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3|回复: 0

北风:这帮人没有战斗力?我们都看走眼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3 0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几年,我国在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军工产业等领域,都对美国实现了。追赶甚至局部超越。

  但相信绝大多数人和我都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我们的主流媒体,战斗力太弱。

  过去四年,许多朋友在我留言区一个共同的回复,都是【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过去几年,我们在舆论战线外战外行,缺乏国际话语权。

  在舆论战,和意识形态战场被西方全面碾压,是所有人的共同印象。

  但我最近几天看了两篇报道,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相信大家会和我一样,对某些人的战斗力,会有一个重新评估和认知。

  我们舆论战和意识形态战,为什么会输?对比西方媒体叙事,我们主流媒体主要输在两个环节。

  第一,不如西方大媒体会举大旗,会占据道德高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扣帽子】。

  第二,我们不如西方主流媒体,会玩双标叙事。

  过去几年,西方媒体屡试不爽的一套打法,是第1步先扣帽子,占据道德高地,将我们造谣污蔑为人类公敌,种族灭绝者。

  当我们国内媒体,用美国甚至西方国家发生过更加耸人听闻、更加卑劣的案例来进行反击之后,西方媒体接着就来一招【双标叙事】。

  同样甚至更恶劣的事他们干了,就是人类灯塔。我们99%的纯洁,1%的略有瑕疵,那就是人类公敌,卑劣的存在。

  我最近看到的两篇报道,恰恰体现了咱们主流媒体,这帮人其实是具备【扣帽子】与【双标叙事】这两大战斗力的。

  第1篇报道,是2月18日,国内一家顶级大媒体,发文《丑化女性的微短剧,应受到有效监管》。

  这篇文章开篇第1句,就说有观众,看了微短剧之后,他妈妈就认定身边存在恶媳妇。

  这篇文章列举了,个别短剧存在恶毒媳妇欺负婆婆的情节。

  作者认为这样的短剧丑化了女性,刻意扩大了矛盾。这类短剧。应该监管与打击。

  接着这篇文章又列举了,去年出现的中年闪婚,或者是霸总爱上女保洁类型的短剧。

  作者认为这类短剧,将女性刻画为花瓶和附庸的形象。

  轻挑、丑化并且凝视女性,这类短剧也要监管与打击。

  甚至文章结尾,将他的观点与国家部门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清朗行动】联系在一起。

  给人感觉杀意满满。这是为后面的封禁行动,画好标靶。

  接下来第2天,也就是2月19号,我就看到了南方系旗下媒体《南风窗》发布的另一篇报道,《播放破亿,短剧如何春节档逆袭?》。

  一看标题,大家就能发现,这篇文章与一天之前的大型官媒文章,好像是截然相反的立场。

  这篇文章是给短剧市场站台的。对短剧市场的优秀剧目,未来的潜力,以及市场化发展,有很多积极的见解。

  这篇文章列举在今年春节期间,有四部非常优秀的短剧,以精准体现现实、揭露现实的情节和人设,踩中了观众的痛点,引发观众共鸣。

  这篇南方系文章列举的四部短剧,分别是描述中年婚姻女性痛痛点的《夫妻的春节》;然后是探讨重组家庭关系的《以爱之名》。

  第3部,是描述父女冲突的《河豚小姐》。

  最后一部,是描述爹味丈夫,和独立妻子的《多大点事儿》。四部短剧播放量都已经破亿。

  实际上今年春节档前后,网上最爆火的两部短剧分别是,女性视角的《好一个乖乖女》,以及男性悬疑色彩的《老千》。

  南方系这篇文章完全没有涉及这两部更加爆火的剧,而列举了前面四部相对爆火,但同时都具有【爹味男性欺压,独立女性觉醒】标签的短剧。

  这篇文章给这四部短剧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这种描述夫妻关系中,恶毒男性压榨独立女性,独立女性最终觉醒的剧情,是切中时代脉搏,描述现实社会击中观众痛点的优秀作品,值得未来市场的关注与扶持。

  必须承认,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几亿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必然有媳妇欺负婆婆的事情存在,当然也必然存在爹味丈夫与独立妻子的组合。

  那凭什么反映第1类的短剧,就是丑化女性,要被监管层杀无赦。第2类反映爹味丈夫欺压独立妻子的短剧,就是切中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社会,打动观众痛点?

  这帮人压根没有研究过中国短剧。我在过去两年,写过多篇关于短剧产业的文章。

  我曾经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那就是我国的短剧产业,甚至已经横扫中东欧洲与西方老,收割他们的钱包,侵占他们的市场。

  如果纯粹从一个新生事物,初期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建议执行【无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先观察自由发展的弱监管策略。

  但相反,如果有些人从意识形态,从思想纯洁等角度,呼吁对短剧产业强监管,那么我在去年出现《长征路上的超市》这部丑化红军,历史虚无主义作品的时候,我也呼吁了要一视同仁的强监管。

  我的观点看似完全对立,实际上绝对统一。那就是要么对所有类型的短剧,一视同仁的给予宽松创作环境,要么就一视同仁的给予强监管。

  但是今年2月18日和2月19日的这两篇大型媒体的文章,形成了一套组合拳。

  那就是所有反映女性反派,压榨男性以及欺压长辈的短剧,全部都是丑化女性要强监管,要杀无赦。

  反映爹味丈夫,压榨独立妻子的短剧就是典范,就是切中时代脉搏,就是反映现实社会,就被评价为春节档短剧的经典。

  我在过去几年,除了写作,看得最多的就是短剧。

  实际上短剧产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融梗,或者称为微创新,应用最广泛的手法,就是【性别转换】。

  当今短剧,任何一个情节套路,回望几年前,都有性转版的情节出现。

  为什么现在的人,会看到媳妇欺压婆婆的短剧呢?

  那就是因为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文化创作生态,一直都是恶毒婆婆欺压媳妇的形象。

  如今为了创新,为了反转,才偶尔出现,恶毒媳妇欺负婆婆的情节,这帮人就被扣上【丑化女性】的帽子。

  过去几年,强势媳妇,欺压软弱老公,甚至男性在恋爱关系中存在【舔狗】行为。

  舔狗这个词的出现,恰恰表明许多情侣关系中,占据 PUA 主位的是女性。

  一类女性,一直在用驯夫术这样的手法,来驯化窝囊的男性。

  这类短剧题材被拍烂了,于是才有了性转版,变成爹味的男性,来欺负一下软弱的女性。

  结果过去几年都没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评价。一到爹味男性,欺负软弱女性,就成为了时代的脉搏,击中全民痛点?

  第1篇文章的举大旗、扣帽子的手法不够高明吗?不够太阳报,不够路透社吗?

  两篇文章共同构成的,对一类剧情与风格的短剧,视为糟粕杀无赦;对另一类型短剧,捧为时代脉搏,现实社会的映照。这样的双标不够CNN 吗?不够美国知音吗?

  由此可见,咱们国内是有高人的。她们舆论战,扣帽子与双标的能力,比起西方媒体,一点都不差。

  但他们的刀口,从不向外。

  希望这帮人,将战斗力用在反抗西方舆论霸权,反抗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上。

  不要自带干粮,制造对立,对内凌迟。

  当然,从过去几年我一些文章的生存率,我也明白这篇文章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无法将这股力量,引向对外的战场。

  更大的可能,是将刀刃和炮火,引向自身。

  即便天劫加身,我依旧选择写下这篇文字。

  毕竟我从儿童时代,跟随父亲看电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喊出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英雄先烈,朝鲜战场的敌我悬殊下,都不畏炮火覆盖,我又何惧滚滚天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 07:40 , Processed in 0.1094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