后仍可被激活,保留了细胞的再分化能力。这为激活人类内耳细胞中的类似增强子,治疗耳聋带来了希望。(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