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6|回复: 0

戍天九思:美国空军惨遭三连击:中国六代机开启亚轨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18: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印度班加罗尔航展上,印度国防部公开吹嘘航展最大亮点是美俄五代机首次“同台竞技”,最终变成了俄罗斯苏—57“一机独秀”。原来就在俄罗斯苏-57抵达航展现场之后,美国宣布:取消F—35和F—16的飞行表演计划,转入地面静态展示——社交媒体上出现的F—35在印度航展上的飞行视频,全部来自于该机此前的适应性飞行。印度本想借机考察美俄五代机性能、为下一步采购新机做准备,现在F-35现场认怂了,俄罗斯乘机作出可在印度生产苏—57并转让全部技术的承诺。

  ▲美国取消F-35的飞行表演遭到多国媒体的嘲笑!

  美国空军惨遭三连击——认怂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美国空军彻底没了底气而认怂了?

  原来美国长期宣称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高达10.5,F—35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更是高达11.47。但是,最近马斯克通过调查美军内部资料发现,F119实际推重比仅为7.95(加力推力),F135的推重比更低至6.7,虚标幅度分别达32%和71%。刚刚被马斯克揭穿了老底的F—35,在航展众日睽睽之下,如何敢与动力强劲的苏-57“同台竞技”,暗中认怂总比现场直接打脸好。

  ▲马斯克查账后公布的F119发动机资料

  让中国军工人惊喜的是:自己被骗了28年,结果发现苦苦追赶之后,现在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已经领先美国了。美国军用航空发动机落后了,难怪怎么也造不出六代机来!

  更让美国空军害怕的是前不久中国同时曝光了两型六代机。当时,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就刊发了《中国新型战斗机,让美军陷入恐慌》的专题文章。最近,该杂志军事版主编布兰登·韦彻特发文,将中国六代机研发定性为“战略陷阱”,意图诱使美国重蹈苏联军备竞赛覆辙。他认为:美国在工业产能和国防预算分配效率方面已显劣势,若执意推进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恐将陷入资源黑洞。美军应放弃与中国进行第六代战机竞争,将资源转投其他领域。

  美国空军一遭中国六代机吊打,二遭马斯克偷袭,三遭苏—57现场打脸,惨遭三连击,终于认怂了!

  笔者认为,美国空军更大的麻烦在后头,未来在战场上将面临中国六代机的降维打击。

  网传中国六代机有“三三”跨代优势

  网上关于中国六代机性能有诸多说法,普遍认为,显而易见是“三三”跨代优势:3万米巡航高度、3马赫巡航速度、3000公里作战半径。

  一是3万米巡航高度——制空权向亚轨道延伸。中国六代机采用无垂尾三角翼气动布局,减少阻力并优化高空性能,最大飞行高度超过3万米。这一高度使六代机能够规避绝大多数防空导弹(射高普遍低于2万米),同时具备打击低轨卫星的能力,将制空权扩展至近地轨道。美国反导拦截弹虽能覆盖该高度,但其成本高昂(单枚数千万至上亿美元),难以应对六代机的机动灵活突防。

  二是3马赫超音速巡航——以快制慢颠覆攻防节奏。 通过3台发动机组合(2台涡扇-15和1台爆轰发动机)及激波升力设计,中国六代机实现持续3马赫超音速巡航。这一速度远超现役空空导弹(如美军AIM-9“响尾蛇”最大2.5马赫),使其具备“免疫”敌方导弹追击的能力。同时,高速突防可压缩敌方反应时间,配合中国霹雳—17超远程导弹(超音速飞行射程超过500公里、亚音速飞行射程超过1000公里),形成“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绝对优势。

  三是3000公里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的战略威慑。中国六代机通过大尺寸机身(翼展约18米)和三发设计,载油量大幅提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最大航程超过7500公里。若经空中加油,航程可延伸至9000公里,覆盖关岛、澳大利亚甚至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直接威胁美军亚太核心战略节点。相比之下,美军F-22作战半径仅约800公里,需依赖前置基地和加油机支持,而中国六代机可独立执行远程猎杀任务,瘫痪敌方后勤体系。

  另外,中国六代机还有智能化协同与全向全频隐身作战能力。一方面,拥有人工智能与分布式作战体系。六代机作为“空中作战中枢”,集成AI操控系统与忠诚僚机协同技术。其机载雷达孔径为歼-20的2倍,结合氮化镓雷达和光电传感器,可实时感知数百公里内的海空态势,并通过数据链指挥无人机群实施饱和攻击。如,成飞“银杏叶”六代机可携带4-6枚PL-17导弹及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形成对预警机、航母编队的多维度打击能力。另一方面,拥有全向隐身与电磁频谱压制。采用全频段隐身技术(磁场调控和低温等离子体),六代机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较五代机大幅降低,实现“全向不可探测”。其隐身超材料技术领先歼-20一代,结合无垂尾、无鸭翼的极简构型(仅4个反射波系),战场生存能力显著提升。六代机还兼具电子战平台功能,可干扰敌方雷达通信,形成电磁压制优势。

  中国六代机到底有没有“三三”跨代优势?

  笔者认为,不仅有,可能还被低估了。这种优势,归根到底就是亚轨道战略降维打击优势。其3000公里作战半径可从六代机双轮起落架、超过50吨的起飞重量中可知。另外的“双三”取决于高超音速发动机。笔者这里有三大核心证据:

  ☆2020年,我国五代战机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公开透露了我国第六代战机已经在研发中,六代战机可以进行超高音速飞行,还可以携带定向能武器给敌方带来的毁伤打击。

  ☆2022年11月,“白帝”先进空战系统首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展板显示:白帝空天飞机在外层空间的真空无重力环境下完成穿越大气层试飞,外层空间长距离试飞,离子武器挂载试飞等多项飞行试验工作,中国试飞必须领先。

  ☆中国不仅有高超音速发动机技术,而且还有三型亚轨道高超音速飞行器。公开报道的有四次:

  ①2021年7月16日和2022年8月26日,央视两次报道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②2023年9月25日,据小央视频报道,近日,我国爆震发动机成功完成无人飞行器点火试验。

  ③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崔凯团队在 “格致论道” 讲坛,公布了一款飞行速度为 6.56 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从北京飞往纽约仅需2小时。

  ④2024年12月15日,湖南卫视首播7马赫MD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专题片。

  这种飞行器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外形极为相似。你说是高超音速导弹?还是高超音速飞机?

  一代发动机,一代新战机。中国的爆震发动机远超3马赫,公开报道超过7马赫。因此,六代机可轻松实现3万米、3马赫巡航。毫无疑问,没有爆震发动机,就不可能拥有六代机。美国的六代机就卡在发动机上。

  中国六代机开启亚轨道战略打击新时代

  大家可不要小看中国六代机的“三三”跨代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战机苦“心脏病”久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蒋U—2高空侦察机频繁窜入大陆搞侦察,U—2巡航高度2.2万米,我们的歼—6飞机升限只有1.8万米,即使开足加力俯冲增速跃升也只能达到1.9万米,怎么也够不到,只能望机兴叹。后来,从苏联引进萨姆—2导弹并国产化,才多次击落U—2。

  2023年2月,美军出动F-22打流浪气球也是这样。当时,美军出动2架F-22打了7天,直到最后才打掉了。为什么?气球高度太高够不到,一直等到气球漏气高度下降接近2万米才被打掉。按照美军的说法,2月4日,F-22战斗机在5.8万英尺(约1.76万米)发射一枚AIM-9X“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成功摧毁位于6.5万英尺(约1.98万米)的中国气球。

  这些战例说明什么?说明实用升限是衡量一型战斗机的硬指标,实用升限高就可以居高临下、以高制低。

  当中国六代机以全向全频隐身,在前所未有的3万米高度以3马赫速度巡航之时,全球其它各国的战机只能鞭长莫及、望机兴叹。即使是美军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也无能为力,因为远处看不见、近处来不及、导弹追不上。

  美国空军声称要装备200架B—21来对付中国。事实上,在领先一代的中国六代机面前,B—21也就是一个活靶子!

  据推测,中国成飞的歼—36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3000公里作战半径,载弹量达到惊人的12吨,可挂载6枚霹雳—17导弹。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一次出动3架六代机编队,凭着“三三”跨代优势,让对手“远处看不见、近处来不及、导弹追不上”,可以远程秒杀任何一个战斗机群、一个战略轰炸机群、一个预警机群和加油机群,闪电偷袭摧毁任何一个航母打击群和任何一个军用机场、一个军港。

  这就是中国六代机掌握亚轨道制天权(高度20公里—100公里)的绝对优势!中国有了两款六代机和三款亚轨道飞行器,不仅宣告了美国80年空天霸权的终结,而且正式开启一个亚轨道降维打击、战略偷袭的新时代,一个智能化闪电战的新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5:57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