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0

石江月:中国干了件大事,“太空加油机”呼之欲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7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这次发射在国内并未引起太大轰动,然而西方媒体却高度重视,将这次的发射视为一次“突破性的技术”。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

  西方媒体之所以反应强烈,是因为这颗卫星是中国首次进行“太空加油实验”的重要航天器。

  众所周知,人类向太空发射的卫星都是具有使用寿命的。一旦这些卫星的燃料耗尽,其结局只有两个:要么成为太空垃圾,要么坠入大气层销毁。

  而“太空加油”技术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可以在轨为卫星补充燃料,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测算,这项技术可以将卫星更换成本降低35%以上。

  美国是最早探索这一领域的国家之一。2019年,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过MEV-1任务首次实现了商用太空加油,成功为一颗通信卫星延寿五年。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进展迅速,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自主导航、机械臂精确对接等关键技术的验证。

  如今,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的发射意味着中国在太空加油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太空加油机”或许也会呼之欲出。这在美国看来,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太空加油”示意图

  要知道“太空加油”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早在数年前,就有专家估算该市场的潜在价值至少为32亿美元。而随着近年来商业卫星的井喷式增长,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

  西方媒体担心,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速度,很可能在未来的太空加油市场中抢占先机,甚至主导这一领域。

  另外,西方分析人士还对这一技术的潜在军事用途表示了所谓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利用太空加油技术为军用卫星延寿,进一步提升在太空态势感知和全球通信中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太空技术发展的担忧并非纯粹技术层面的分析,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焦虑。

  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提及中国实践二十一号卫星曾将废弃北斗卫星拖至“墓地轨道”的操作,称这展现了中国的“非合作目标对接能力”。

  这种技术本质上是为了治理轨道垃圾、保护太空环境,但在西方部分分析人士眼中却被解读为“太空战能力”的前兆。

  这种炒作无非是强化所谓“中国威胁论”,试图借助舆论为自身的太空军事化行动寻找借口。然而,事实是,中国始终主张和平开发太空,反对太空竞赛与军事化部署。中国的实际行动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建立规范化的太空治理体系。

  美国一直在推动“太空军事化”

  与中国相比,美国在太空领域的行为更值得反思。从频繁退出国际条约到不断推动太空军事化,美国实际行动与其对中国的指责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将太空视为未来军事博弈的重要战场,而这种思维显然与人类共同利益背道而驰。

  显而易见,面对中国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真正焦虑来源于自身优势的逐步丧失。无论是太空加油技术,还是轨道垃圾清理,中国都在以和平与合作为核心理念推进,而美国的反应则暴露了其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

  总之,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也标志着中国正在进入太空加油这一新兴市场的前沿。

  中国的未来之路清晰可见: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推动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为全球航天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与此同时,如何妥善应对外界的不实指责与恶意炒作,也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6:13 , Processed in 0.0937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