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环球科学:《自然》:​特朗普政府一系列离谱操作早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海外学界 ·

  《自然》:特朗普政府一系列离谱操作早有“蓝图”,曾引发强烈反对

  2023年4月,美国共和党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发布了一份900多页的政策指南《2025计划》(Project 2025),旨在为唐纳德·特朗普第二次担任总统提供蓝图。但由于该计划中的政策建议,包括禁止堕胎、改革联邦政府和削减气候科学资金等,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对,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否认了这一计划,并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但人们很快发现,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发布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其实严格遵循了《2025计划》的议程。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有一半以上与《2025计划》的建议一致。该计划书列出的40位作者中,多数都是特朗普团队的关键人物。

  《自然》(Nature)杂志分析了《2025计划》中已经实施的科学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反多元化努力,即计划书第60页“取消那些打着科学旗号推进性别、种族和平等倡议的政策和程序”;取消对气候科学和绿色能源的资助;削减大学经费,来自第355页“国会应限制支付给大学的间接费用”;缩减政府规模,第78页“永久性、大幅削减非国防联邦雇员数量”等。《2025计划》包含了数百条建议,其中许多尚未实施。《自然》分析了有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的一些建议,包括禁止胎儿组织研究、取消或大幅减少发放给敌国留学生的签证数量等。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并不总是与《2025计划》保持一致,在许多情况下,其采取了比计划更极端的做法。一些研究人员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动,都违背了《2025计划》一再承诺的“美国科学占主导地位”的目标。(《自然》新闻、《华尔街日报》)

  · 能源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

  “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其能量产生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据央视新闻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最新实验数据显示,我国核聚变装置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总设计师钟武律表示:我们的实验实现了“双亿度”,综合参数也大幅跃升,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我们自主研发的加热、控制与诊断等设备与系统首次投入运行,相关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前列,创造了我国核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专家表示,人造太阳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巨大,聚变资源储量丰富,主要产物清洁安全,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挺进燃烧实验,意味着可控核聚变走向应用的核心环节。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对“中国环流三号”装置进行能力升级,进一步获得可控核聚变反应的核心关键数据。(央视新闻)

  · 生物化学 ·

  头发会越掉越多直到秃顶,或是因为缺乏这种保护性蛋白

  人的毛发从毛囊中生长。毛囊会反复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生长期,即毛囊处的细胞进入活跃的生长阶段,促进毛发增长;退行期,毛发生长减缓,毛囊收缩;以及休止期,毛发生长停止,并出现脱落。随后在毛囊干细胞(HFSCs)的驱动下,循环会重新开始。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中,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对头发再生和修复至关重要的毛囊干细胞(HFSCs)需要一种名为MCL-1的保护性蛋白才能成功启动循环。缺乏MCL-1会导致这些细胞承受不住压力并最终死亡,从而引发脱发。

  研究表明,当毛囊干细胞因毛发脱落或毛囊萎缩而遭受压力时,它们可能会经历细胞凋亡,进一步加剧脱发。这个过程由一组名为BCL-2蛋白质家族控制,此前的研究显示MCL-1属于BCL-2蛋白质家族。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小鼠皮肤细胞中删除了Mcl-1基因,并移除了部分现有毛发。他们发现,自出生起缺乏MCL-1蛋白并不影响毛囊的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毛囊干细胞减少,小鼠的毛发会逐渐脱落。在成年小鼠中,删除MCL-1蛋白质会摧毁活跃的毛囊干细胞,导致剃毛区域内的毛发生长完全停止。虽然静止的毛囊干细胞依然保持完整,但一旦它们被唤醒并开始分裂以生长新毛发时,就会经历压力,这会触发P53蛋白,导致细胞凋亡。在没有MCL-1的情况下,删除P53基因也能恢复毛发生长,这表明MCL-1与P53在维持毛囊干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平衡中存在着协作关系。(Medical Xpress)

  · 人才 ·

  六成以上留学美英,《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发布

  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系统呈现北京地区海归人才流动趋势和创新效能图谱。据《蓝皮书》估算,截至2024年,北京归国留学人员数量为122.85万人。从调研数据看,北京归国留学人员在海外所获学位以硕士及博士为主,硕士、博士及副博士共占76%。北京归国留学人员60%以上留学美国和英国,科学技术、经济和教育是其从业的主要行业领域。其中,科学技术领域的留学人员最多,占比达20.8%。

  《蓝皮书》显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78%为在北京就业状态,14.2%为在北京创新创业状态,2.6%处于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处于就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有60%属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80%以上属于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其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科技日报)

  · 古生物学 ·

  琥珀中保存了古老的“捕蝇草”式寄生蜂

  卡律布狄斯海妖肿腿蜂样本腹部末端,展示了它的抓握结构。图片来源:Qiong Wu

  在一项最近发表于《BMC生物学》(BMC Biology)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琥珀中保存的、可追溯至白垩纪中期的已灭绝寄生黄蜂,这种寄生黄蜂或曾利用其类似捕蝇草的腹部捕获并束缚猎物。这个物种被命名为卡律布狄斯海妖肿腿蜂(Sirenobethylus charybdis),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海怪——该海怪每天吞食海水并吐出三次,样本年代可追溯到近9900万年前,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的昆虫科。

  作者使用微CT扫描技术分析了16只保存在9879万年前琥珀中的卡律布狄斯海妖肿腿蜂雌性样本。这些样本是从缅甸北部的克钦地区采集的。他们发现这个物种可能是一种容性寄生蜂——这种寄生蜂在以宿主为食的同时允许宿主继续生长。这种黄蜂的腹部由三个瓣组成,其中下部的瓣形成了一个桨状结构,上面长有十几根毛发状刚毛,从视觉上让人联想到捕蝇草。作者指出,卡律布狄斯海妖肿腿蜂的腹部结构不同于任何已知的昆虫,可能是一种在产卵期间暂时束缚宿主的机制。由于黄蜂可能无法远距离追踪猎物,他们推测这种寄生黄蜂会张开腹部装置,等待潜在宿主来激活捕食反应。作者认为,这种精巧的夹持装置使卡律布狄斯海妖肿腿蜂能够捕捉活动能力强的猎物,例如小型有翅或跳跃昆虫。保存完好的样本表明,与现在的同类相比,白垩纪中期的青蜂科昆虫展现出更广泛的寄生策略。

  撰写: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04:03 , Processed in 0.0935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