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0

巨龙:对ai的祛魅 —— 内容生成式AI只能让互联网更加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7 23: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现在越来越熟悉AI,国内外几个AI都用过。

  得承认,AI越来越强大。毕竟,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知识、数据喂养出来的人工智能,任何话题基本上都可以无缝切入。

  但是,和不同的AI聊天,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中美模型,面对敏感话题的时候。AI尽量会照顾到两边话都说到 —— 俗话说的,什么都说到了,但是就不知道那部分是自己想要的,类似于随时准备骑墙的老胡。

  聊得越多,我对AI就越发祛魅。在虚的领域,比如知识、推断、归纳、各种数据查询等等,它的确高效而又出色。

  但是,我不能用AI来写作 —— 我曾经试图给他观点,让他来辅助写作,即使后来进行了修改润色,仍然难逃一股AI味道。这就像是膻味很足的羊肉,即使用很多调料,仍然难脱那股味道。

  因为,很多读者读过我那篇文章,关于美国通胀的思考的文章。留言告诉我,这文章感觉怪怪的,不是观点的问题,不是数据的问题,甚至也没啥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简单地说,就是不像是正常的文笔写的。

  于是我坚决地抵制了写作的偷懒主义,宁可少做,也不用AI。

  我曾经用AI创作了几万字的小说,给他故事框架,然后它就按照我的要求,按照指定的风格,生成人物、场景、对话等等。确实像模像样,输出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但是故事不能太长,最多4个章节,人物、故事、性格、线索等等,都会出现“漂移”,简单地说,AI工具的记忆“上下文”时间都不长。主角和故事,也会漂移。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AI会越来越聪明,甚至可以越来越“不露痕迹”,比如句子格式段落说话语气,越来越接近人类,甚至按照标签给定的场景时间,来设计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

  比如说“上下文”不对接的问题,AI大模型,可以使用更大存储空间,更长的缓存,更强的算力,肯定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不管AI怎么进化,它都是“虚”的东西。至少,就我的应用场景来看,它是务虚的。

  至于AI大模型,在国内各行各业,比如电力、石油、政务等等,它会和实体经济结合,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但是,这个属于行业应用,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玩家能够日常接触到的。

  至于AI在军事上应用,肯定前途广泛,比如AI无人机蜂群战术,想想都很震撼。

  我让AI帮我算运势,算八卦,算城市风水,讨论世界经济学问题,讨论医学问题……越聊越觉得它很厉害,几乎无所不通,但是越聊,就越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越聊越虚。

  聊多了,对照现实,终于有一天,终于明白了,“你什么都知道,但是你什么都干不成”这种感觉。

  这一刻,我算是明白了,美国式AI泡沫的原因了。也理解为什么最近美国股市,很多AI相关的东西都不那么值钱了。认知到的东西,但是无能为力,还不如少关注一点,让人类的脑子多休息一下。

  AI也许能够从元素周期表,总结出提炼稀土的方法,但是没有现实的产业链,美国人再好的AI,短时间也没法搞出自己的稀土工业。

  AI也许会帮助你认知世界(从AI揣摩人的心思来看,更像是迎合你的世界观),然后给出很多模棱两可,两边话都说全的输出。

  我有一种看法,那就是AI除了在中国有行业落地以外,就全世界而言,它让互联网的赛博世界,更加虚拟,更加不接地气了。毕竟,AI生成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连少许的作者情感,都很难再捕捉到。

  如果有一天,我写作的东西,都是AI的痕迹,记得取关或者不要看。如果我偷懒了,放弃一字一句的创作,就应该停笔,而不是搞一堆垃圾文字来糊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2:52 , Processed in 0.0938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