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2|回复: 0

戍天九思:粤海信发布毫米波龙勃透镜天线:中国打通6G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12月,央视财经报道了粤海信历时10年研发5G厘米波龙勃透镜天线、率先应用于黑龙江牡佳高铁线路节约成本9200万元的新闻。近日,粤海信又传来重大好消息,正式发布毫米波龙勃透镜天线——“WaveLens Pro系列智能龙勃透镜天线系统,将毫米波基站信号覆盖半径从传统板状天线的200米提高到2公里。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中美科技战、6G商用落地、智能普惠的角度,更能看清粤海信龙勃透镜天线的真正价值。

  基站信号覆盖半径小是6G落地的最大痛点

  移动通信从1G到6G,通信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信号穿透力越来越弱、传播损耗越来越大,既带来了通信容量越来越大的优势,也带来了通信基站覆盖半径越来越小的难题。因此,通信基站建设就会变得越来越密集。全球传统通信基站信号覆盖情况大体如下:

  1G通信时代:基站信号覆盖半径几十公里。

  2G通信时代:基站信号覆盖半径5—10公里。

  3G通信时代:基站信号覆盖半径2—5公里。

  4G通信时代:基站信号覆盖半径1—3公里。

  5G通信时代:厘米波基站信号覆盖半径600米。毫米波基站信号覆盖半径100—300米。

  6G通信时代:基站信号覆盖半径小于200米。

  目前,美国的5G采用毫米波通信,其基站天线主要还是传统的板状天线,基站信号覆盖半径为100—300米。

  中国的5G采用的是华为厘米波技术,基站信号覆盖半径为600米。

  因此,同等信号覆盖面积,美国的5G毫米波比中国5G厘米波部署所需基站更多、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刚刚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联通试用的毫米波基站密集区覆盖半径约200米,通过与其他频段协同组网整体网络覆盖半径约1公里。

  ▲亚冬会上中国联通试用的毫米波基站板状天线,密集区覆盖半径约200米

  如果按5G基站信号覆盖半径600米、6G基站信号覆盖半径200米计算,未来中国6G基站总数将是现在的5G基站总数的9倍之多。如果继续按这种传统基站天线技术路线走下去,基站信号覆盖问题将是6G落地的最大痛点和障碍。因此,另辟蹊径将是中国加速6G技术落地的必然选择。

  回顾当年从2G 到 3G通信过渡的历史,华为2008年之所以能从一家普通的通信公司蜕变成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靠的就是俄罗斯数学天才用数学算法(SingleRAN)解决了基站多载波干扰问题,让华为能用一个天线同时处理 2G 和3G信号 ,而且基站的体积和重量比原来的减小一半,成本降低30%。这种小巧的基站无需专用发射塔,可直接安装在楼房顶上,深受欧洲人的喜欢,从而让华为一举打败爱立信,成为全球通信界的龙头老大。

  龙勃透镜天线打通6G落地最后2公里

  龙勃透镜,最早由美国数学家鲁道夫·卡尔·卢纳伯格于1944年提出。其构造类似于一个洋葱,是一种折射率不均匀且介质折射率分布具有球对称性的介质透镜。

  龙勃透镜天线具有高增益、窄波束、多波束能力、波束赋形和扫描、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既能将无线电信号折射并放大,也能将信号集中在特定方向并实现波束扫描。因此,可广泛用于通信、雷达、航空航天、军事、物联网、无线电力传输和射电天文等领域,非常适合5G、6G和卫星通信大带宽的需求。

  ▲歼-35飞机上可伸缩的龙勃透镜天线

  但是,由于材料和工艺难以实现,近百年来一直属于“理论存在”的技术。广东佛山粤海信这家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历时10年,激活了这百年理论,真正让这项“黑科技”走向了现实。目前,粤海信已拥有国内专利220项、国际专利35项,成为国内研发和生产龙勃透镜天线的龙头企业。

  2023年12月,粤海信创始人李静在发布新产品时说:“粤海信的核心技术是电磁材料技术,我们是率先掌握了实现电磁功能超材料的能力,才获得了龙勃透镜规模化商用的核心技术。”粤海信当时1G—18G频段龙勃透镜已经实现量产,18G—40G频段的龙勃透镜正在研发中。

  2021年底通车的黑龙江牡佳高铁,是国内首条使用粤海信龙勃透镜天线全程覆盖的5G高铁线路。信号稳定的同时减少了195个基站,预计未来10年可节约各项成本9200万元。

  粤海信实验室带头人芦永超说:我们现在已经做成的电磁超材料有五六十种,经历了至少上万次的仿真试验。过去龙勃透镜主要依靠3D打印技术制作,透波率只有50%,覆盖距离小。而用超材料制成的龙勃透镜,透波率能达到95%,覆盖更远的距离。

  粤海信总工程师郑洪振说:以高铁场景为例,传统的5G板状天线只能覆盖600米,而且信号是不均匀的,容易掉线;用厘米波龙勃透镜天线覆盖1200米,信号还是比较稳定的。

  粤海信新研发的毫米波龙勃透镜天线——WaveLens Pro,技术上又实现了四大突破:

  一是将毫米波能量精准聚焦为窄波束,使其覆盖半径拓展至2公里,传输距离较传统毫米波天线提升10倍。

  二是结合有源模块算法,实时、精准识别各类遮挡物,智能切换至最优波束路径,有效降低信号传输损耗,提高抗干扰能力。

  三是具备出色的多频段兼容性,不仅支持当下常用的24GHz、39GHz频段,还能前瞻性地适配未来6G频段,未来4G、5G和6G天线可通过新型龙勃透镜融为一体,更好地满足全球不同地区和不同标准的多样化需求。

  四是采用电磁超材料技术,成功将龙勃透镜天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接近传统板状天线的成本。这是美国难以企及的。

  ▲该专利让龙勃透镜天线成本大幅降低、快速商用

  目前,粤海信毫米波龙勃透镜天线产品计划今年6月份量产。其厘米波龙勃透镜天线正在加速推广,已累计生产龙勃透镜天线超过4万面。

  中国龙勃天线商用领先美国:开启6G万物智联时代

  美国研究龙勃透镜技术最早始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研发宙斯盾系统遇到瓶颈,尝试引入龙勃透镜技术,搞了一个“提丰”舰空导弹计划,其SPG-59雷达就是基于龙勃透镜原理。但是,由于当时材料和工艺的限制,雷达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最终无果而终。美国人60年前干不成的,中国人可能干成。

  ▲SPG-59结构及实物

  2015年,美国运营商AT&T在芝加哥的一次音乐节上,试用了一种名为“大眼球”龙勃透镜天线。据说该天线效果显著,可以提供比传统单波天线多10倍的容量。

  虽然美国研发龙勃透镜天线起步早,但是,商业化应用明显落后于中国。这既有美国5G技术落后、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技术和产业成熟度问题、专利技术的限制,以及材料和工艺瓶颈。

  ▲粤海信官网展示的5G龙勃透镜天线产品(工作频率4.2-4.9GHz,增益20dBi)

  当前,正处在DeepSeek大爆发、智能普惠的大时代。中国的5G基站超过450万个,美国仅15万个。中国龙勃透镜天线商用快速发展,既有强大的5G基站需求推动,也有龙勃透镜技术与超材料技术、AI技术的深度融合加持。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传统通信天线的覆盖、效率和成本问题,更在军事、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开辟了全新应用场景。特别是中国6G三大核心技术(通智算一体技术、通感一体技术、天地一体技术)和6G芯片都已基本解决,中国成功完胜西方6G联盟,并开始主导6G国际标准制定,现在中国6G优势进一步扩大,一个智能普惠的新时代正在加速走来!未来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6:08 , Processed in 0.0937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