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凯恩斯:CXO 行业:在寒冬中 “渡劫”,于暖春里 “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我讲过,近期医药公司的年报披露和业绩说明会表明。经营势能强的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科伦博泰、恒瑞医药、信达生物重新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开始重新配置,具备产业发展逻辑支撑的中国真创新的资产正在价值重估。随着医药行业的 “寒冬” 悄悄退场,CXO 行业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一、年报大赏:利润 “跌跌不休”

  昨天是3 月的最后一天,知名的 CXO 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按照营收和综合实力,综合分析国内排名前五的 CXO 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对它们 2024 年年报进行梳理后,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

  (1)利润增长集体 “熄火”:几乎所有 CXO 企业的利润都没有明显增长,和工业企业比起来,复苏的脚步就像被灌了铅,慢了一大截。

  (2)国内业务 “滑坡”,海外业务 “逆袭”:国内市场业务和中国客户收入基本都在下滑,而海外市场却亮点频出,这也再次证明了 CXO 企业出海大有可为。

  (3)泰格医药 “掉队”:除了泰格医药,其他 CXO 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基本都呈现逐季环比增长的趋势,在手订单也在增加,回暖迹象十分明显。泰格身处临床 CRO 这个 CXO 的 “最后堡垒”,正在经历行业结构性调整的 “阵痛”,好转的时间自然要晚一些。

  1. 巨头们的 “成绩” 不太理想

  ·药明康德:3 月中旬,CXO “一哥” 药明康德公布的成绩不尽人意。营业收入约 392.41 亿元,同比下降 2.73%;归属净利润约 94.5 亿元,同比下降 1.63%,简直像坐了滑梯。

  ·康龙化成:“二哥” 康龙化成情况稍好。2024 年营业收入约 122.76 亿元,同比增长 6.39%;归属净利润约 17.93 亿元,同比增长 12.01%。不过,由于去年出售了参股公司股权,形成了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08 亿元,同比下降 26.82%,这就像一场虚惊。

  仔细研究两家年报,能发现不少相似之处。美欧市场都是它们的重要开拓地,不过药明康德的客户集中度更高,来自全球前 20 大药企的收入占比超 40%,康龙化成这项指标不到 20%,订单更多来自海外其他 Biopharma 和 Biotech。

  2. “老三”“老四” 业绩 “跳水”

  ·泰格医药:3 月 27 日晚,“老三” 泰格医药发布年报,营业收入约 66.03 亿元,同比下降 10.58%;归属净利润约 4.05 亿元,同比下降 79.99%,创下 2018 年以来的净利最低纪录,令人唏嘘。

  业绩下滑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内卷严重,大临床均价普遍打 7 折,付出多收获少;另一方面,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持有的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幅缩水,一进一出近 10 亿的差值,实在是伤筋动骨。

  ·凯莱英:“老四” 凯莱英 2024 年营业收入 58.05 亿元,同比下降 25.82%;净利润 9.49 亿元,同比下降 58.17%。主要原因是新冠大订单减少,不过剔除这一因素后,整体表现还说得过去,营收同比增长 7.40%,小分子 CDMO 业务同比增长 8.85% 。

  3. 博腾股份压力山大

  博腾股份的日子也不好过,2024 年营业收入 30.12 亿元,同比下降 17.87%。其收入 9 成以上来自小分子业务,新兴业务占比极低。

  前两年的扩产决策,导致固定资产折旧一直居高不下,因此 “降本增效” 成了当下的首要任务。

  总体来看,CXO 企业的净利润全面下滑,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仿佛进入了利润 “寒冬”。

  二、破冰回暖:复苏迹象初显

  虽说现在是利润 “寒冬”,但寒冬过后往往就是春天。大环境正在慢慢复苏,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 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4 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持平;利润同比仅下降 0.9%。和 2023 年相比,情况明显好转。

  不过,工业端的复苏传导到 CXO 行业还需要一些时间,这就导致 CXO 业绩复苏滞后于工业板块。

  梳理年报可以发现,CXO 行业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好转迹象:

  1.营收利润 “节节高”:除泰格医药外,其他企业第四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表现都十分亮眼,为 2025 年开了个好头。

  药明康德 2024 年 Q4 收入达到 115.4 亿元,打破了 2022 年第四季度的单季度营收纪录;

  康龙化成 Q3 与 Q4 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 10%;凯莱英 Q4 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超过 45%;

  博腾股份 2024 年第四季度营收约 8.87 亿元,为当年季度营收最高值。

  2.订单量 “蹭蹭涨”:对于 CXO 企业来说,订单就是 “命根子”。

  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总额达到 493 亿,同比增长 47%;

  康龙化成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 20%;

  泰格 2024 年开发的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 22%;

  凯莱英 2024 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 20%,且欧美客户订单增速更快;

  博腾未完成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近 30%,交付周期主要在 2025 年及 2026 年上半年。

  3.降本增效 “落地有声”:五大 CXO 企业都将 “降本增效” 作为 2025 年的重要策略,试图提升在客户竞争中的优势。

  整体来看,虽然 5 家 CXO 企业的净利润都有下滑,但下滑程度有所不同。海外市场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净利润下滑幅度相对较小,而国内市场占比较大的企业,如泰格医药、博腾股份,净利润则出现了大幅下滑。

  目前,国内创新药企受资金限制,短时间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因此出海成了 CXO 企业获客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二三线中小 CXO 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一场海外市场的 “内卷大战” 似乎在所难免。

  不过,海外创新药企更看重企业的 “内功” 和效率,单纯的低价策略未必能行得通。即便如此,海外市场的价格战依然不可避免,这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净利润。

  面对激烈的竞争,CXO 企业不仅要在海外市场 “冲锋陷阵”,还要修炼 “内功”,提升服务能力,在前沿细分领域提前布局。

  从二三线 CXO 企业的表现来看,一些布局新技术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增长,比如皓元医药与东曜药业,凭借小分子业务的优势,重点布局 ADC 领域,今年业绩十分可观。

  虽然从全年来看,CXO 五巨头的利润有所下滑,但从季度增长的角度来看,除泰格医药外,其他企业第四季度的表现都十分出色,这表明 CXO 行业正在走出低谷,2025 年开局良好。

  此外,三、四月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财报季,一批 Biotech 企业财报向好,不少企业已经实现盈利,这无疑增强了中国医药人持续创新的信心。国家政策层面也在逐步调整,虽然 CXO 国内市场目前仍处于下行态势,但创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未来可期:春天即将到来

  可以预见,出海赢单将是 CXO 企业当前的主要策略,降本增效则是应对价格战、保障利润的关键。随着国内市场逐渐回暖,IPO 开闸,新一轮的发展机会正在向 CXO 企业招手。

  医疗行业的冬天即将过去,CXO 行业的春天还会远吗?说不定啊,下一个爆款新闻就是 CXO 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咱们就等着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2:18 , Processed in 0.0938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