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53|回复: 2

占豪:世界热点有望从马航坠机转向巴以冲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乌克兰局势,整体发展基本在我们之前分析当中,今天又传出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辞职的消息,看来乌克兰局势基本应该是向我们之前预估的发展,欧俄局势也有一定程度缓和空间。下面,俄罗斯恐怕就要将矛盾焦点指向美国的战略支撑点中东了,目标应该是巴以冲突,我们拭目以待。我们昨天分析,俄罗斯要想在乌克兰金蝉脱壳,非择机捏美国的“卵子”中东不可。如今,巴以正处热战之时,已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正是捏一捏的好时候。昨天微信配图中是一张孙悟空借芭蕉扇漫画,如今俄罗斯正需巴以这把“芭蕉扇”,来给乌克兰的“火焰山”降降温、灭灭火。我们知道,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全球战略支撑,而中东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支撑,将世界的焦点由自己战略支撑点引向对方的战略支撑点,是俄罗斯围魏救赵的好办法。何况,在巴以问题上站在人道主义灾难本身就站在了国际的道德制高点上,这正是西方惯用手法。

  就在昨天我们分析完,第二天凌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即以29票赞成、17票期权和1票反对,通过了调查以色列战争罪行的决议。其中,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大部分投了赞成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投了弃权票,只有美国投了反对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虽不会构成对相关国家的实质性制裁,但政治影响力还是客观存在的。此时对以色列进行战争罪调查,这是一个国际热点要转向巴以冲突的信号。特别是,一旦最终调查结果犯了战争罪,以色列将会背上道义的十字架,会影响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及国际活动空间。那么,此时以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为主投赞成票的该战争罪调查,客观上就是对俄罗斯的一次国际声援,也是在给俄罗斯外交上提供的机会。

  关于叙利亚、伊拉克的局势我们分析过很多,特别是近期关于ISIS在伊拉克的行动及其背后逻辑分析已较为全面。某种程度上说,ISIS的崛起,正是激起伊斯兰世界宗教对立的一次绝佳机会,若按当时形势发展,逊尼派和什叶派完全可能形成极度对立,这种宗教对立对于美国来说非常有利,利于美国进一步掌控中东。因为,当什叶派联盟成立,逊尼派联盟必与之对立,美国即可取渔翁之利。

  不过,波斯人的智慧还是很高的,所以在ISIS之初就定义为反恐而不是宗教矛盾。尔后,ISIS的表现也的确比恐怖分子还恐怖分子,这让包括沙特等国立刻与之保持了距离。伊朗领导人在ISIS抵近巴格达时曾明确指出,以色列才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在那种时候,一方面派军队支撑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帮助伊拉克政府军抗击ISIS;另一方面,就是将矛盾由宗教对立趋势向抿嘴对立方向引导,这是极高的政治智慧。

  也就在ISIS闹得最凶的时候,在伊朗表态不久,各方面力量正推动伊斯兰世界宗教对立之时,哈马斯杀害了3名以色列人。哈马斯的这种暗杀行为,直接引发了以色列的强烈报复,以色列很快即展开对巴勒斯坦的空袭和地面进攻。空袭和地面进攻造成差不多将近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600人是平民。以色列展开的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给巴勒斯坦带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也引发了世界上不少国家伊斯兰信仰者的不满。如今,世界焦点除突发的马航乌克兰坠毁事件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以热战及因而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

  经过巴以冲突激化,原来的宗教对立趋势被一定程度地化解了,反倒是民族冲突成为了中东当前的主要矛盾。民族冲突也引发了以色列在中东的更加孤立,本来关系就持续恶化的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再度降到了“冰点”。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甚至声称,不再与奥巴马通话以表示对美国不作为的不满。

  巴以冲突的情况说明了三点:

  一、以色列在中东的行为并未维护美国国家战略利益。本来,宗教对立才是美国所想要的,美国不希望巴以冲突激化,这样不利于美国战略利益。但以色列在面对哈马斯的挑衅时,反应过激却显示了以色列方面对美国国家利益毫不在乎。这种毫不在乎,说明两点:

  1、华尔街犹太财阀没有像过去那样维护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这说明白宫与华尔街犹太财阀间沟通存在问题,利益上存在冲突。2、以色列或已另有打算,美以在战略沟通上也已存在问题。否则,难以解释为何以色列完全不顾美国战略利益,在伊拉克局势对美国有利之时突然展开对巴勒斯坦的大规模行动。

  至于美国,试图以援助巴勒斯坦换得事态缓和(美国决定人道援助巴勒斯坦4100万美元),但这种想法恐怕很难实现。因为,这件事本身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二、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在衰退。这一点除表现在与伊朗缓和关系外,在面对中东问题时其传统盟友也未表现出与其一心态度。譬如,沙特、卡塔尔等美国传统盟友,都未在战略上与美国形成哪怕一丝协同,反倒是在对付ISIS时,伊朗和卡塔尔这两个宗教派别本有些对立的国家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部分共识。

  三、中东乱局正走向失控。叙利亚乱局未结束,伊拉克内战正在打,如今巴以热战又开始了。若最终这些战争被连起来,就可能构成中东战争的重组,这种乱战的蔓延最终会引发更多周边国家陷入战乱。如此演化下去,中东乱局最终可能会演变成一次大的区域战争。如果真的这么演化,什么是未来这场潜在战争的主要矛盾就关乎战争的性质了。就中东来说,若非宗教矛盾就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利于美国,种族矛盾不利于美国,战争矛盾双方的性质,直接决定乱局对美国的利害。一旦乱战变成以民族矛盾为全面爆发点,则中东完全可能爆发第六次中东战争。以美国现在的实力,还能保证帮助以色列赢得胜利吗?以色列现在真的全盘下注在美国身上吗?都有变数。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有失去中东主导权的风险。

  这样的局势,给了俄罗斯转移乌克兰危机的机会。因为,只要俄罗斯在中东的几场乱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站好,那么就能对中东的乱局发挥作用,给美国制造困难。如此一来,乌克兰自然就不再成为焦点,欧盟和俄罗斯身上的美国压力会锐减,新冷战格局暂时也就无法形成了。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人权理事会的投票中,欧盟国家全投了弃权票,这也是欧盟的态度。

  当前,俄罗斯在中东找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在巴以冲突上找。譬如,俄罗斯可针对巴以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提出安理会决议草案,或者采取其他手段。相较乌克兰的内战,巴以冲突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更为严重,那么相应地将焦点推到巴以问题上也顺理成章。而在此时,无论中国、欧盟,再或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会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这么做。一旦乌克兰坠机危机压力点过去了,危机造成的新冷战危机暂时也就缓解了。

  另外,今天还有两件事比较重大有趣。

  一、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明镜》周刊7月23日报道,日前,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要求欧盟迅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克里姆林宫方面所面临的压力骤然增大。默克尔称,制裁的原因是俄方没有意愿对马航MH17客机坠毁事件做出解释,德国方面已“受够了”俄罗斯的态度。

  默克尔从之前的极度冷静,到现在的突然“爆发”好像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知道,默克尔是老欧洲当前最厉害的政治家,她此时说这样的话一定有极深的内涵。如果说是真的爆发,默克尔应该在坠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爆发,并像美国一样将枪口对准俄罗斯,但那时默克尔却极其冷静没那么做。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时默克尔非常清楚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所以,她未表态。而此时表态,却可以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可以向普京施压,展现德国作为欧洲主导者的形象,在俄身上显现出德国的份量并准备在将来换取更大的对价。2、对不断施压的美国有一个交代,意思是说:看我们态度多“强硬”,但欧洲的事不是德国一家决定的,请多转转说服一下大家。3、向欧洲公众有一个交待。过去几天欧洲政要的表现不够强硬,这一点在德国媒体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要需要给自己挣分。4、在俄罗斯已经提交给欧盟有力证据的情况下,如果欧盟没有一个态度出来,俄可能得理不饶人,这对欧盟在乌克兰博弈中不是好事,所以此时默克尔先声夺人的浇一盆凉水,有助于后续和普京进一步谈判。微信号:caff007

  所以,默克尔的这个“爆发”不必过于当真,其象征意义和其它目的性更强,对事件本身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二、据法新社报道,24日,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辞职。

  亚采纽克是今年年初乌克兰颜色政变的核心人物,他代表着美国的利益,在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以来,他一直掌握着主要的权力。事实上,美国也主要是通过他来在乌克兰发挥影响力。而今突然辞职,背后必有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但不能排除与MH17坠毁有关。

  亚采纽克去职,波罗申科的政权就有望坐稳,那么更加亲欧的波罗申科,就有望更加按照欧盟的意愿行事。如此,乌克兰的局势就有望回到欧、俄博弈的主轨道上来。若真的能实现波罗申科主导的政府,对乌克兰局势缓解是个福音,乌克兰东部就有可能真的实现停火。

  我们知道,据俄新网7月22日报道,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份修订案,允许最高拉达议长解散乌克兰共产党议员党团。这一决定在周二议会会议投票期间获得232赞同票。而早前,乌克兰议长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责成议事规则委员会审议关于解散共产党议员党团的建议。这是在议员们指责共产党人与东部民兵合谋之后,图尔奇诺夫下达的委托。尽管共产党对此否认。议员超过三次试图将这一提案加入议事日程,但由于票数不够而未能成功。第五次递交提案,才得以通过。图尔奇诺夫在投票后说:“我今天将把这一法律草案递交给总统,并请求他立即签署。此后,我将宣布解散共产党议员党团”。

  在这份决议案通过后,乌克兰议会连续两天上演了全武行,共产党和自由党打得不可开交。乌克兰议长是代表美国利益的,若议会的闹剧持续上演,不能排除图尔奇诺夫最终被迫离职。如果总理、议长都换人,波罗申科能完全掌权乌克兰,则乌克兰政治就有望重回欧、俄博弈的轨道,这样的乌克兰就不会继续激化矛盾。

  对于乌克兰的局势,我们继续关注,看是否如我们所推测。同时,我们也关注俄罗斯,看其是否在中东方向作出针对性的动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总理辞职,是美国计划中的,先是美国代表乌克兰挑起对立,交战双方美俄。接着美国代理人撤出,那么矛盾对立双方就变成欧俄了。挑动俄欧对立是美国的本来目的。不要被一个辞职就认为美国败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0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傻瓜都知道,不要再忽悠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2 20:01 , Processed in 0.2032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