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72|回复: 1

占豪:依法治国是要治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8 0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中全会核心议题是“依法治国”,要在原有“依法治国”基础上对中国法治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将形成一个影响中国未来至少数十年的《决定》。那么,为何此时中央刻意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升级版目的又是为了治谁呢?

  占豪认为,当前提出依法治国根本原因有三:

  一、法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以后,中国法治文明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我国的法治无论是体系、人民的法律意识或是执法机构,所体现出来的法治文明程度都仍然不够。文明的社会一定是法治的社会,一定是法治体系完善、执法公平的社会。基于当前现状,继续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与社会和谐的根本需要。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和资本权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应逐渐从主导经济资源配置、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角色中解脱出来,在市场机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吗,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继续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另外,还有包括深化财税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等。

  如此变化,意味着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人为干预减少了,事前管得少了、限制少了,市场本身在经济运行中起的作用将被大大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等制度限制,那么市场就会陷入原始的市场竞争当中。这种原始的竞争,市场上的竞争者会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这种野蛮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破坏市场的有序运行,如此必然会导致社会混乱,经济发展会受到重创。鉴于此,国家出台法律法规,由政府加强市场监督、监管并依法治理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些法治体系,去监督市场的运行,从而保证市场处于公平的竞争之下。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是公平的市场,竞争才能是公平有序的竞争。当然,国家才能对资本不失控,社会经济才不会变成各种势力之间的征伐,经济、社会才会处于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当中。

  更直白点说,就是国家、政府放权给市场,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不能失去对资本、资源的终极控制,避免经济走向失控,社会走向失序。

  当然,这种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规范政府的权力,避免权力滥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避免权力和市场进行直接的、私下的利益交换,避免以权谋私形成黑色利益,增加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一个公平的市场,一定是一个在政府依法严密监督,同时又给市场足够发展空间的市场。中国的依法治国的改革,正是基于此,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充分活跃、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同时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公民社会。

  三、反腐、打黑除恶,打破局部利益,避免形成阻碍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我们知道,自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中国就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反腐进程。反腐近两年来,共有18万干部落马受到惩治,仅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落马数量就达53名。在此期间,不仅仅是对政府官员反腐,还包括对媒体的反腐,对学术的反腐,对媒体的反腐等。当然,也包括打黑除恶。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腐败分子、黑社会、无良媒体等黑恶势力,他们已经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创造的价值有限,但却不断巧取豪夺社会资源,掮取更大的权力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继续得利模式。譬如,面家形成的官僚集团,保护伞下却是黑社会集团刘汉。再譬如,一些媒体失去职业道德的敲诈行为、以权谋私行为等等。

  上述这些黑恶势力,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很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占据了大量社会资源、经济利益,掌握了大量的权力。如果整个国家、社会,盘踞着大量这种既得利益集团,那结果会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发展逐渐丧失活力,经济陷入停滞,国家推行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将无法改动。因为,一改就会动到这些势力的利益,他们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权力、各种社会资源,对改革者进行抹黑、打压。如此一来,国家改革将无法继续推行,民众利益将无法得到保证,社会将逐渐变成一潭死水。至于那些利益集团,他们犹如盘踞在国家人民身上的吸血鬼,他们不创造经济利益,倒是不断贪婪地吸食着百姓的血汗。长此以往,社会各个阶层会出现严重对立,社会矛盾必然激化,整个国家可能因此陷入动荡之中。历史上,所有的朝代兴替几乎都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要针对的目标是包括贪官、违法商人和拥有某种权力的既得利益体,依法治国的目的是节制包括政府行政权力、资本权力和其它权力,将各种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各种权力只能在合法的渠道内、社会的阳光下有序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还社会一个清明,还市场一个公平,才能可持续地推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

  习总为何一直提倡儒家治国思想?他看重的就是儒家的两样东西:儒家道德观和儒家伦理观。前者,可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提高社会人的自律能力;后者则可借助儒家的伦理精神,促进社会人能各找其位,各就其位,各守其位,都能在其位各尽其责。如此一来,这个社会岂能不和谐?

  很多人误解儒家伦理,将礼教理解为封建礼教,这是只看其器而失其道的肤浅看法。儒家的礼教是其伦理精髓,这个礼就是秩序,教就是教化,这不是封建社会的那些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而是新时代的各就其位、各尽其职的位序概念。依法治国,恰恰就是要实现各就其位、各尽其责的社会秩序。社会如果在德行和法治的约束下,实现有秩序地运行,这个国家岂能不强大、不和谐?就中国历史经验而言,一方面依法治国进行法治,另一方面进行仁政治国,并对公众进行法治文明和道德文明的教化,才是最好的国家社会治理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22: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美国关闭了孔子学院,如果美国人对儒家不感兴趣,中国人恐怕也不会感兴趣,不是上上下下都高喊接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06:29 , Processed in 0.1094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